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教师逐步强化学生的科技意识
1、联系教材介绍数学史料,激发科技兴趣。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强化数学史的教学,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用适当的数学史材料。联系小学数学教材,介绍相关数学史料,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主动性、趣味性。特别是利用典型问题,介绍某些数学思想、方法、公式产生的背景和发现思维,可以了解数学思想、方法的来源,启迪学生的科技思维。结合公式,介绍数学家的生平、数学成就和对数学的追求,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热爱数学、追求科学真理的良好科技品质。让学生了解数学发展史上的重大转折和里程碑事件,使他们从整体观和历史观上加深对数学的认识,从而提高同学们的科技见识。2、突出知识的实用性,正确认识科学的价值。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科学。新课标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人们的衣、食、住、行都与数学有关.,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突出知识的实用性。利用课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使学生看到了科学的重要价值。
二、教师应抓住时机,开展形式多样的数学课外科技活动
1、科普名著是学生获取科学知识,树立科学的人生态度、培养科技意识的有效途径。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科普读物,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科技知识和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增加学生的科技知识。如《十万个为什么》、《时间简史》等。教师可定期组织“数学知识小竞赛”,以调动学生学习、读书的积极性。另外,还可要求同学们收看、收听科技节目,参观科技展览,以拓宽其科技视野。通过阅读科普名著的活动使学生投身到科学活动中去,将对完善学生优良的个性品质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2、组织社会调查。在社会调查活动中,学生可以利用教材中的知识,结合实际去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如学习“数据的整理和统计”后,可调查当地能源的使用情况、环境污染情况,并提出改进意见。再如学习了“利息”后,学生可到当地银行调查利率,并利用所学知识帮助爸爸妈妈合理安排家庭余款的储蓄。充分发展学生对一些生活现象进行科学地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技意识和水平。
三、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观点,树立科学的教育观
1、克服以应试教育为目的,树立全面发展的科学教育观。学校教育应该从实质上加强素质科学教育,注重青少年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这才是科学的教育观。知识的学习不是教学惟一的目的,让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崇尚科学,破除迷信,养成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问题的习惯,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取向,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已成为数学课程的目标。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地、巧妙地渗透科学精神教育,这对教育工作与时俱进,迎合时代的进步,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学生成为个性发展健全的人大有益处。2、克服以教师为中心,树立民主化与个性化的教育观。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允许学生对涉及的方方面面提出质疑。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要克服传统教育中严重制约学生探索与创新精神的教师个人中心主义。传统的教育情境中,教师将知识强加给学生、学生不加怀疑地接受,教学中缺乏民主,而且,不考虑学生的个性特征,缺乏针对学生个性的因材施教的科学的教学方法。总之,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健全身心和创造能力的未来公民,让科学人文理念真正渗透到灵魂,就应在教学活动中加强学生科技意识教育。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突出知识的实用性。从而让学生更加相信科学,热爱科学。培养学生良好的科技意识,是科技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的需要。
作者:范翠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