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时代特征
(一)想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却没有完善自身。对于中学生而言,由于思想的不成熟,他们在面对出现的问题时,经常乱发牢骚,除了言语上的表达之外没有其他的解决办法,甚至连出现问题的原因、解决途径,都是束手无策的。虽然如此,我们也不能打击他们,而是应该正确地引导,让他们了解当下的国情,把自己对祖国的一腔热情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在让自己强大的前提下更好地去建设更加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的祖国。
(二)空有理想,难与社会实际相符。人们总说,宏伟的蓝图不符合社会实际都是一纸空谈,就中学生而言,他们认为在大学的象牙塔里才是能够实现梦想的地方,才是实现自己价值的所在,所以,对于升学便抱有太大的得失心,不能客观地看待自己,制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和职业规划以及发展方向时,不能很好地将自己的实际情况同祖国的需要联系起来。
(三)思维活泛,参与积极,但没有组织性。灵活的社会氛围,造就了中学生自我个性的发展,他们思想独立,昭示个性,积极参与班级、学校,甚至相关社会活动,这是这个时代下他们的优秀品质。但是,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中学生,没有生活经验和阅历,人生观和价值观也不完善,自我意识过于强烈,没有一定的组织观念,容易在冲动时与集体或者组织对立。
二、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对策
当代中学生有民族荣誉感、乐观积极,奋发努力,这些都是乐观向上的表现。但是,我们不应该只注意良好的方向,而应该乐于接受并努力改进缺陷和问题,比如其学习兴趣不浓厚,对未来处于迷茫的认识,缺少社会实践,自主能动性偏低,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等等,这都是与我们所处的时代不相符的。这些问题如若想要解决,就需要从中学生所处的环境进行根源性的分析,以便更好地去解决问题。
(一)从学校方面入手。一是完善教育机制,落实素质教育。学校应该以培养优秀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目标,转变思想观念,建立健全德育运行机制,将品德教育落到实处。比如在进行考评时,不仅注重学业成绩,而且也需要对德育表现进行综合考评,以培养品学兼优的学生为主要目标,此外,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科的自身特点,技巧性地引入中国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建立民族荣誉感和个人信念感,潜移默化地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二是建立优良的校园环境,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充满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是学生自我意识形成的主要原因,,通过校园板报或者校园广播,进行道德文化环境的创建,加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和管理意识。此外,实践是一切理论的最佳验证,学校可以不定期组织郊游或者野营活动,让学生在感悟大自然美好的同时,增加民族荣誉感。还可以组织社会活动,让他们去了解社会现实,并在走访的过程中建立集体荣誉感,增强团结凝聚力,同时达到道德层面的升华。
(二)从家庭方面入手。一是树立榜样,言传身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为了子女的健康发展,父母一定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让他们健康的成长。?二是客观化教育,尊重孩子。和谐的家庭氛围对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建设具有极大的导向性。父母要避免在孩子面前的争吵,以免造成他们心理上的认知偏差,进而形成消极的心态。此外,理性的客观化教育,会让父母同子女如同朋友般的相处,让父母了解孩子心理,让他们有良好道德心理构建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三)从社会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关注度,建立完善的机制。重视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是全党及全社会一起承担的重大任务,所以,政府有关机构和教育行政机构要达到思想上的统一,并将各项政策落到实处。二是加大宣传力度,让学生有思想道德建设意识。传媒平台可以侧重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相关题材上进行大力积极的宣传,营造一个良好的道德环境,从细微处为青少年做好榜样。三是构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尚未发展完善,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必须对“网吧”等青少年常去的场所进行专项整治,尤其是对于学校周边的环境建设,坚决取缔网吧、歌舞厅、游戏厅等场所,严禁向学生兜售不良书刊等,努力营造文明和谐的成长生活环境。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艰巨且伟大的任务,需要各方面的全力配合和协调,让中学生能够在全新的社会环境和历史条件下,健康茁壮地成长,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时代的挑战。
作者:国继春 单位:磐石市富太镇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