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黄梅调电影艺术风格分析

香港邵氏影业的历史可从20世纪20年代的天一影片公司算起,1925年它由邵氏兄弟于上海创办,后来辗转发展到了南洋、香港等地。邵氏影业影响力最显著的时期是20世纪50年代末期,它是当时中国存在时间最久、拍摄电影最多、电影业务量最大的影业公司。公司拍摄的黄梅调电影是其最具代表性的电影类型,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黄梅调电影开始风靡香港、台湾以及东南亚等华人地区,开启了黄梅戏一段光辉的发展历史。邵氏黄梅调电影运用影视技巧,结合导演自身独有的美学视点,尝试了电影与舞台戏剧表演之间的融合,通过镜头、角度、光影、色彩以及后期编辑制作等影像技巧结合传统戏曲的唱念做打,形成自身独特的电影艺术风格。邵氏黄梅调电影为传统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创新做了有益的尝试,使得黄梅调电影成为20世纪香港最流行的一种文化现象。

一、香港邵氏黄梅调电影的起源

黄梅戏是中国的五大戏曲之一。学者经过研究后认为黄梅戏是“源于湖北省黄梅县,成长于安徽省的安庆地区”[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黄梅戏在众多地方戏曲中迅速脱颖而出,快速发展成为20世纪中国最为光彩夺目的艺术形式之一。安庆是笔者的故乡,家父一辈子从事的也是黄梅戏的舞美设计工作,对黄梅戏笔者亦是发自内心地喜爱。1955年,第一部黄梅戏电影《天仙配》拍摄而成,这部电影将黄梅戏的发展推向了一个高潮。当时在内地观看这部电影的观众人数超过1.4亿。1956年,这部电影在香港上映时,吸引了26万观众前去观看,这在当时是一个很高的票房纪录。邵逸夫很喜欢黄梅戏与电影相结合的这种艺术形式。邵氏影业之所以选择黄梅戏而非京剧、昆剧来拍电影,是因为黄梅戏是“大水冲出来”的一种艺术,呈现的就是一种形无固止却又随境赋形的动态结构,极富适应性、拓展性、开放性的文化特征。[2]黄梅戏相比京剧或昆剧那种千年传承下来凝固难动的艺术形式更加通俗易懂,它青春俏皮,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同时黄梅戏用本嗓演唱,自然发声,普通人很容易接受理解。黄梅戏的这些特征使得其与电影比较容易融合。邵氏影业注入大量资金来拍摄黄梅调风格的电影片。从1958年拍摄的第一部黄梅调电影《貂蝉》到1977年的收官之作《金玉良缘红楼梦》,在19年中邵氏影业一共拍了三十多部电影作品,产量占同时期港台黄梅调电影半数以上。直接定义了黄梅调电影在中国电影史上的价值与意义。影片上映后引起强烈的反响,成为当时最火热的文化现象,同时这股热潮又发展到台湾、东南亚地区,黄梅调电影成为华语电影文化圈的天下。号称“香港电影一代枭雄”的导演张彻在《张彻谈香港电影》一书中回忆:“香港的国语片,第一步‘起飞’便是由于拍摄传统戏曲‘黄梅调’。全香港的影片成了‘黄梅调’的天下,是传统戏曲影响最大也最表面化的一个时代。”[3]黄梅调电影成为当时香港地区影响最为广泛的一种流行文化,黄梅调电影将传统黄梅戏的发展推到了一个时代的顶峰。

二、香港邵氏黄梅调电影艺术风格分析

香港邵氏黄梅调电影在电影理念的指导下将电影与戏曲进行结合,将黄梅戏的故事性、通俗性、戏曲性和电影的大众性、娱乐性、生活性相结合。邵氏黄梅调电影的艺术风格首先反映在电影戏曲音乐的通俗易懂;其次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素材、古典美学的挖掘;最后是注重运用影视技巧来表达情景交融的电影场景。

(一)黄梅调电影戏曲音乐的通俗易懂

不同的戏曲艺术有不同的唱腔曲调,人们一说到黄梅戏,首先提到的就是“好听易唱”“好懂易学”。黄梅戏具有独特的声腔音乐特点,主要由花腔和主调构成。黄梅戏花腔是在充满乡土气息的民间采茶小调上发展而来的,充满通俗自然的音乐特点。一般由“简单的上下句组成,唱句的字数不很固定,中间夹杂着过门性质的‘呀儿哟’之类的衬句”[4]17。黄梅戏主调腔系是最常用也是最复杂的一个唱腔系统,包括平词、二行、三行、八板、平词对板五个腔体。它们“音韵分明,结构完整,可以演唱大段的唱词,分严格的上下句,节奏上有固定的板眼,而且唱腔与唱腔之间可以互相转接联用”[4]160。黄梅戏唱腔音域较窄,大多用本嗓演唱,再加上单唱、对唱、帮唱、重唱、合唱等多样的唱腔形式,形成了黄梅戏唱腔曲调的抒情性、通俗性、生动性等特征。邵氏黄梅调电影的配乐人对戏曲音乐的态度是:适应电影市场的需要,为大众所喜爱。电影配乐人在邵氏黄梅调电影中对传统黄梅戏曲的唱法进行了改造:在保持黄梅戏音乐原本抒情的、通俗的、生动的旋律音调的基础上,采用歌曲的结构进行改造,并让流行歌手来演唱黄梅调,用通俗唱法代替戏曲唱腔。如1959年李翰祥导演的《江山美人》,这部电影获得第6届亚洲影展最佳影片奖,影片中共有18首插曲,其中依然有至今仍然广为传唱的插曲,如《天女散花》《扮皇帝》《戏凤》等。这些经过配乐人改编的黄梅调歌曲好听易懂、轻柔委婉、朗朗上口,必然受到听众的喜爱,成为一代人的经典记忆。

(二)对中国传统文化素材、古典美学的挖掘

从1958年的《貂蝉》到1977年的《金玉良缘红楼梦》,在邵氏影业拍摄的三十多部黄梅调电影作品中,中国传统文化素材的经典代表作有半数以上。《天仙配》和《梁山伯与祝英台》都取材于中国古代六大传说。董永遇仙传说产生于东汉中叶,是中国古代六大传说中最具民间特色的传说之一。梁祝起源于六朝,完整情节要等到明清才能拥有。《貂蝉》《王昭君》《西施》《杨贵妃》取材于古代民间广为传颂的历史典故———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江山美人》取材于民间传奇故事《游龙戏凤》。《金玉良缘红楼梦》取材于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四大名著之首《红楼梦》。这与当时香港电影市场泛滥的侦探片、社会片大相径庭。邵氏兄弟电影公司从中国戏曲的传统剧目介入,将中国传统文化素材作为一种资源来进行艺术创作,使得中国广大的传统文化得以激发。由于这些影片中的故事代代相传,早已为中国老百姓所耳熟能详,观众在观看电影的时候通过影像重温历史故事,很容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因此,邵氏影业拍摄的黄梅调电影自一问世就赢得了大批观众的青睐,为国产电影的生存拓开了一条新的发展之路。邵氏黄梅调电影从中国传统文化素材中寻找创作灵感,体现着邵氏影业对中国传统文化所寄托的深切情愫。同时在这些影片拍摄中,导演又较早地将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些理念,通过电影话语寓情于景加以艺术地阐释。如在黄梅调电影《金玉良缘红楼梦》中,“黛玉葬花”是电影中的经典桥段,影片中拍摄的庭院非常古朴典雅,小桥、流水、亭榭、楼阁,导演把我国古典园林建筑含蓄、唯美的美学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导演在自然景物的展示中开始渲染情感,伴随着“花飞花谢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演唱,此时林黛玉手持花锄从画面右上角的拱门处款款走来,镜头一直跟随着黛玉穿过拱桥、假山、回廊,来到花园中一条曲折蜿蜒的小路上,此时一片片落花、飞红在镜头前翻飞,给人一种凄凉、哀伤的情感体验。黄梅戏是从历史的流变中一路发展而来的艺术形式,拥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负载着民族的审美认同和情感共鸣。因此,邵氏兄弟公司抓住黄梅戏本身蕴含的文化精髓,再结合中国传统素材和古典美学,形成其独特的电影艺术风格,这也是其黄梅调电影成功的要点。

(三)注重运用影视技巧来表达情景交融的电影场景

情与景是电影艺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崔嵬是著名的戏曲导演,他认为:“戏曲艺术片要力求做到虚实结合,情景交融,优美动人。”[5]在邵氏黄梅戏电影作品中,金牌导演李翰祥注重运用影视技巧来表达情景交融的电影场景。戏曲和电影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表演形式,所体现的美学特点也不相同。在戏曲舞台表演中,一场戏的表演背景可以简单到一桌二椅。在很多场景中演员靠的是动作来讲故事。演员表演骑马,只能通过骑马的动作来让观众觉得场上有马,而不会骑一匹真马上舞台。这就是戏曲舞台艺术独特的程式化、写意化的美学特点。而在邵氏黄梅调电影中,影像语言多样性的运用是它所独有的美学特点,这种多样性丰富了传统舞台黄梅戏的表现方式。影像语言包括镜头的景别、拍摄角度、光影、色彩、后期的剪辑以及视听关系的处理等不同的语言形式。景别指拍摄主体在单个镜头内呈现的范围,由近至远分为特写、近景、中景、全景、远景等;拍摄角度包括拍摄的不同高度、不同方向和不同距离;而电影的后期剪辑更能体现电影美学的创造性,尤其是蒙太奇编辑手法的运用;此外还有视听,即声画关系的多样性,包括并行、对位、同步等。不同的拍摄技巧和编辑方法体现了导演独特的创作视角和视点。这些不同影像语言的运用可以让电影画面出现不同的表现效果。在影片《貂蝉》中,“貂蝉献舞”是整部电影的经典桥段,在王允的府中,貂蝉在款待董卓的宴席上献舞助兴。随着导演升降镜头的运用,银幕中三道幔帘一层层缓缓地拉开,貂蝉随着缓缓的节奏千呼万唤始出来。音乐响起,貂蝉带领众舞女翩翩起舞,歌舞过程中导演不断使用升降镜头的跟摇,从空中往下俯拍貂蝉和众舞女组合的各种花瓣舞蹈造型,营造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制造出与舞台表演迥然不同的视觉震撼效果。香港邵氏黄梅调电影注重运用电影的影视技巧,打破了传统舞台戏曲表现方式的单一性与程式化,充分调动了镜头、场景道具、色彩、声画构成的处理等电影艺术的造型特点,还戏曲艺术诗情画意、情景交融之魂,使得这两种艺术形式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三、香港邵氏黄梅调电影的历史意义

邵氏影业在19年间拍摄的三十多部黄梅调电影展示了中国黄梅戏艺术独特的魅力,记录了中国黄梅戏表演艺术大师的艺术成就和优秀的中国传统戏曲剧目,弘扬了中国悠久的戏剧传统文化。黄梅调电影为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承、中国传统戏曲的现代化发展做出了极多有益的尝试与勇敢的探索。我们通过对这些邵氏黄梅调电影的研究,可以把这些逐渐凋零的黄梅戏艺术作品介绍给下一代的年轻学子知道,使戏曲的文化传承不会断层;通过对这些电影的研究,把中国自行发展出的独特电影美学介绍给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民知道;通过对这些电影的研究,使得我们对戏曲电影类型有了完整意义上的认识与把握。邵氏黄梅戏电影对戏曲电影类型的铸造应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其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深远和厚重。

作者:潘晓燕 宋蓓蓓 单位: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更多经济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黄梅调电影艺术风格分析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125261.html

    相关专题: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 新疆医科大学首页


    上一篇:关联规则在艺术品股票预测的应用
    下一篇:信息背景下项目工程管理的创新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