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电子政务系统中的数据交换和共享服务平台设计展开了相关的分析与探讨,阐述了目前电子政务系统中的数据交换问题,就数据交换的网络结构予以深入研究,并设计出了一种扩展性能较强的电子政务数据交换平台系统,从而促成了异构数据库间的可视性交换,“信息孤岛”问题迎刃而解。
关键词:电子政务;数据交换;共享服务;异构系统
电子政务即为相关的国家政府或相关部门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所开展的各项政务活动,其本质上是借助于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来改变传统行政管理的过度集中问题,利用逐层分化管理的结构形式来适应当前社会的信息化发展需求。然而在电子政务的实施过程当中,各级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往往各自为政,形成了“信息孤岛”的现状,致使政府部门出现了许多重复性的工作内容,工作效率仍然有待提高,因此在电子政务系统之中,开展相关的数据交换及共享服务平台设计工作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据此下文之中将展开具体的分析与阐述。
1数据交换存在的问题
1.1应用系统环境不同
政府中不同的职能部门,其内部的业务系统内容各不相同,因此相应的信息化程度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这也就对协调不同业务模式的平台设计工作提出了挑战,即在不同职能部门的内部业务系统当中,设计出一项能够基于共同标准的信息采集模块。
1.2数据库环境不同
数据库环境的不同也是致使不同职能部门出现业务模式差异性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除了这一方面的原因,还存在数据结构设计的不同、支持匹配数据类型的不同等,对于亟需一种能够实现对不同数据环境、不同数据结构、不同数据类型均能够予以信息访问,并可进行映射转换的公共服务模块。
1.3缺乏统一数据主题
不同职能部门的业务系统当中,数据组织是与内部系统相关联的一项自主性系统,和其他的职能部门在数据的交汇及关联方面缺少必要的标准划定。因为未能够形成一个统一性的信息呈现方式,由其中某一系统在对另一系统数据开展访问时,就必须要掌握其数据主题内容,而后再考量并选取出自身所需求的数据内容,因此这种模式的数据访问效率极其低下。
1.4数据传递机制不同
由单一性的技术层面而言,要想达到对于不同应用系统当中所有数据内容的交换机共享,首先就应当采用同一种数据通信方式来进行数据的传输,从而确保不同系统中的数据交换能够保持一致性。在开展平台设计的过程中可采用数据传输控制引擎以及出入队列管理来改善此类问题。
2数据交换网络结构
2.1点对点
在此结构系统中,进行交换的各系统构建自身系统和其他系统间的专项接口,在牵涉到具体的应用系统逐步增多时,接口的数量将明显表现出几何倍数的增加趋势;系统间的独立性较为不足,且耦合性较高。
2.2星状
当前大量的数据交换系统均采用这一结构模式。在此结构当中每一个系统仅与数据交换中心予以连接,同时借助于数据交换中心和其他系统实现数据的交换。这极大地降低了接口的数量,并保障了系统间的独立性,促使系统的协同效率被极大提升,有整体层面上促进了系统的运行效率及安全性能。
2.3星状树
星状树的结构模式是基于星状结构基础之上的一类补充结构,在此结构之中每一项数据交换中心和实际的应用接口完全符合星状结构的特征,其交换中心借助于不同的等级连接为树。此种结构在结合星状结构特征的同时,也充分满足了电子政务分级、分区的实际需求。
3数据交换与共享服务平台机制
3.1抽取应用工作
公共数据服务平台取得数据主题的内容具体可概括为如下步骤:(1)在实际应用对某项公共数据主题存在需求时,便可对公共服务平台提出相应的请求。(2)如若工作服务平台当中已存在相应数据主题所请求的数据内容,同时访问者的访问路径及身份均合法、有效,则公共平台直接给予其结果反馈;反之,则做出无权访问或暂无数据等反馈提示。(3)对公共服务平台做出数据访问请求。(4)通过数据传递引擎将接收到的访问请求提交至目标业务系统中。(5)目标业务系统对收到的访问请求进行处理,若请求路径合法且访问者身份真实、有效,则给予其结果反馈。反之,则做出无权访问或暂无数据等反馈提示。(6)公共服务平台要对业务处理系统反馈结果予以处理,同时将之放入到缓存当中。(7)在应用请求再次对访问缓存数据内容时,直接给予数据反馈。1)在数据的缓存内容中大致涵括了两方面的信息内容,即为永久性主题内容与临时性主题内容。前一种内容涵括了对于支持决策或者是信息发布工作当中,所以事先设定出的大多数信息内容。此类信息内容经由公共数据平台的后台处理系统进行定时抽选获取。因而,针对应用请求的绝大部分数据主题内容,均可由数据缓存之中直接获取。同时临时主题是由一部分临时设计所获取到的数据信息,通常这一部分内容会应用于一些特定的情况分析。2)在公共服务平台之上,还会有一部分的后台守护代理,能够定时性地对永久性数据主题采取获取操作。3)在数据缓存区域以及业务系统的工作模块中,均具备访问控制程序,依据数据主题之中的访问控制列表,来对所有的访问请求予以相应的控制,确保其合法性。
3.2协同应用工作
协同应用的工作机制大体上与上述抽取应用机制是相似的。然而不同的协同应用在及时响应、应用交互层面对于平台的服务性需求更为明显,其具体的工作机制大致可概述为下列几项步骤:(1)在公共协同平台的引擎控制下,对于公共数据服务平台提供审批内容的相关数据。(2)公共数据服务平台当中会产生出审批应用代理实例,主要是实现对审批协同平台的协同,从而将审批事项的数据内容转向交由数据传递控制引擎。(3)数据传输的控制引擎将依据事物数据之中的目的地址,产生出目的不同的审批子系统数据内容,同时传输至相应的审批子系统审批模块之中。(4)工作于职能部门当中的审批通信模块将对审批事物数据予以解析,而后选取出涵括有指令信息及数据信息的内容,进而转变为针对系统内部审批模块的相应调动。(5)在内部审批完成后,将结果反馈至审批通信模块,并产生出相应的数据包,再经由业务系统一侧的数据传递机制发送至公共数据服务平台。
4结语
数据交换问题不单单仅限于电子政务系统层面,其系统的集成过程也是需要经常面对的问题。就数据交换与共享服务平台的建设,提出了借助于数据交换拓扑网络,从而使各项物理位置相对分散的异构系统能够连接为一个整体,此举不但能够直接解决掉电子政务系统当中数据的交换与共享问题,并且也可广泛应用在其他领域之中。此种方案手段所建构起来的体系系统,不论是在新子系统或是旧业务系统之中均具备相应的独立性及灵活性,能够为系统的进一步拓展提供以有利的扩展性。
参考文献
[1]王芳.我国电子政务元数据的构建及其基于Web服务的共享实现[J].情报学报,2015,(1).
[2]武青海,夏洪波.大数据时代下政府部门信息资源共享策略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5,(11).
[3]邓媛媛,李浩川,白雅卿,等.电子政务多数据中心地理空间元数据共享服务[J].地理空间信息,2015,(1).
[4]于颖.河南省电子政务云建设研究———以河南省政府与阿里巴巴合作建设政务云实例[J].信息系统工程,2015,(7).
[5]袁平,韩景润.基于元数据面向电子政务的空间信息共享[J].测绘科学,2015,(1).
作者:刘麟乾 单位: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