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艺术总是在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中产生,体现其文化的精神。然而,文化又与时代下的政治、经济背景离不开。政治、经济和文化对艺术都有一定的影响。秦统一六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物产丰富、实力强大,文化也出现了同一性与多元性。秦代艺术在大一统国家政治文化背景中,建筑艺术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取得了具有时代特色的建筑成就。秦代建筑艺术以一种凝固的美诠释了秦代文化,使传统的中国文化以及秦代文化,渗透到了建筑艺术中。
关键词:文化;建筑艺术;精神;秦代
1秦代建筑艺术产生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横扫六国,结束了自春秋起500多年来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帝国。秦王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秦始皇建立秦帝国,在此后的几十年里,他完善了帝国的很多机制,健全郡县制,统一文字和度量衡,修筑万里长城。不仅巩固了封建帝国的基础,而且也把中国推向了大一统时代,开创了中央集权制度的新局面。秦朝完成统一,统治全国,又采用很多措施巩固和发展统一。实行一系列的政策,有意识的统一思想和文化。《史记·礼书》指出:“至秦有天下,悉内六国礼仪,采择其善,虽不合圣制,其尊君抑臣,朝廷济济,依古以来”,这就是说,秦朝对六国文化的态度是加以吸收,并且予以兼容的。但是在“不师古,不崇经,以法为治,以吏为师”的政治文化方面的原则下,实行“焚书坑儒”,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从总体来看,帝国的文化艺术有与众不同的特点,在人类的文明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作出了独有的贡献。大帝国国力强大,人力物力资源都十分丰富,在建筑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谈到秦代建筑,人们首先都会想到长城、阿房宫、秦始皇陵等。这些建筑,气势宏伟,是秦代建筑的显著代表。建筑也以其特有的立体组合形式体现了这一时期的文化特征。
2秦代建筑艺术的新气象
秦代文化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历经几千年风风雨雨,更显示出了其古朴、雄厚、粗犷而又细腻的特点,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秦将战国时期不同地域的艺术风格融合起来,形成雄厚博大、昂然向上的统一的时代风格。这一特点,尤其在建筑艺术中突显出来。阿房宫、秦长城、秦始皇陵,这些最具秦代艺术特点的建筑,无一不体现出规模宏大、气势宏伟、大气磅礴的特点。先秦建筑多为礼制建筑,是无意供人居住,专门为礼服务的建筑,还有一部分是遵循礼制而建的居住建筑,这些建筑与当时的宗法制度关系密切。法天象地与礼乐教化,成为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建筑设计法则。我国古代建筑从空间秩序、建筑形态等各个方面,都受到“礼”的严格限制。商周建筑艺术与秦代相比,规模比较小,宫室以及宗教建筑比较简陋。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商周时代的统治者由于某种原因,缺乏调动全国人力物力财力修筑大型建筑的权力和手段,经济和科技水平也很一般,不能建造出宏伟的建筑。
3从建筑艺术角度看秦代文化
古代建筑的最高水平大都体现在神庙、宫室以及陵墓建筑。神庙是神权的体现,宫室是政权的体现,陵墓是精神的体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文化在这三种建筑形式上体现了不同的政治和精神的内质与结构。秦代的多种建筑形式反映出了秦文化的时代精神。
3.1宫殿
宫殿,是中国古代都城的核心,这在秦汉都城中尤为突出。秦汉时代,宫殿延续历代规制,在宫室规模和组合形式上,大大超越了前代。秦宫殿,分布在以秦都咸阳为中心的方圆数百里范围内,宫观众多。从秦穆公开始,秦国在营造宫室方面即有好大喜功的传统。秦始皇更是集大成者,在秦国陆续建造的多组殿堂的基础上,于渭水北岸扩建咸阳宫,新建兰池宫、望夷宫、梁山宫,又在咸阳宫的东边,仿建六国宫室。在渭南建信宫及甬道,增建阿房宫及南宫前殿等。阿房宫——秦始皇在消灭六国统一全国之后,在都城大兴土木,建筑宫殿,于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在渭南上林苑中,开始兴建朝宫。工程未完成,秦始皇卒,秦二世胡亥即位,调修建阿房宫工匠转往骊山修建秦始皇陵,后继续修建阿房宫,后陈胜吴广起义,秦灭亡,咸阳宫室遭到焚烧毁坏,阿房宫亦没能幸免。最后,阿房宫只留下了一个有始无终的遗址。
3.2陵墓建筑
秦汉陵寝建筑,在秦皇汉武帝国意识和社会普遍重厚葬的背景下,获得了重要的发展。在帝王陵寝格局方面,从秦始皇陵开始,变战国陵上建享堂的制度为在陵的近侧建寝,又称“寝殿”。寝,置衣冠等,象征起居之所。庙,四时祭拜之所。后来,东汉明帝朝开始,寝、庙合并为规模更大,用以行礼的建筑。渐渐地,形成了帝王陵寝建筑的基本格局。秦代陵墓建筑骊山陵,即秦始皇陵,在中国古代陵墓中建筑规模之宏大,是前所未有的,其巨大的规模、丰富的陪葬物居历代帝王陵之首。据史载,秦始皇陵陵区分为陵园区和从葬区两部分。陵园占地近8平方公里,建外、内城两重。在内城和外城之间,考古工作者发现了葬马坑、陶俑坑、珍禽异兽坑,以及陵外的人殉坑、马厩坑、刑徒坑和修陵人员的墓室。墓葬区在南,寝殿和便殿建筑群在北。1974年,在秦始皇陵坟丘东侧,当地农民打井无意中挖出一个陶制武士头。后经国家有关组织的挖掘,终于发现了使全世界都为之震惊的秦始皇陵兵马俑。现代考古证明,秦始皇陵地宫完整的保存在封土堆下,几千年来未被盗掘,至今尚未发掘。俑坑中有砖墙,砖质坚硬,秦瓦在使用的广泛性与艺术性方面均发展至极盛。
3.3坛庙
坛庙,属礼制建筑,包括坛、宗庙、明堂等。坛祭祀天地,宗庙祭祀祖先。坛与宗庙,是“朕受命于天”的象征。《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初并天下,始皇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宗庙祭祖,又称太庙。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二十七年在渭水南岸建信宫,旋更名曰“极庙”,以象天极。秦始皇卒后,秦二世尊极庙为“帝者祖庙”。从上述建筑艺术来看,秦帝国具有宏大的规模和气象,产生了与此相适应的宏阔的文化精神,进而建造出规模宏大的建筑艺术。秦帝国的盛大根植于新兴地主阶级的生机勃勃、雄姿英发。由统治阶级精神状况所决定的社会文化基调也处于一种不可抑制的开拓、创新的亢奋之中。秦长城、阿房宫、秦始皇陵兵马俑等,都反映了这一时期宏阔的文化精神。周代确立宗法制度,宗法制度以血缘亲疏来辨别同宗子孙的尊卑等级关系,以维护宗族的团结。宗庙祭祀制度就是为达到维护宗族团结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手段。秦受周文化影响,在庙制上基本承袭周代。宗庙祭祀制度的发展,形成了中国传统的礼乐文化,这种宗庙祭祀制度对于维护以家族为核心的宗法制度和巩固政权,有着重要的作用,从秦代建造的极庙可以体现出这一文化。不论是宏大的建筑,还是坛庙都折射出了当时文化背景下的时代精神。
参考文献:
[1]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长北.中国艺术史纲[M].商务印书馆,2006.
[3]李希凡.中华艺术通史简编[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张潇健 单位:新疆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