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族院校的行政管理专业作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应当结合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和学生具体情况,明确培养目标,搭建立体化实践与教学平台,强化立体化课程设置与教学手段,建立健全实践教学机制,并配置有效的实践教学评估系统。
【关键词】行政管理立体化民族院校教学改革
自1988年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成立以来,各大综合类院校相继开设行政管理专业,目前已经在国内400多所普通高等院校设置了行政管理专业,各类院校对行政管理专业的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作了大量有益的探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但对民族院校而言,行政管理专业开设较晚,大都采用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没有形成民族院校自身的特色,影响和制约了民族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的发展,研究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对民族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民族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的特点
随着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对行政管理专业的人员需求也日益增大,不少民族地区亟需素质过硬的行政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为民族地区服务,而这其中,少数民族学生毕业后对民族地区的贡献则越显重要。然而,民族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开设时间普遍较晚,特别是针对民族地区的系统的培养模式还在探索之中,将行政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与民族地区的社会现实结合起来是突破这一问题的关键。
首先,行政管理是公共管理专业下的二级学科。该学科与相关理念来源于西方,是当今中国方兴未艾的重要学科,具有丰富的研究内涵与广阔的应用领域。无论是转型中的中国政府、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企业、还是研究机构,对行政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都很旺盛。
其次,行政管理专业对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有巨大促进作用。随着中国社会的改革的不断深入,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经济领域,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即将成为少数民族地区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动力。与这一趋势相适应,对专业的管理人才,特别是专业的行政管理人才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加。而囿于一些地理、文化等原因,少数民族学生更愿意回到自己的家乡,也更能够发挥自己文化和民族方面的优势。因此,少数民族院校的毕业生成为少数民族地区主要的智力来源。
最后,民族院校的行政管理专业更具有针对性。一般来说,行政管理专业属于应用学科,既有理论,又重实践,强调学以致用,学而能用,而在教学实践中,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问题非常突出。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行政管理专业的过程中,表现出其特殊性。一方面,少数民族学生对当地的风俗、文化及宗教都比较熟悉,对行政管理实践工作中需要注意的特殊问题比较敏感,但对行政管理专业领域的理论学习比较欠缺。这一特点决定了少数民族院校的行政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的设置与培养模式上应与其他学校有所不同,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实践教学的改革研究。
二、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教育部高教[2001]4号文件指出:“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作为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来自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应该相辅相成,紧密配合。行政管理专业是一门应用学科,理论与实践并重,需要通过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的双重安排来完成教学任务。这一特点决定了在其实践教学过程中,要从实际问题出发,运用行政管理理论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解释和解决。因此,深化行政管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契合了国家政策的要求,顺应了教育发展的趋势。但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还存在许多弊端和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首先,实践环节设计与执行相互脱节。由实践寻找理论,再对实践进行总结、提炼,进而探索现代社会行政管理的规律和发展趋势是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根本要求。 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就是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通过有计划地组织学员观察、实验、操作、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在学习与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专业实践应用能力。
其次,实践教学模式混乱。行政管理专业的实践性非常强,对实践课程的设计要求就显得非常重要,现在行政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较为混乱,没有形成体系,各种实践教学课程设计在时间上缺少前后的连贯性,在实践的内容上也缺少相互之间的衔接,更有些院校为了多争取实践教学的相关经费,盲目设计实践项目,实践课程内容相互重叠,缺少考评考核的相关依据,不仅不能实现锻炼学生时间能力的目标,甚至可能造成走过场,浪费实习经费的严重后果。
第三,实践教学平台流于形式。一般来说,实践教学平台是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物质保障。各院校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置和安排了相应的实践教学平台。但多数实习基本和平台的建设重仪式轻过程,往往开头搞得轰轰烈烈,但缺少后期的维护、建设以及监控,学生去实习,基本上还延续着原有的参观思路,不能发挥实践教学平台的优势和作用。
第四,缺少针对民族地区的实践设计。对于民族院校的行政管理专业而言,如何体现民族特点,通过实践环节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熟悉民族地区情况、掌握民族工作的方法是民族院校的责任,也是民族院校与其他院校在实践教学设计中的主要区别。尽管在实践设计目标上民族特点多有提及,但在实践中缺少可操作性的实践设计,致使民族需求不能在实践中得到反映。
三、完善民族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路
民族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扎实有效开展是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根本保证,应当从行政管理专业的特点和培养目标着手,塑造可操作性强、实践效果显著的实践教学体系。
首先,合理布局,设置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以行政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为基础,将实践教学与专业课程教学结合起来。通过对专业课程的整合整理出实践教学的几个方向,比如政治学理论、管理学理论等理论基础性课程在配置实践教学方面的思路就可以通过参观、模拟等传统的实践教学来完成相关的要求;而公共政策、行政管理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可以直接配备专业实践课时,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动手、动脑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内容具体有针对性,有利于最终实现实践教学体系的科学构建。
其次,校际互补,实现现有资源的有效利用。高校自身的资源有限,而对于同一属地的高校而言,一些相近的学科院校拥有相似的需求和资源。可以充分利用各自高校的资源优势,通过互派实习生、实习基地共享等方式实现校际资源的有效使用。同时也可以避免重复建设以及资源的浪费。
第三,校外合作,夯实实践教学保障机制。实践课程的开展不能囿于校内,特别是行政管理专业的实践课程,建设适合的实践基地就显得尤为重要,与企业、政府、事业单位等部门,特别是基层政府的合作,构建实践基地的方式,通过邀请相关人士报告、交流、讨论以及帮助校外基地进行调研、分析、建议等途径让学生真真正正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去。
第四,多元评价,构建立体化考评模式。行政管理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都必不可少,但如果评估环节出现问题,就可能使它流于形式。因此,建立评估机制是确保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目前的评估大多是学校和实践单位联手进行的形式,但由于考评机制的不健全,大部分评价都存在不够严谨和科学的情况。全面分析实践教学效果,建构教学效果评估系统就显得非常必要。依据行政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对校内和校外实践制定不同的评估指标体系,规范评估制度与流程,利用评估结果鼓励教师个性化指导,减少主观评价的权重,增加客观数据,包括该生应该完成的实践科目,具体到一篇调研报告,一个针对性建议等。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手段,构建人、事、时一体的立体考评模式。
相关专题:法律论文发表 法律论文 论文发表 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法律论文范文 法律论文资料库 法律论文网 高级工程师论文发表 发表论文的期刊 法制与社会 期刊投稿地址 肉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