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1.强化信息技术培训,发挥信息手段教学促进功能
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日益加速,而教学手段现代化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教师要认真学习信息技术,掌握其操作功能,尤其要积极参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举行的信息技术专项培训,不断提升运用与设计创新的能力。一方面,广大教师要能够准确、灵活运用多媒体手段,发挥其在提高课堂教学成效方面的作用。如在《端午日》教学中,农村教师既可以在教学导入环节播放一些纪念端午节的视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在课堂分析过程中演示各地过端午节的情景教学课件,提高课堂教学信息容量,从而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营造浓厚氛围。另一方面,广大教师要逐步完成从简单运用向自主创新设计的转变,要能够认真研读教材、自主收集素材进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这样能够保证教学课件与学生的思想认识、生活感知更为贴近,同时与个性化的教学方案设计结合更为紧密。
2.强化课堂教学改革,以互动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最为薄弱的环节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一点应当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语文教师应当在构建合作学习小组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充分引导,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培养能力。例如,在《皇帝的新装》一课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正确把握人物典型性格特点,掌握有利于刻画人物、揭示主题的修辞手法,笔者选取了教材中较为典型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并分析其对刻画人物、揭示主题的作用。如此学生对于教材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典型特征以及揭示的深刻寓意,都能够逐一分析解答出来,并在相互讨论中增强了对文章中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特色的掌握,不仅加深了阅读理解的效果,而且提高了对教材中写作技巧的领悟,一举两得。
3.课内课外有机融合,为学生综合能力发展提供立体化条件
在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中,许多教师忽略了课外活动的作用,其实课内外相结合更能够打造学生喜闻乐见的立体化教学体系,更加有利于语文教学成效的提升。笔者在教学中注重这一方面的研究,课内外实现有机融合,在课堂分析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悟文章的选题立意、结构分布、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特点,在课后要求学生进行类似题材内容的仿写活动,将课堂所学的写作技巧活学活用,这对于加深理解和提高学生作文技巧指导方面具有显著的促进功能。另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各种兴趣小组、专题研究小组等载体,组织学生开展语文方面的探究活动。这些对于巩固语文课堂教学成效、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都有积极的意义。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广大教师要认真分析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将新课程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作者:秦岭
第二篇
1.形成坚强的品格
通常情况下,坚强的品格不是先天具有的,需要后天的培养。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关键时期,心理不稳定。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必然会遭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困难”“矛盾”,需要教师给予指点鼓励,走出困境。以苏教版(以下略)《老山界》一文为例,文章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以时间为序,记叙了一天半内所发生的事情。文中运用朴素的语言和环境描写,来叙述故事和烘托气氛。在课堂教学时,引领学生熟读课文,理解红军翻越老山界的“难”,感受红军所处的环境,总结出红军不怕艰险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学生理解、感受、感叹的同时,适时的引导学生与自己所遇到的挫折相对比,从而树立起坚定的信心,不被挫折所压垮,最终形成坚强的品格。
2.展示动手本质
从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劳动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动手能力是人的本质。科学发展,社会进步,社会自动化程度高了。在家是独子的初中生,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无忧生活,懒惰成为绝大多数学生的共性。依据新课标,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能积极的动手操作。无论是导学预习还是练习检测,都要求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根据导学案的要求去做,从训练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以小组为单位将未能解决的问题或有争议的问题向老师质疑,逐步形成由会被动解疑到能主动质疑的能力,从而培养其自主学习的意识,杜绝坐享其成。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在学习中动手意识得到强化。如此,潜移默化的过渡到生活。
3.展现和谐魅力
以《散步》为例,文章选取“散步”这生活的一角,以“我”和母亲的关系为主线,渐次展现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互敬互爱,融洽和谐的关系,体现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文章虽然篇幅短小,却富有浓重的情味,这种人与人之间的融洽所表现出来的就是和谐,当然人和自然的共处更是一种和谐。如《明天不封阳台》《都市精灵》等为我们展现了美好的山水草木以及奇异的鸟兽,这些和谐的自然组合,构成了人类生存的最佳环境。作为人类,要善待自然,因为只有和谐,我们的生活才会安定,我们的生活才会美好。
4.突出创新意识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知识、课本、教师为中心,教师是课堂的全权组织者,学生只是被动的学习。而新课标的理念,要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学习。农村教师是引导者、参与者,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尊重学生,能倾听学生的建议和想法。新课标的实施,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突出学生的创新灵性成为可能。一位教师在授《济南的冬天》这一课时,首先让学生阅读。学生通过阅读,独立思考提出了各种各样有价值的问题,如:一学生问:“为什么济南的人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另一学生马上站起来说:“这要联系前文,因为小山把济南周围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点口,好像把济南放在摇篮里当然觉得有了依靠。”又有一学生站起来补充:“摇篮让我想起了妈妈”这些教师及时给予了表扬,孩子们心里也乐开了花,其他学生也纷纷想表达自己的见解。农村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交流、发言,能拓宽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能力。学生自然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学中教者只不过适时的加以点拨和引导而已,农村学生也能充分感觉到通过自己的主动实践获得知识的快乐,他们会更感兴趣的学习。总之,教师教会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千万不能忘记培育人的这一神圣职责。在当今社会,不仅要有高智商又要有高情商,有时甚至情商作用盖过了智商。为了学生后天的发展,让我们携手奋进,托起明天的太阳!
作者:张月兰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苴镇新光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