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分层管理是国际上一种新颖的管理模式,根据学历、能力不同将护理人员进行分层使用,能有效改善护理留任[1]。国际上,通常将护理人员的工作表现和临床进阶相结合,将护理人员分为专家、精通者、胜人者、高级新手以及新手5个层次,不同层次人员执行不同职责,这样能有效将护理人员能力和岗位所需技术要求相结合,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2]。我国在分层管理上起步较晚,近年来根据护理人员资历、技术能力、职称3个方面建立助理护士、执行护士、责任护士以及护士长4个层次的框架,每层次护理人员按照该层次规定执行的职责开展工作,效果明显。本研究通过对我院开展护理分层管理模式后,对护理质量提升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探讨分层管理对内科护理质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内科不同病区床位患者、当值护理人员进行研究。120例患者中,男52例,女68例,年龄38~78岁,平均(55±10)岁;心血管内科患者23例,呼吸内科患者23例,内分泌科患者21例,消化内科患者18例,神经内科患者18例,肿瘤内科9例,肾内科患者8例。所涉及的护理人员共68名,年龄24~48岁,平均(32±5)岁,其中工龄≤1年22名(32.4%),2~5年21名(30.9%),5~8年16名(23.5%),>8年9名(13.2%);高级职称8名(11.8%),中级职称10名(14.7%),主管护师18名(26.5%),护士32名(47.1%);本科学历32名(47.1%),大专学历36例(52.9%)。
1.2分层管理方法
根据护理人员的资历、职称、技术能力建立专科护士-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助理护士框架。具体分级标准为:在本院进行实习且未注册的护理人员为助理护士;本院正式职工但注册工龄不足5年的护理人员为初级责任护士;完成5年规范化培训,能力达到专科要求的护理人员为高级责任护士;能力达到专科要求,并且进行专科知识培训,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者为专科护士[3]。每层次护理人员按照下述要求开展护理工作,于每月月末由专科护士主持开展工作总结会议,归纳综合实行分层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并进行整改。1.2.1专科护士的要求以及职责专科护士为科室的技术骨干,主要工作为制订护理计划以及处理危重、棘手的护理工作。制订详细的患者健康教育、疾病治疗以及心理干预计划书,并对各项护理工作完成质量、程度等进行评价。对护理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并协助处理突发事件。努力学习国际上新的理论技术,并在科室内推广应用。指导下级护士工作,特别是对本科室危重疑难患者的护理。对科研及临床教学具备较强的指导及管理能力,能够统筹规划科研所需的设备及科研操作,进行科研成果宣传讲解等。1.2.2高级责任护士的要求及职责日常主要工作为辅助专科护士进行护理教学,具体表现为进行日常护理教学、总结护理经验、负责病房管理等。对下级护士日常工作进行指导,协助下级护士对危重、急性病症进行处理;协助科研管理、科技成果的推广。带领下级护士进行日常查房,对日常工作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记录并总结,及时向上级反映。协助组织对日常护理工作进行讨论,并向下级护士传授新技术等。1.2.3初级责任护士的要求及职责主要职责为协助上级护士进行日常工作,并指导下级护士工作。要求责任护士具有较强的业务水平,能够独立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具有良好的工作热情,加强业务学习,规范和完善自身的护理操作技能,继续进行再教育,积极参加各种临床培训等。对患者态度热情,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善于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并及时呈报上级护士及当值医师。协助上级护理人员进行日常查房,参与科室日常病例的讨论。主动对下级护士进行指导,提高下级护士的业务水平等。1.2.4助理护士的要求及职责主要职责为开展日常基本护理,协助上级护士进行日常护理工作。要求护理人员要不断进行护理知识的学习与实践,加强自身的交流与沟通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对患者病情要充分了解,做好患者日常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的测量及记录,对患者日常活动及锻炼进行指导。服从上级护士的工作安排,并认真、仔细完成日常交代任务。虚心听取上级护士的意见,积极更正自身存在的问题及不足。积极参加科室组织的病例讨论,主动提出问题和见解,对于自身不足努力更正,并完善等。
1.3评价方式
采用我院护理部制订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对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质量、专科护理质量、病房管理质量、护理技术操作质量、护理文书的书写质量等进行评价。患者满意度调查采用问卷的形式,问卷内容涉及护理人员护理水平、技术熟练满意度、对待患者态度及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满意度等方面。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实施分层管理后,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质量、专科护理质量、病房管理质量、护理技术操作质量、护理文书的书写质量明显高于管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患者满意度比较
实施分层管理后,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分层护理是目前较为新兴的管理模式,其能对护士岗位明确职责,并且根据“因材施治”实行逐级管理模式,充分激发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以及进取能力,使其工作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并能使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得到加强,提升综合素质,从而促进临床护理质量[4]。本研究显示,在实施分层管理后,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病房管理、技术操作、护理文书的书写等质量明显高于管理前,提示分层管理能够对护理资源进行合理有效分配,不同能力、水平和学历的护士能够在不同的层次水平发挥其相应能力,避免人才浪费及不能胜任的现象发生,合理利用护理资源。分层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内科护理工作,其机制包括:①合理分配护理人力资源。实施分层护理能够实现人员的动态调配,在满足患者对全面护理要求的同时,兼顾每例患者的不同要求,实现人性化服务[5]。②优化人力资源。实施分层护理能够在护理人员中形成激励机制,从而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使护理人员的创造潜能充分激发出来。本研究在实施分层护理管理模式后,明显提升其工作积极性,加强自身护理质量以及病房管理质量,对自身护理技术操作也能严于要求[6]。③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实施分层管理模式后,由于护理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时间得到延长,有利于发现患者问题,并及时解决,同时增加了护理人员的自我责任感,适时对患者进行个性化指导,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7]。本研究发现,在实施分层管理模式后,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得到明显提升,验证了以上理论。综上所述,在内科护理工作中应用分层管理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其工作责任心,从而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韩英 宋世德 成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