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在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即将面临丧葬高峰的到来,殡仪馆随之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同时殡仪馆的景观环境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殡仪馆是人类生与死交替的最终场所,它是逝者的归宿,同时也是生者寄托哀思的地方。人们在殡仪馆里经受生离死别的悲痛,所以设计者在设计殡仪馆时,应该注重为殡仪馆营造一种恰当的景观环境,通过景观设计减轻哀悼者的悲痛,并展现殡仪馆的功能性以及当地的文化底蕴。
一、殡仪馆景观设计的基本要求
殡仪馆的主要功能是满足前来进行丧葬活动的人们的需求,达到生与死的完美交替。通过对殡仪馆的景观设计,使人们不再感到恐惧,取而代之的应该是一种安静、祥和的感受。因此,为殡仪馆营造出一种开放、文明,充满人文关怀、生态环境良好的家园氛围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在殡仪馆的景观设计中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选址原则
殡仪馆的选址对于环境也有一定的影响。首先,城市殡仪馆应远离市中心和城镇人口密度较大的区域,既要对城市建设与发展的环境影响较小,但是也要让城市的居民可以便捷地到达。其次,殡仪馆周边及通道两侧应无居住区建设,避免了对居民生活环境的影响。最后,殡仪馆需要考虑自身的环境,要与外界有一定的视觉隔离,同时还可以有效地利用周围的环境,使其成为殡仪馆景观的一部分。
(二)以人为本的原则
景观设计最后的落脚点是人在空间中的使用与感受。对于殡仪馆的景观设计,首先,要有无障碍道路的设计,可以为行动不便的人提供一些方便,同时也要将逝者家属和殡仪馆的车辆的道路区分开来,避免殡仪馆的车辆刺激到逝者家属。其次,在空间环境中,要设置明确的、简单易懂的导视系统,可以为逝者家属提供便利的服务。总之,殡仪馆的景观设计要正确处理好人与空间、情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①
(三)艺术性原则
现代殡仪馆的景观设计要尊重并有助于疏导人们的感情,不仅满足功能上的需要而且也要在设计上舒缓人们的悲痛感。在设计中还可以通过人工元素的运用增加壁画、雕塑、盆景等来丰富园内的景观,弥补自然景观的不足。同样,自然元素的添加可以增强园内的生机。例如,水体的运用,动水可以表现生命的活力和激情,而静水则意味着生命的无限和安宁,紧扣殡仪馆主题——生者的活力和死者的宁静。
二、以西安市殡仪馆的景观设计为例
(一)选址
新迁建的西安市殡仪馆位于长安区鸣犊街道留公村,占地约400亩,主要布置有业务区、殡仪区、火化区、骨灰寄存区、生活办公区、停车区等功能区域。该地址远离市区,但交通方便。
(二)历史文脉
现实殡仪馆设计上突出了西安历史文化特色。众所周知,西安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是中国著名的古都之一。其殡仪馆的建筑风格体现了唐风汉韵,突出了西安文化的博大精深,真正让传统文化得到传承,使逝者得以安息,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设计理念。②
(三)功能分区
殡仪馆建筑群风格为现代简约略带有稍许汉唐元素,在景观设计上充分考虑了这一建筑特征,做到了景观与建筑的相辅相成,和谐共融。首先,守灵苑景观区是家属休息区,在设计上主要营造一种宁静的氛围,采用日式“枯山水”的造园手法营造出宁静的、充满禅意的观赏之景,③从而使逝者家属能够暂时地舒缓悲痛。其次,西安市殡仪馆的建设不仅涉及到了生态景观,而且也涉及到了人文历史景观,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在接待中心景观区的设计中,最突出的是这条道路的两侧设计了十二支景观柱,彰显了汉唐文化并且上面雕刻着吉祥图案的浅浮雕。其地面铺装的纹饰是秦代布币,暗含着西秦大地的概念,也深刻地表达了西安的历史文脉。最后,安灵苑的景观区是存放逝者骨灰的场所,在建筑的两侧设计了两组折线的景墙,就像是一双弯曲的手将安陵苑捧在掌心。
(四)交通流线
就交通而言,在殡仪馆的东面是主要的人车出入口,结合停车的位置以及殡仪馆主要区域成功的将人流、亲属车流与殡仪馆的车流进行分割。殡仪馆的整个基地都是通过环形路线到出口,而殡仪车辆走的是另一条路,即通过地下通道直接到冷藏室,这样就避免了刺激到逝者家属。
三、结语
城市殡仪馆的景观设计深深地反映了人们“生于自然”“归于自然”的内心宿愿。生与死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人类不但注重生的质量,也更加关心死的仪式。殡仪馆,是生者为死者建造的交接地,寄托着亲人的思念。所以应注重殡仪馆的景观环境建设,以有形的景观建筑减轻哀悼者内心无形的悲痛,营造一个自然环境与人类情感相融合的绿色空间。
作者:李梅梅
相关专题:兰州新闻物流商会捐物 安徽建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