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强课堂师生教与学的互动
良好的课堂气氛是学习的基础,但真正让学生动起来才是关键。数学的课堂教学与文科的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区别,它不但要求学生熟记有关的公式、定理,而且能把这些数理指导问题的解答,并能使用它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设法让学生动起来。首先是思想动,就要积极引导学生善于质疑问题,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的求知欲就是从问题开始。学就要问,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指导其积极思考,培养强烈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自觉、主动地再学中问和问中学。
除经常要求学生结合课题的内容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外,还要积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己解决;当不能独立解决时,提倡同伴之间相互讨论,交流解决;还不能解决时,再由师生共同探讨。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使每个学生在思想上真正动起来。其次是让学生的手真正动起来,数学的最大特点是听得明白不一定会做,课堂回答问题的热烈气氛不能说明学生对要掌握的知识都要掌握,而是要来自动手方面能发现问题。为此,当问题讲解讨论后,务必抓紧时间进行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同伴可互相校对结果或互相批改,查找出问题的所在。如是者,让那个学生动手发现问题时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二、把握好“解惑”的力度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一般是不管有没有“惑”,总是滔滔不绝一讲到底,认为只有讲深讲透才能解除学生的疑惑,这种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解决能力是不利的。因为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主要是取决于学生数学思维互动的展开程度,取决于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深度,取决于学生认知活动的质量,而这些又必须以学生的积极主动的实践活动为基础。教师应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的角色也应相应地从一个“传道者”转变为一个“帮助者”。因此,抱着每课必练,逢练必评,边讲边练,未讲先练的方式未必全行,亦未必奏效。而应该在学生有“大惑”之处,以学生现有认知水平还不足以顺利解决困难的地方“讲深讲透”,而处于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可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自行解决,应少讲则少讲甚至不讲,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尝试,探究与实践。在课堂练习时,允许学生出错,并有意识展示容易错的地方,以引发学生的疑惑,引导他们设法解惑,从而培养学生质疑解惑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教师交给学生的应当是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而不是金山和银山。教师要善做“小先生”。
总之,要减负,就要向40分钟要成绩。“减负”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进行,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给一点课余实践自己进修学习或活跃身心,多留一点时间给学生,使他们能根据各自的个性“自由发挥”。采取先进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在使学生“减负”的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作者:赵小颜 单位:浙江省苍南县龙港海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