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书籍设计是一种人与书之间的互动,通过设计师的发现和创造,构建起人与书之间的桥梁。而书籍设计中的瑕疵美的运用这一现象,为设计师们打开了一个崭新的窗户,让人们对美有一种新的认识。书籍设计中的瑕疵美运用,结束了以往书籍设计中的单一思维模式,为未来的书籍设计形态带来了更多发展空间。
关键词:书籍设计;原生态设计;设计重构
一、书籍设计的发展
中国的书籍设计古已有之,且达到相当的高度,中国古代书籍设计自称体系,并且非常完整。原生态的审美也是古已有之,只是在当代各种各样的设计中被掩盖,因此原生态审美应被重新审视并重视。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审美的提高,书籍设计在中国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设计特点。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阅读形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新媒体的出现,冲击着传统纸媒的发展,甚至有专家学者对于纸质书籍是否会消失展开了激烈争论。书籍设计面临机遇的同时也伴随着挑战,因此如何开拓创新,是目前一项最要的工作。
二、当代书籍设计中的“瑕疵”运用现象
原生态设计,即保留书籍设计的本真,即便保留一些“瑕疵”,这个“瑕疵”也不是带有贬义性质的,而是一种残缺美的体现。中国书籍的发展和演变,已经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这期间,中国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线装书的运用过程。线装书的出现是配合我国独有的宣纸和活字印刷而出现的一种装订形式,宣纸薄软,易弯折,且古人读书均为竖版,阅读习惯为从右往左读,而线装书正是符合这几个特点,将宣纸折叠印刷,一侧用线装订好,阅读过程中可以将书卷起,在手中从右往左旋转阅读。现代书籍设计多为平装和精装,而书籍设计也配合现代设计习惯进行很多改动,但是在现代新媒体等艺术的冲击下,书籍设计面临着困境和挑战,这就促使设计师不能固步自封,很多设计师开始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进行进一步融合,产生自己独有的设计作品,其中将传统元素运用的一种形式就是瑕疵美。例如:线装书的露脊这一元素运用在当代书籍设计中,并且麻线的装订又不在一条线上,纸张裁切不整齐,边角毛躁等。
三、书籍设计中瑕疵运用
《不裁》曾荣获“世界最美的书”。德国莱比锡书展对评判世界最美的书的标准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文字和图像的和谐。而《不裁》这本书从设计上来讲,更为注重的是人和书之间的关系,“它的设计采用的是毛边纸,边缘保留纸的原始质感,没有裁切过。封面上特别采用缝纫机缝纫的效果,两条细细的平行红线穿过封面,书籍和封底,连成一体,材质极为普通,形式和内容融为一体”这是评委会给《不裁》的评语。
四、为什么书籍设计中“瑕疵美”的运用受人欢迎
当代设计中充斥着大量的繁琐和精细,过度的设计使人们审美产生疲劳,而带有“瑕疵”的原生态设计正好可以缓解这种疲劳,给人带来一种耳目一新之感。当代设计行业飞速发展,文化的传递和融合,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精神享受和审美体验,设计作品是否达到受众的审美标准,是否达到精神上的享受,是评判作品成功与否的标志。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使多种多样的印刷材质得以出现,刷新了人们对于书籍设计的传统观念。概念书籍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概念书籍的随意性给书籍设计带来了更多的载体和活力。书籍设计中的瑕疵美运用,为设计师提供了更多的可创造空间。五、结束语当代书籍设计中瑕疵美运用这一现象,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视觉感受,更多的是带给当代书籍设计的发展。在书籍设计的发展过程中,纸媒已经逐渐被新媒体所取代,纸媒无法与新媒体的便捷相竞争,但纸媒的活力不仅于此,设计师们必须挣脱传统的枷锁,打开通往创造的通道,为书籍设计的多元化发展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邓中和.书籍设计[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2]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中国最美的书〉评审会编.中国最美的书[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10).
[3]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M].北京:东方出版中心,2010.
[4]李致忠.中国古代书籍[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5]邓中和.书籍设计创意设计[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6]钱存训.中国古代书籍纸墨及印刷术[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
[7]邱陵.邱陵的装帧艺术[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作者:苏琬迪 苏箐 单位: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