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 >

书籍设计的材料语言探索

书籍形态及材料的发展变化

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书籍形态是经过漫长的历程发展而来的。人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审美观,不同时期的书籍,有不同的装帧形式与材质。在远古时期,人们在兽骨、石头上刻写,这些取材于自然界的现成的材料形成了当时的“书籍”。从原始的兽骨到如今各种新材料的运用,书籍形态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材料的运用也不断变化、不断丰富。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装帧”还仅仅停留在书籍的封面设计上,有的根本不考虑书的内容而表现的仅仅是一种装饰美,艺术形式也很单一,主要是版画。到了90年代,我国的书籍设计逐渐有了创新发展,“书籍设计”一词逐渐涵盖了“装帧”的意思。从装帧到书籍设计,从传统的设计模式到新的设计理念,书籍设计师们不断地开拓创新,大胆尝试。多数学者认为,商代刻有文字的龟甲或兽骨是中国最早的书籍形式,距今已有3000多年。当时的人们为了保存和方便阅读,用绳子将甲骨串联起来,使内容相关联。甲骨上所刻文字成纵向排列,每列字数不一,随甲骨形状而定。可以说龟甲和兽骨是最早的书籍材质。竹简是纸发明之前最具代表性的书籍形式。我们在博物馆和很多影视剧中都见到过,它的优点是可以根据文章的长短任意增减简数,一简书写一列字,最后卷成柱状,用绳捆起来保存。帛书是略晚于竹简的一种书籍形式,将文字书写于丝织品上,把边缝起来卷成卷儿存放。丝织品比较昂贵很难普及,所以一般书籍使用较少,多为统治者书写公文或绘画使用。古代有名的帛书如楚帛书、汉帛书等。石经也是古代书籍的一种形式。最有代表性的是《熹平石经》,它将儒家七经刻于46块石碑上,总字数20多万字。它立于洛阳太学门前,供人们阅读和传抄,它的功能超过了一般书籍,其影响力和历史价值很高。书籍的装订形式也是书籍形态的一部分,不同时期的古籍有不同的装订形式。它经历了卷轴装、蝴蝶装、线装等,线装是古代书籍装帧技术最富代表性的阶段。线装书籍起源于唐末宋初,盛行于明清时期,流传至今的古籍善本颇多,为中国古代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贡献。①

现代书籍设计中的材料语言

1.材料语言的释放及视觉效果的变化纸张、木材、皮革、金属、布料、化纤、塑料等是经常被设计师采用的材料,它们可以在触觉、视觉和情感方面给读者带来截然不同的感受。选择合适的材料是需要设计师精心考虑的问题,应根据书籍的内容来定,不能随意选择。只有恰当到位,才能使材料之美展现无遗。纸张是现代书籍必不可少的材料,对纸张的选择直接影响书籍的整体风格和气质。以图片为主的高档图书对印刷质量要求也很高,应选用外观洁白、表面平滑的纸张;讲究意境的图书,选用特种纸比较有效果;在印刷古籍及古字画时,选用宣纸可获得很高的艺术效果。著名书籍设计艺术家吕敬人说:“可以充分发挥‘没有文字的语言、无须图像的绘画’的不可思议的表现力和创造力,为书籍显示出不同凡响的增值作用。”②《敬人书籍设计二号》全书选用了35种纸材,在平面设计方面以“吕”字为设计原图,展开想象,从不同的纸质到颜色,从精致排版到创意组合,包括书口的设计也别具一格,采用两个口连接折叠,又回到了“吕”的创意初衷,非常有意思。这本书将镂空、起股、特种技术,透明、磨砂、粗糙、光滑等各种纸质的印刷效果一一展示,就像一本纸张应用的教科书,很用心、很全面。纸质材料的表现力在该书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新的材料不断被研发出来,促使书籍形态也不断地发展变化。光滑的材料和粗糙的材料会给人截然不同的感觉,不同材料向人们展示着迥异的个性。材料的颜色、质地和肌理向人们展示着独特的美。正如吕敬人所说:“一册书拿在手,首先体会到的是或结实或飘逸的质感;通过手的触摸,材料的硬挺、柔软、粗糙、细腻,都会唤起读者一种触觉的新鲜感;打开书的同时,纸的气息、墨的气味,随着翻动的书页不断刺激着读者的嗅觉;厚厚的辞典发出啪嗒啪嗒的强烈响声,柔软的线装书发出的好似积雪沙啦沙啦的静静的微弱的声音,如同演奏一首美妙的乐曲;随着眼视、手触、心读,犹如品尝一道菜肴,使读者完成了阅读的心灵体验,形成了对书籍的总体印象。”③《朱熹榜书千字文》上中下三册,以撇、点、捺为符号,一撇一点一捺,再加上楷书“朱熹”二字,将中国风韵体现得恰到好处。封函采用桐木板,将一千字的仿宋字体反雕其上,形成木雕版,书口以皮带与如意木扣相连,整体给人感觉大气、厚重和浓郁的文化气息。除了很好的视觉效果之外,还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是吕敬人先生的经典之作。《马克思手稿影真》整书采用了多种材料,包括木板、牛皮、金属、特种纸等。尤其封面设计别具一格,是由两种不同质感的木板以皮带连接,再加上印刷、雕刻等不同的工艺手段,使整本书充满活力又不失庄重典雅。木板和牛皮上雕刻的文字和图案,使人产生了视觉和触觉的不同感受。在这个作品里,设计师呈现给读者的是对书稿内涵的充分理解、把握,经过视觉语言的提炼加工令读者感受到设计师的激情,以及诗人般充满活力的个性表达。《西域考古图记》封面设计是以残缺的历史文物做主图,增加了书籍的沧桑感。加上压烫斯坦因探险西域的地形线路图,不同的文物配合不同的路线图,使封面内容更加丰富。函套的设计非常独特,设计师展开了大胆的想象,采用木匣这种形式。木匣的开口设计成卷帘的形式,上雕曼荼罗图像,整个形态颠覆了人们对书籍的传统认识,具有浓郁的艺术情趣,引起人们对西域文化的好奇心。2.材料的形态、颜色、质感与书籍的关系当人们第一眼看到书籍的时候,它外部的形态就传达着书籍的内涵与神韵,形神兼备的书籍是作者和设计师共同努力的结果。优秀的设计师会将作者的情感通过书籍的每个细节传达给读者,使读者与作者心灵相通,产生共鸣。别具一格的书籍造型,会在瞬间抓住读者的视线,使读者对书籍产生兴趣进而去读它。吕敬人设计的《梅兰芳》系列书籍,在书口印上梅兰芳的京剧扮相,这个设计使整本书活了起来,虽然是一套简装书,但给人“高大上”的感觉,非常有特色。色彩,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会接触到,很难想象我们生活的世界没有了色彩会是怎样的情景。色彩作为最普遍的审美元素,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书籍设计中,色彩的运用更是无处不在,把书做成黑白的还是彩色的、艳丽的还是素雅的,这些都需要设计师把握运用色彩的技巧,来迎合书籍的要求。木材给人自然、协调、亲切的感觉;金属给人坚硬、光滑、理性的感觉;玻璃给人干净、明亮、整齐的感觉;塑料给人细腻、轻巧、优雅的感觉。不同的材质传递着不同的内在气质。在书籍设计中材料的质感是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材料的气质和书籍的气质和谐统一才能使书籍更具感染力。形态、颜色、质感三者结合起来使书籍给人的感觉更丰富,更富活力。书籍设计师通过自己对书稿的理解,自然就会产生一种认知和感情,然后有感而发,通过装帧设计传达着书稿的精神内涵,进而和读者的心灵产生碰撞,吸引读者产生阅读的兴趣,引发更广阔的想象。

结语

如今的时代是个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科技突飞猛进,生活日新月异。尽管各种新兴媒体不断冲击着我们的思想和生活,但书籍仍然是我们不可或缺的媒体形式。从古人到今人,书籍材料的发展和创新从没有停歇过。现代书籍设计是一项整体的视觉传达活动,而材料的合理选择和运用,可以发挥其独特的表现力和创造力,从而为书籍的艺术性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张秀


    更多行政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书籍设计的材料语言探索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xzgl/97395.html

    相关专题:肉类研究投稿 江苏省地方志


    上一篇:幼儿园儿童画教学的意义
    下一篇:高职院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路径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