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对ICU收治危重患者早期(24h内)病情变化的预测价值,为临床重症护理工作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方法:将826例患者随机分为M组(MEWS组)和C组(对照组),M组根据MEWS评分分级,C组根据三级监测评估系统分级。根据评分制定护理计划及分配护理资源。结果:M组的24h非计划拔管率、24hICU内病死率、24hICU内心肺复苏率、ICU住院时间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组24h心肺复苏成功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有助于指导早期开展护理风险评估,减少意外事件及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改良早期预警评分;重症监护病房;护理;风险;预报器
ICU收治患者多具有危、急、重、病情变化快的特点,如何快速、简便、准确地对危重患者进行病情判定,并早期发现患者病情变化的预警信号,对患者的意外事件风险控制及减少并发症至关重要。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危重病评分工具,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1]。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odifiedearlywarningscore,MEWS)[2]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新的评分工具,MEWS仅需要测定5种生理指数:心率、收缩压、呼吸频率、体温和意识,相对于APACHEⅡ评分其数值非常容易获得且非常简便。在国内外主要应用于急诊、急救系统,在ICU的应用较少。本研究将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应用于ICU收治患者早期(24h内),评价其在ICU早期开展护理风险评估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4年6月外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年龄>16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表法分为M组(MEWS组)和C组(对照组),排除标准为:入住ICU时间<48h的患者,总共纳入826例患者进本研究,其中:男442例,女384例,年龄16~93岁,平均(51.27±9.35)岁,每组413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团队的培训:
所有护理团队的成员在本研究开始之前进行系统的培训,标准化评分的方法和流程,制作MEWS评分量表。
1.3评分方法:
患者入住ICU后,使用迈瑞BeneViewT8多功能监护仪采集患者收缩压、呼吸频率、心率等生命体征。体温采用背温法获取,将患者置仰卧位,多功能监测仪测温电极置于脊柱与肩胛骨之间斜方肌部位,背部皮肤与床褥紧贴,测量时间10min后读数,室温保持在20℃~22℃。意识状态判断用“AVPU”评分,该评分系统把意识状态分为四级:反应灵敏(Alert)、对语言(Verbal)刺激有反应、对疼痛(Pain)刺激有反应和无反应(Unresponsive)。机械通气患者则呼吸频率计为3分,M组患者入住ICU时根据表1进行MEWS评分,之后不同评分级别制定的间隔时间进行再次MEWS评分,绘制MEWS曲线。改良预警早期评分,见表1。
1.4护理措施:
两组病例入ICU时分别用MEWS及三级监测评估系统进行评分和分级,各自分为三个等级。M组的(0~4)、(5~7)、(8分以上)三级分别对应C组的Ⅲ、Ⅱ、Ⅰ级监测级,在床头卡上标明评分级别,分别用红、黄、绿三种颜色标示,根据评分结果分配护理人力资源。M组MEWS评分≥8分的及C组Ⅰ级监测分配1名主管或以上级别护师及1名护士,通知当班医生抢救,准备抢救各种药品和物品,尽快进行体温、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动脉血氧饱和度等监测、尽快获取患者动脉血pH值、血钾、血钠、血肌酐浓度、血细胞比容、外周血白细胞计数、Glasgow评分以及年龄和慢性健康状态等APACHEⅡ的相关生理学参数,护患比(1.5~2)∶1,床头卡用红色标示,M组间隔半小时再次评分。M组MEWS评分5~7分的及C组Ⅱ级监测分配一名主管护师,护患比(1~1.5)∶1,及时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及完善上述APACHEⅡ的相关生理学参数获取,床头卡用黄色标示,M组间隔一小时再次评分。M组MEWS评分0~4分的及C组的Ⅲ级监测分配一名护士,护患比1∶1,床头卡用绿色标示。M组患者每隔一小时进行一次重新评分,根据新的评分调整护理计划,M组间隔两小时再次评分。
1.5观察指标:
统计所有患者ICU入住最初24h内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ICU内病死率、ICU内心肺复苏率、心肺复苏成功率及患者的总住院时间、住ICU时间,首次获取APACHEⅡ评分时间。
1.6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M组和C组对比,M组的24h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比C组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hICU内病死率、24h心肺复苏率、ICU住院时间比C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h心肺复苏成功率M组比C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3。首次获取APACHEⅡ评分时间为1.5±0.6h,MEWS评分与APACHEⅡ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为0.812。
3讨论
ICU是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单元,入住ICU患者一般都有严重的并发症及脏器功能衰竭,涉及到多个系统器官的功能,病因复杂多样。有研究[4]显示:入ICU病房不足48h死亡患者占死亡总数的56.03%,尤其是24h内死亡率占比竟高达41.38%,这足以说明ICU入住早期(24h内)的处理对患者至关重要,如何快速准确评估患者病情,合理分配护理人力资源,同时早期发现患者病情恶化的“预警信号”,进而早期护理干预、早期诊治,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及病情转归。在ICU,根据患者全身脏器的功能状况及对监测水平的不同需求,从轻到重一般分为Ⅰ~Ⅲ级监测,而护理计划及护理人力资源分配一般根据这个三级监测评估系统来制定。该系统缺乏对患者病情变化的预警功能,实践上往往是被动处理患者已经变化的病情。传统的ICU危重病评分工具一般采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国内有研究[5]显示:采用APACHEⅡ评分对ICU的护理工作进行量性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配置人力资源,结果证实可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护士的工作强度下降,满意度上升,保证了护理人力资源。然而该评分系统项目较多,涉及到12个临床和生化参数,收集时间较长。本研究统计了首次获取A-PACHEⅡ评分时间平均为1.5小时,意味着医护人员在获取APACHEⅡ评分之前往往只能凭经验判断患者的病情,主观的将患者分为“轻、中、重”等级别。而对于ICU的危重患者,早一分钟的救治就可能改变患者的转归,单凭APACHEⅡ评估可能会错失抢救的“黄金半小时”,再加上APACHEⅡ采集的这些参数需要做大量的检验工作,计算繁琐,限于成本,不可能时时更新,这些都限制了APACHEⅡ的使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是英国风险应急小组建立的早期预警评分系统,该系统由早期预警评分(EarlyWarningScore,EWS)衍生而来。改良早期预警评分仅需要测定患者的5个生理参数:心率、收缩压、呼吸频率、体温和意识。目前改良早期预警评分主要应用于急诊、急救系统的分诊[6],国外的研究[7]提示,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可以较好地预测患者是否有入住ICU的需要。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ICU的应用研究较少,国外有研究[8]指出,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可以有效预测ICU病死率、30天的病死率及ICU住院时间。本研究将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应用于ICU收治危重患者早期(24h内),根据此评分制定护理计划及分配护理人力资源,取得较好的效果,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预警触发医护人员早期介入减少了危重患者24h的ICU病死率,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从而明显地改善了危重患者的结局,获得医护人员的认同。与此同时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也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这个ICU常用的危重病评分工具保持着较好的相关性,说明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可以较好的弥补APACHEⅡ的不足,获取数据方便,节省时间,节省费用,防止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护理资源合理的分配。
4参考文献
[1]WangDT.EvaluationofpredictiveabilityofAPACHEIIsystemandhospitaloutcomeinCanadianintensivecarepatients[J].CrateCareMed,1995,23:1171.
[2]SubbeCP,KrugerM,RutherfordP,etal.Validationofamodifiedearlywarningscoreinmedicaladmission[J].QM,2001,94(10):.
[3]何志捷,管向东.重症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98-499.
[4]梁立峰,徐萌.综合ICU病房死亡患者的相关因素分析[J].青海医药杂志,2005,35(1):29.
[5]丘宇茹,王吉文,吴惠文等.APACHEⅡ评分系统在ICU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12,26(35):3335.
[6]祝丽红,凌桂莲.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院前急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2,33(33):7324.
[7]Lee,J.R.andH.R.Choi.ValidationofamodifiedearlywarningscoretopredictICUtransferforpatientswithseveresep-sisorsepticshockongeneralwards.JKoreanAcadNurs,2014,44(2):219.
[8]ReiniK,etal.TheprognosticvalueoftheModifiedEarlyWarningScoreincriticallyillpatients:aprospective,observationalstudy[J].EurJAnaesthesiol,2012,29(3):152.
作者:吴文娟 张银英 单位: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外科监护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