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海产品深加工程度不足
海产品的深加工是我国海洋资源的低碳发展途径之一。海产品深加工不仅可以解决鲜活海产品的不易保存、长途运输损耗较大等问题,也大大增加了海产品经济附加值,使加工企业和养殖捕捞户得到较高回报。海产品加工分为初级产品加工阶段和二次及成型产品加工阶段。海产品深加工主要指二次及成型产品加工阶段,是在初级加工的基础上对初级制品根据需要进行精制[8]。如牡蛎深加工就是在牡蛎初级加工产品如单冻半壳牡蛎、单冻牡蛎肉等基础上加工牡蛎提取液、牡蛎豉、钙剂等成品。2012年北部湾经济区用于加工的海产品总量为60.01万t,占当年经济区海产品生产总量的36.51%,这个比例只略高于广东省,而远低于山东、辽宁、福建等省份。2012年北部湾经济区海产品加工的初级产品诸如水产冷冻和冷冻加工类的数量占当年海产加工总量的87.84%。而其它像鱼油制品、鱼糜、罐类制品等深加工产品的数量比例仅为12.16%,低于其它省份[7]。从表2可以看出,北部湾经济区海产品加工比例同比其它地区本就偏低,深加工程度更低,企业掌握的深加工技术落后,降低了产品的附加值,没有充分有效的利用海洋资源,同时也使海产品品牌营销缺乏产品依托。
2海产品行业组织力量薄弱
北部湾经济区的海产品养殖户与捕捞户,大多是以户为单位进行分散性经营,海产品行业组织较少,且规模都较小,力量薄弱,达不到提高海产品养殖经营户组织化经营的目的,在提高海产品产业经营效率、实施品牌营销等方面能发挥的能力十分有限,很难对海产品品牌实现有效率的投资、管理及维护。2011年10月,北海牡蛎行业才成立牡蛎协会。协会将牡蛎养殖经营户组成一个团体,配合海警打击海上养殖场的偷盗行为,共同维护牡蛎养殖的稳定。但协会规模偏小,协会成员仅仅停留在打击海上偷盗的简单合作,没有能够将协会的作用深入到产品的经营管理中,成员之间的联合较为松散,协会发挥的作用有限。
3品牌营销面临多重风险
北部湾经济区海产品品牌营销面临环境污染、自然灾害、疾病等多重风险。据国家海洋局发布的《2012年北海区海洋环境公报》显示2012年北部湾海域多数养殖区的海洋环境能够满足海产品的养殖需要。但海洋环境面临的问题仍较严峻,近岸海域海水污染严重,江河携带入海的污染物逐年增加,2012年总量已经高达147万t。此外,2012年北部湾海域频发各种自然灾害,如沿海赤潮、海岸侵蚀、土壤盐渍化、绿潮和海水入侵等,仅北海区2012一年间就发生赤潮15次,累计受影响面积达47.15万hm2,严重影响灾害发生海域海产品的养殖与捕捞。2012年,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共计59.89亿元,为近年来较严重的一年。其中仅风暴潮一项就导致海产品养殖受灾面积达23.5万hm2[9]。在海产养殖中,常出现各种疾病虫害。2012年北部湾经济区海产品因病害导致损失达4521.23万元。很多种病害死亡率高,不易治愈。如在青蟹的养殖过程中,容易出现黄水病、白水病、花斑病等疾病灾害。其中黄水病由病原生物寄生感染,再由环境因素突变诱发的一种流行性疾病,死亡率高达80%,目前还未发现有效药物进行治疗。
4北部湾经济区海产品品牌发展策略研究
为了加快推进北部湾经济区海洋产业优化升级,不断提升海洋产业的整体效益,发展海产品品牌营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策略如下:
4.1增强品牌意识,打造北部湾海产品知名品牌
随着海产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养殖经营户和捕捞户应该充分认识品牌建设在海产品市场竞争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品牌意识,打造北部湾海产品知名品牌。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采用多样化的宣传方式。在增强品牌意识,打造北部湾经济区海产品知名品牌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多样化的品牌推广宣传方式:南宁、北海、钦州等都是非常著名的旅游城市,用北部湾最有特色的珍珠、青蟹、沙虫、虾、大蚝等为宣传对象,制作精美图片和视频,在景区和主要路段口设立专门的海产品品牌宣传窗口;定期在主要海产品的养殖区如北海营盘新珍珠养殖区、钦州市钦南区家珍水产养殖区等开展品牌意识讲座,播放品牌宣传短片,印刷品牌宣传资料,突出品牌推广的好处;与各县市的广播电台合作,开设海产品品牌宣传专栏,讲解品牌宣传的基本知识,增加养殖户创建和维护品牌的兴趣,便于海产品养殖和捕捞户在闲时和在海上作业时收听;每月组织养殖经营户代表参加本市县或临近市县的海产品展销会、品牌交流会,寻找合作机会,回来跟其他养殖经营户分享经验。
(2)融入地方历史文化。北部湾文化以地方性的海洋文化为主要特征。在打造品牌的时候,要注意融入地方历史文化特色。北部湾经济区是历史上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地之一,拥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北海、“千年古郡”合浦“、百年老街”珠海路、民族英雄刘永福、冯子材等大批丰富的历史文化元素,充分显示了北部湾经济区的厚重历史文化。将地方文化融入到海产品的品牌打造中,可以增强北部湾经济区人民的区域自豪感,激发奋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北部湾的信心。如北海合浦是牡蛎产地之一,同时又是著名的南珠之乡和乾体历史文化发源地,在创建牡蛎品牌时可以将珠乡、乾体历史文化元素融入牡蛎品牌的设计中,在牡蛎品牌的商标设计、包装推广、品牌宣传短片制作上突出南珠之乡、乾体历史的特色,赋予牡蛎品牌更多的内涵,提高牡蛎的品牌价值。
(3)加强低碳观念。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青睐低碳产品,全球都掀起了低碳消费的潮流,都希望能消费到无污染、无公害的健康低碳海产品,低碳品牌营销成为既创新又环保的品牌发展方式。首先经营者要提高低碳品牌意识,树立海产品低碳品牌形象,海产品营养成分高,污染少,可以给北部湾经济区的海产品树立“低碳环保,健康营养”的低碳品牌形象。然后实施海产品低碳包装策略。经营者为海产品设计包装时,要体现出环保的意识和历史文化的韵味在里面。在包装的过程中,要尽量减少材料的使用,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选择易于分解、易于回收再利用、而且不污染环境的包装材料。最后做好低碳品牌传播,积极参加各种评优活动、海产品博览会等,通过这些活动以及广告媒体来加强低碳海产品的品牌的宣传力度、提高其知名度、美誉度,发挥品牌效应,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市场竞争力。
4.2坚持科技理念,增加品牌竞争力
优质海产品是增加海产品品牌竞争力的基础。提高海产品的科技含量是优质海产品的有力保障。要坚持以科技为先的理念,积极打造优质海产品品牌,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1)加大科技投资。利用广西各级政府专项发展资金,加大科技投资,依托政府和企业,引进先进的海产品养殖、保鲜加工技术,通过政府组织科技人员,企业组织技术小组深入渔村深处进行推广宣传新的海产品养殖和保鲜技术;通过报刊、书籍、广播、电视等媒体工具向养殖户和捕捞户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培训,不断提高养殖经营户的科技素质;通过有效运用专项资金,有重点地培养一批有知识、善经营、会管理的海产品养殖大户,使他们成为品牌培育的骨干力量。
(2)鼓励海产品养殖加工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全面产学研合作。积极引导、支持海产品加工企业与区内外各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建立有关海产品养殖和保鲜加工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实现各类科技创新资源与海产品加工企业的合作对接,如建立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北海校区、钦州学院等院校的合作平台。
(3)组织召开海产品养殖和加工技术专题发展研讨会。邀请全国海洋方面的大学、科研院所专家、教授、省市科技管理部门领导、相关海产品加工企业和养殖人员参加,借助研讨会这个平台,学习吸收最新的养殖保鲜加工技术和经营观念,寻找合作机会。
(4)充分发挥广西海产品质检中心的平台作用。2010年广西海产品质检中心继国家珍珠质检中心后落户北海,标志着北部湾经济区海产品行业拥有了一个权威的质量检验平台。将北部湾经济区培育出来的海产品通过这一社会信赖的、技术力量雄厚的、科技含量高的质量检验平台进行检验,有利于减少经营成本,确保品牌质量,培养品牌社会诚信度。
4.3培育品牌企业,带动品牌营销发展
品牌的关键是开拓市场,市场容量扩大才能更进一步显示品牌作用。市场仅靠一家一户的养殖经营户和捕捞户去开拓是难以做到的,只有依托强大的企业才能有效地开拓市场、占领市场。因此,企业是发展品牌营销的关键。品牌企业对海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可以采取统一的标准和科学化的管理,能为创建海产品品牌提供物质、技术、资金等有利条件;能拓宽销售渠道,增加附加值,促进北部湾经济区海洋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培育品牌企业,有以下两种方式:一是由政府出面扶持现有的海产品加工企业,引进先进的加工设备,拓宽加工生产线,促进技术人才的引进,如北海臻美达海洋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北海市侨港镇德洋海产品深加工有限责任公司、钦州市钦州港绿源天然食品加工有限公司等都是政府理想的扶持对象。二是招商引资,在钦州的中马工业园区,合浦工业园区等园区划出专门的海产品加工区,提供政策支持和税收优惠等条件,联合附近养殖经营户,吸引商家投资海产品加工行业,形成产业集约化效应。
4.4发挥政府职能,完善品牌环境
政府在海产品品牌建设中起关键性的作用,应充分发挥政府主导职能,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不断完善海产品品牌发展环境。具体措施如下:
(1)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北部湾经济区各级政府要把海产品品牌建设这个关键点纳入到地区发展规划的大框架里。全面发挥政府职能,调动企业、行业组织和渔民的积极性,促使海产品经营户重视品牌建设,加快相关企业建设海产品品牌的速度和步伐。
(2)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政府引导企业提高养殖经营户和相关企业的商标意识和法律意识,及早把海产品品牌注册成为合法的商标,加大对品牌的保护力度;政府牵头,利用行业组织进行管理,严厉打击假冒海产品品牌的违法行为,严格查处海产品经营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并给予重罚,努力创造公正、公平、公开的良性竞争氛围,为北部湾经济区海产品品牌的长远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2006年,在北海工商局的支持下,北海成立北海市海味干货行业协会,该协会成立七年以来,采取独特的“十户联创诚信小组”等做法,创造了良好的市场交易秩序。
(3)创造良好的的公共基础设施服务环境。养殖区域和渔港码头的交通体系、电力、电信、水利、信息网络等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将有效降低生产成本,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吸引资金、技术和人才;有利于给养殖经营户提供及时、有效的市场信息,提高交易效率;有利于提高养殖户的生产技术和劳动生产率,确保海产品质量。北海市市长周家斌在北海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上做政府工作报告时就提出,要加大海洋公共基础建设投入,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重振南珠产业,建设海洋强市。
4.5构建品牌平台,拓宽营销渠道
构建品牌平台是实施品牌营销的有力保障,能促进北部湾经济区海产品在生产、加工管理、流通这一系列环节形成并保持特有品牌。
(1)品牌专卖店平台。各种海产品(包括鲜活产品和加工产品)以品牌专卖店的形式进行终端销售,这样既能把逛海产品品牌专卖店引导成一种新的消费流行,又能减少海产品的假冒伪劣现象,最大程度的保护消费者权益。品牌专卖店不仅要保证所销售的产品高质量,更要在产品的包装、商标、价格、宣传等方面有独具匠心之处,与同类海产品相比能体现出明显的优势。海产品品牌专卖店可发展成连锁店,在全国各地开设连销店,所有连锁店均使用统一的商标、形象设计、员工服装,提供统一的企业培训和物流配送等后续服务,能形成产供销一整套服务,不仅提高海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减少海产品开拓市场的成本,也方便消费者进行选购。
(2)网络销售平台。在互联网上开通北部湾经济区海产品的销售网站如北部湾海产品名优网或北部湾海产品贸易网等,或在知名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上如淘宝网、阿里巴巴、钦州之窗等开设专营店,建立海产品网络销售平台。网络销售平台的作用是多样化的,双方可以直接在网上利用平台进行直接交易;可以作为信息流通的渠道,在将北部湾经济区海产品的品种、价格、销售时间等信息传递给消费者的同时也把市场的需求信息直接有效的反馈给生产者;可以通过网络了解海产品市场行情,进行全面的市场调查,引导海产品养殖户进行养殖品种调整和价格的确定;可以通过网络与各大超市或酒店采购部直接进行信息交流,提高品牌知名度。成立于1990年的北海市科先达商贸有限责任公司,2002年申请注册“陈锡九”商标,并开设自己的网站,主要销售海宝泡酒材料、海米、干贝、水煮鱿鱼、墨鱼干、海底椰、大虾干、牡蛎干、海宝、章鱼干等海鲜加工品,通过网络进行销售并招各地的代理商,取得了不错的经营业绩。
(3)海产品会展平台。北部湾经济区海产品可通过参加国际海产品、食品博览会来展示海产品品牌的魅力。中国--东盟博览会已经成功举办八届了,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发展平台。2008年10月,首届北部湾国际水产交易会在北海开幕,来自泰国、越南、日本、中国内地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家实力雄厚的海产企业共享这道海产品交易“盛宴”。作为这一海产盛会的永久举办地,北海将因此成为中国北部湾经济区与东盟各国海洋产业交流合作的信息港,为北部湾经济区海产品宣传和推广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各类海产品品牌产品可通过参与交易会,吸引海外贸易合作伙伴,提高品牌知名度,为品牌发展进一步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4)海洋观光旅游平台。南宁市、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具有丰富的滨海风光旅游资源,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配合现代化的宣传手段,各种元素的完美结合使北部湾经济区海洋观光旅游业呈高速发展态势,2012年北部湾经济区滨海旅游业接待游客人数2837.38万人次,比2011年增加501.81万人次,产值增加值43亿元,比2011年增加30.3%[6]。海洋观光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给海产品的品牌营销提供了新的平台。借助这个平台,可以把海产品同本地的特色旅游资源结合起来,相得益彰;可以把海产品打造成旅游纪念品,馈赠亲友的大礼包,借助观光旅游业带来的人流,直接增加海产品的销量;可以借助海产品的高质量,在游客心中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可以借助口碑效应,通过游客提高海产品的品牌知名度。
作者:李燕 单位:钦州学院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