[摘要]现代教育技术既是教育发展的产物,又在推动现代教育的发展。但是,教育技术在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并不起决定性作用,而是教育现代化的手段,网络化并不必然带来教育现代化。
[关键词]教育现代化,教育技术,终身教育,教育技术决定论
[中图分类号]G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649(2015)04-0065-04
从1946年计算机诞生和1975年卫星上天开始,持续的新技术革命深刻全面的改变着工业化以来的世界。特别是信息技术革命为主导的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全面的促成了人类文化,思维,交往,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革,使人类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知识经济,全球化,终身教育,虚拟社会等成为这一时代的特点。在这场持续全面深刻的变革中,教育既是科技及其社会变革的推动者,又是被网络化时代所塑造。这种作用,不仅表现在终身教育思想和及其时代深入发展,表现在教育目的及其课程、学校教育生活方式,表现在网络通讯技术革命性成果在学校教育实施手段的运用方面。特别是网络化远程开放大学的广泛建立,国际著名高校建立的网络化免费开放的课程联盟的全球化开通,以及虚拟大学等概念的提出,网络通讯技术在课堂教学,学校管理等方面的运用,使人们对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现代化中的作用和价值青眼有加,特别是后发的现代化国家,为了实现教育现代化,在推动本国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投资,试图以最先进的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解决教育现代化的问题。结果,在现实中形成了一种倾向,认为教育技术越先进学校就越现代化,即教育技术决定论。这种主张不仅在现实中,也在学术中,一方面开设了过多的教育技术专业,另一方面学术研究的主题也过多的集中在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方面。但同时,也有人反对技术崇拜,主张教育技术手段论。那么,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到底价值几何?在现实中又如何对待。
一、现代教育技术是终身教育发展的有力手段
大机器的发明和应用拉开了现代化大工业化时代的序幕、促成了人类社会进入市场化、城市化、逐步建立了以自由、平等、民主和法治为核心价值的文化体系,社会运行体制与机制,由此构成了西方主导的现代化模式。在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教育逐步的从教育思想,教育目的、学制、师与生的选择标准、知识的标准、课程、学校教育教学生活的价值取向及其方式、教育质量的评价体系向现代社会发展所必须的模式转变,这一变革是以工业革命为开端的社会现代化变革所必须的教育系统性变革,而这种变革和整个社会及其其他各有机系统的变革是交互作用的动态过程。二战的发生、1957年卫星上天,以及随后出现的电视,电子计算机的运用与普及等一系列技术革命所带来的产业结构的调整,促成了对工业革命以来社会发展的反思和对未来社会发展的预设,启动了人类社会发展理念和发展道路的探寻。其中,1957年苏联卫星上天在东西方对立的冷战时代,尤其具有教育变革意义,它促使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反思和改革教育,并使教育上升到关乎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以1958年美国的颁布的《国防教育法》为标志,人类在二战后开启了教育变革的序幕。同时,1960年奥多•W•舒尔茨在美国经济学年会上的演说中系统阐述了人力资本理论,使教育由传统的消费领域变成了生产领域,成为决定国家生存发展的关键和基础,一本万利的事业,由此成为最大的产业受到各国从未有过的重视,为美国及其国际社会的教育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提高教育的社会地位,提高教育质量,普及高等教育,开展继续教育由此在西方世界兴起,并演化为全球化教育变革运动。1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召开的成人教育促进国际会议期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法国的保罗•朗格朗提出终身教育的概念。1971年英国利用广播电视技术建立了开放大学。1972年法国教育思想家埃德加•富尔经过对继续教育发展的研究总结,向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长递交了研究报告,即《学会生存》,系统化了终身教育思想,并成为人类教育转变的里程碑式的报告。与此同时,在1971年发生的中东石油危机之后,1972年罗马俱乐部出版了《增长的极限》,告诉人们依赖自然资源快速发展的现代工业文明随着自然资源的枯竭已经走到尽头,陷入生存危机。1973年美国社会学家D•贝尔出版《后工业化社会的来临》一书,首次提出继现代工业化社会之后人类进入到了后工业化社会,即以知识技术创新为发展基础和动力的社会。自此,信息化、知识化社会成为继工业化社会之后的社会的命名,预设和建构。进入本世纪,一方面,为解决生存危机而产生的人类可持续全面发展的理念成为国际社会共同的认识和社会建设实践。另一方,人类社会由依赖自然资源实现经济增长的时代进入到了以创新为发展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工业化时代的现代教育转向终身教育。于是,学习成为每个人的存在方式和生活方式,学习即生活,学习即工作,学习即发展成为这一时代的客观标志,实现每个人自由自觉的个性化学习和个性化全面发展成为这一时代的基本需要。这一客观趋势,使教育现代化思想和理想在继承既往教育现代化的基础上迈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以促进社会可持续全面发展,以知识化社会为背景,终身教育思想为理论基础和发展目的,以满足和每个人自由自觉的个性化终身学习为任务,以促进每个人个性化全面发展为目的终身教育时代。在这样的人类历史进程中,为了满足每个人自由自觉的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的需要,就必须解决工业化革命以来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因竞争的需要,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教育环境的限制,追求标准化对个性化学习的限制,注重效率致使和社会现实生产生活的隔离,使教育难以普及的难题,使各级各类教育实现平等民主和自由,满足和促进每个自由自觉的个性化学习的客观需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人们利用现代网络和移动通讯技术的优势,结合现代教育原理,创立了建立在网络化技术之上的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学校管理,改善课程教学,向更大范围传播,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动教育的平等自由民主。无论是英国开放大学和本世纪发展起来的国际著名大学网络化免费开放的大学课程联盟,都把现代网络化教育技术作为教育手段而不是目的。既就是英国开放大学以及其他国家的网络化开放大学,也只是运用网络化通讯技术的特性为创建虚拟学校教育创造了条件,为每个人自由自觉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教学生活与交往的平台和便利,而不是改变了现代大学教育本质。换言之,网络化远程开放大学并非大学现代化,现代化大学并不必然是网络化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程度只是当代教育现代化的一个外在而非关键指标。
二、现代教育技术是运用
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育效率的手段。教育技术是在现代化进程中,人们为了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提高教育效益,根据教育教学原理进行再创造后运用到教育领域的信息传播技术。最早运用到教育领域的是影视技术,主要以电影,摄影、幻灯片为代表,他们只是教育的手段而且是补充手段,通过这些手段课堂教学更直观,生动,但由于受科目性质及其教师能力的限制,在初期应用并不广泛,但开了教育技术现代化的先河。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等根据行为主义理论创造了程序化学习的教学机器,他们认为教学活动就是建立条件联系的过程,并将编排好的知识程序输入学习机器,运用奖惩原理,通过反复练习建立起所需要的条件反射行为。机器化的程序教学一方面满足了个性化学习的要求,另一方面,开创了运用机器和程序进行教育的先例。程序教学的发明是一个革命性的进步,以至于当时被认为他的出现将会取消教师和学校。1957年卫星上天为标志,人类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电视被积极的运用到学校教育领域,1971年电视广播大学在英国建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举办远程教育的时代开始,教育技术的运用范围显著扩大。进入二十一世纪,在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广播电视大学转向网络化远程开放大学,这一转向不仅代表了教育技术的进步,也代表了教育技术已经由单一的教学手段开始成为学校教育生活环境的建构物,人们不但可以利用以互联网和现代通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学习,而且可以在互联网建构的虚拟教育教学环境中组织教学生活,比如举办远程开放大学,建设开放免费的大学课程联盟,惠及普罗大众,满足他们自由自觉地个性化学习的需要。网络化远程开放大学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使人误以为教育技术革命是教育变革的根本,甚至认为教育现代化就是现代信息技术广泛的在学校教育中的运用,即信息化就是学校教育的现代化,教育运用信息化技术越先进,学校的现代化水平就越高。但实际上,无论学校教育对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深度多么不同,也不论是普通大学或联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免费向全球每个学习者开放自己的教育资源,提供课程及教学支持,还是利用以网络化通信技术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技术建立起网络化远程开放大学,都是课程及其教学更加直观生动,并能形成广泛连结,变得丰富多样,便于学习者使用和掌握,提高了教学效率。打破了传统学校教育围墙的限制,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使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全球共享。能够有效满足每个人自由自觉的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并同过网络虚拟校园和课堂教学交往扩大受教育者之间的交流与认识,推进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与理解,促成地球村民意识的形成和本土意识的发展。大量的事实证明,现代信息技术在学校的运用,并不能改变学校教育的本质,也没有证据证明它能提高教育质量,但他确实是学校教育提高教育效率的手段。
三、科学的运用教育技术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
随着知识化和学习化社会的进步,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推进,如何从现代教育发展的逻辑出发,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革命的成果依据学校教育的本质和目的,积极满足每个人自由自觉的个性化终身学习,促进他们个性化全面发展,是当代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课题。
1.要理性的对待现代教育技术。要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产物,是现代学校教育利用其提高教育效益的手段,而不是现代化教育本身。
2..要正确的认识学校教育的本质。教育从本质上是通过人和人的教育交往活动实现人的个性化全面发展的社会活动。所以,学校教育在本质上就不是单一的标准化的知识传递活动,泛而言之,他不是单一的信息传递和接受活动。因为任何人都不是处理信息的计算机和传播信息的互联网,而是有价值和理想、有丰富情感、理性的复杂能动的社会主体,活生生的具体的人。他的生活不是单一的经济生活或政治生活,不是任何一种可以被任意驱驰的工具,从根本上讲,他的生活是人之为人的自由而丰富的生活,一种闪耀着人性光辉的生活。正因为这一本质性存在使任何教育技术对学校的改造都只能处于屈从地位,只是一个学校教育的辅助者。也正因为这一点,任何试图用教育技术革新代替人和人教育交往以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努力注定是要失败的。
3.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网络化远程开放大学是现代信息技术在终身教育时代在教育领域运用的集大成者。而要办好一所以网络化为主导的现代信息技术构造的大学,关键的还在教师,在于教师的教育品德和学术水平,学习和创新能力,在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网络化教育技术环境中建构所需要的教育教学生活环境,组织和促进教和学之间,受教育者之间进行教育教学对话与交往,学习发现和再构的能力,因为没有教和学之间的教学交往与对话的有效进行,就不是教学活动,而没有教学活动的学校是不存在的。没有了教学活动,网络化的远程开放大学就是一所现代化的图书资料库。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从意识和能力上满足基本的需要,在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活动、教学评价预设时充分考量到课程,受教育者和教学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防止不问课程性质和教学效果,不恰当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于教学的现象。
4.要以提高教学教育效益为目标,恰当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这不仅表现在对大规模的网络教育技术使用中可以追求新技术,新设备,更不能一新了之,而要注重运用的效益。我国从九十年代后期就在中小学推广信息化工程,但实际效益并不如意。一直以来,将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运用作为一个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而很多教师为了经济,利用网络化直接移植他人的教案,结果这种不问质量的运用,形成本末倒置,不但使教学质量受到负面影响,还对教师专业成长不利。任何教育技术的运用一旦成为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障碍,那么就必须加以纠正。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革命和知识化社会的持续推进,以终身教育为主导的现代教育必然生产出他的发展所需要的教育技术,但是无论教育技术如何变革,他都无法改变他是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改造和辅助教育发展的工具,而不是现代教育本身。
作者:焦传震 单位:陕西广播电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