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实现“教学相长”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比较注重学生对数学基本原理和数学公式的掌握,忽视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体验,很多高中数学教师把数学公式和原理归纳出来,让学生死记硬背,很多时候教师为了提高升学率就通过让学生大量练习习题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这种应试教育方式使学生变成了考试的机器,而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根本就没有体现出来,教师只是教学内容的“搬运工”,学生充其量就是知识的接受者,而不是数学知识的运用者。高考的压力和大量的数学练习题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厌倦的情绪,根本就不能将激情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来。因此,数学教师要运用现代教育理念来授课,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例如,让学生参与数学课堂设计,让学生上讲台授课,教师亦可以采用悬疑教学法,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听课,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热情。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实现“教学相长”。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高中数学新课改的教学目标之一便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有利于他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学有所用。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意识能够帮助他们在面对数学问题时知道运用什么数学方法来解决。一直以来我国的数学教学都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应用意识,因此,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非常有限,有些学生的数学成绩可能非常优异,但是一旦让他们到生活中来实践,他们常常找不到解决的方向。有些学生面对数学问题脑子里想的就是寻找数学公式,看看题型是否是自己做过的,面对稍微有点改动的题型就摸不着头脑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比较差,常常被固定思维模式困扰。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既要培养学生的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又要培养学生的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在平常的教学中注重新题型的练习,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
三、帮助学生归纳解题方法
高中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常常出现一种困扰的情境:上课的时候听懂了教师所说的教学内容,但是课余做题时还是不会,遇到新题型更是让学生不知所措。由此可以知道,学生听懂课程内容和会解决数学问题的差距还是挺大的。因此,数学教师每讲完一个章节的教学内容就布置相关内容的题目给学生练习,先让学生模仿解题思路,正确掌握题型,这样有利于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帮助学生记忆相关数学公式和原理。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通过“精辟多练”的教学方式训练学生做题,让学生将教学内容转变为自己的知识。此外,高中数学教师还可以研究不同的数学题型,传授学生解题方法,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少走弯路,提高学习效率,加快学生的解题速度。作为数学教师,我们都应该知道数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归纳和总结解题方式,而研究题型,可以让学生养成自己理解题型、总结题型、反思题型的习惯,有助于他们抓住教学重点内容,让学生在做题时有的放矢,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总之,作为高中数学教师,我们应当顺应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要求,不断地转变教学方式,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通过师生互动,有效实现教学相长。
作者:廖辉
相关专题:企业资产管理系统 strategic plan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