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必然性
1.贯彻落实党的政策和战略要求的需要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战略要求,全面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实现技能型人才的系统培养与终身培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2010年,我国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要求把职业教育列入重点工作内容,把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作为深化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制度建设已经全面展开,然而职业教育的层次与专业结构仍然不完善,没有形成系统化的人才培养理念。因此,必须加快突破现代职业教育的障碍。2.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人才培养模式问题关系到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的成败。教育部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总人数和入学率都在不断增加,我国高等教育逐渐步入大众化的阶段。但是,社会依旧缺少高等职业技术人才,这就需要必须改变高等职业教育这种尴尬的现状,加快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步伐,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价值。
二、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陈旧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采用的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片面强调传授理论知识,忽略了实践技能的培养。同时,对于企业、市场与专业本身的需求,学校方面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探析。这严重阻碍了教学的发展,不利于学生顺利地实现就业。2.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在一些高职院校中,由于没有深入的市场调研,专业课程的开发脱离了市场的需求,更没有对就业岗位进行系统分析,导致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过于盲目,部分专业毕业生过剩,却又缺乏市场亟需人才以及相应的培养专业。3.教学经费不足,基础设施落后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方面,还缺乏健全的机制,导致许多高职院校存在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资金不足,导致一系列问题的产生。例如教室、实验室不能满足教学需求,教学基础设施陈旧,学校占地面积较小,实验训练基地达不到人才培养的要求。4.师资力量薄弱许多高职院校教师的思想、综合素质等尚有一定的差距。现有的师资队伍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同时,教师结构不合理,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师相对较少,有相当一部分的教师虽然有着扎实的理论知识,但是却缺少实际操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无法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除此之外,高职院校的教师数量也没有达到人才培养的要求。5.不注重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在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方面,企业没有动力,学校又缺乏相应的政策与发展目标。即使学校与企业合作,也难以形成长期良性的循环。大部分的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仅仅停留在实习的阶段,学校与企业之间没有相互促进,建立互惠、双赢的机制。
三、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途径
1.明确培养目标,培养实用型的技术人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科技飞速发展,职业岗位频繁发生变化。这就要求高等职业教育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明确培养目标,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同时,高等职业培养的人才与普通高等教育以及中职教育的区别在于,技能型的人才应该随时代发展,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具有较强的自我学习提升、自我创新发展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重视职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的提高,从而具备较强的掌握新设备、新技术的能力。总之,人才培养目标的设置要突出高级性、职业性、技术性等特征。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学设置专业课程体系2004年国家教育部颁发了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指导性专业目录,指导与管理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建设。各类高职院校应该结合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调整专业课程体系,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应瞄准就业市场,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综合能力,在优化专业设置的过程中,要特别突出职业性的特点,坚持错位性的原则。从高职院校的特点出发,着眼于地区的特色经济,从而构建特色专业。同时,还要加强建设专业信息平台,调查研究国家政策、社会需求与毕业生的实际就业等情况,进而及时调整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此外,要处理好专业口径宽与窄的问题。总之,要坚持面向市场、面向生产一线,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3.深化教学模式改革,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应该突出理论性与综合性,重视知识的系统性。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形式单一,以理论知识的灌输为主,这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学生多元化的需求。因此,要积极创新教学方式,构建注重技能培养,具有教学针对性,发挥学生个性,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在教学实践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方法上,要坚持室内教学与拓展训练相结合;在教学手段上,要充分运用多媒体等;在教学评价上,要建立以提升能力为重点的平等的科学的评价体系。学生除了理论学习之外,还需要实践,增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可以安排学生在两年的学校学习之后,最后一年到社会上参加实习。在创新人才模式之后,学校与企业之间制定切合实际的人才培养方案,运用于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从而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4.坚持产学合作,着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结合是创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产学合作具体是指学校与企业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从而促使学习成果转变为工作实践技能。首先,要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密切合作,学校应主动加强与企业的关系,加强与政府职能等部门的关系,不断加强专业教学的建设,加强宣传力度,采用座谈会、动员会等形式,让相关人员意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也为校企结合创造良好的氛围。其次,要夯实校企合作的平台,这是进一步深化产学合作,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引进先进资源与设备,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还要加强服务平台的建设,开展技术培训,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服务能力。最后,创新校企合作的模式,积极引进行业企业的技术标准,共同开发课程资源,从而不断提升教学效果。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高职院校的教师主要包括文化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和生产实习指导教师。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教师的专业结构也要相应地做出调整。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对教师能力的要求比较复杂,教师需要同时胜任多门课程,上课之前还要准备好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素质教育的推进对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建设一支“双师型”的队伍可以保障高职教育的质量。首先,要打破原有的师资来源,教师的学历与能力并重,要积极引进经验丰富、技能熟练的教师。其次,要加强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对于满足基本条件的企业技术人员和专业管理人员,也可以鼓励其来校担任指导教师。另外,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如学习、培训等,进一步加快双师型队伍的建设。6.建设有利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主要是学校内全体师生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与行为规范的综合。校园文化的建设主要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与教学思想的构建。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构建校园文化具有积极的作用,优秀的校园文化要通过长期积淀形成,校园文化应该发挥自身的作用,充分调动学校师生的积极性。如果高职院校拥有优秀的校园文化,那么就相当于拥有了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基础。这也是高职院校不断发展的动力。
四、结语
总之,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培养的人才类型是不同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应该以培养技术型与实用型相结合的人才为核心。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亟需创新。这对于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水平以及扩大高等职业教育在社会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相信在政府、社会、企业、教育机构、教师、学生等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定能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不断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
作者:于莹莹 单位:辽宁教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