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网络经济以低成本、快捷、便利等特点在我国取得了快速发展,但由于农村和农民的一些特点,使农民靠自己从网络经济发展中获利相当困难。本文分析了网络经济发展背景下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阻力和优势。农村发展电子商务的阻力主要有:农民获得从事电子商务技能的教育成本极高,农村的物流运输成本相对城市较高,农村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有效供给和需求难以形成。农村发展电子商务的优势主要有:广大农村地区有开发价值的动植物资源丰富,农村土地租金和劳动力成本低廉,与城市相比创业投资门槛较低。本文从微观经济学供给需求模型解释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经济动因,发现只有在农民从电子商务中获得的收益大于使用电子商务而付出的成本时,农村电商才有可能取得实质上的发展。最后基于降低农民使用电子商务成本的角度,提出了新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即F2A2C模式,亦为农民(Farmer)-代理人(Agent)-消费者(Customer)模式。
关键词:网络经济;农村电商;发展模式
引言
伴随着互联网经济爆发式的增长,信息网络影响到人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网络经济是建立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基础之上,是对传统经济模式的一种伟大革新,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经济关系从现实世界转移到虚拟网络世界,每一个人只要接入网络都能快速、便捷、平等和低成本地获取信息。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的最大区别就是网络经济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不存在规模不经济的情况,可以说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相比几乎没有边界,网络经济可以渗透到地球的任何有网络的地方,可以连接已接入网络的任何人。电子商务作为网络经济的实现形式,在我国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针对接受新鲜事物较快的大学生人群,销售标准化的产品,如图书等。由于电子商务刚刚出现,人们的信任度还比较低,非标准化的产品质量无固定标准,从网上购买还难以被人们接受,这一时期的电子商务模式主要是B2C模式,即企业对个人模式。第二阶段,电子商务的消费人群扩展到城市白领阶层,销售的商品也开始丰富起来,主要是那些易于运输保存的商品,如衣物、化妆品、箱包、日用百货等。这一时期出现了C2C模式,即个人对个人模式,以“淘宝”个人店主为典型代表。第三阶段,电子商务的业务范围极大地扩展到衣食住行的各方面,如网络预订酒店机票、网上挂号、网上约车、微商等。这一阶段的电子商务出现了新的O2O模式,即“线上到线下”模式,体现的是服务型的电子商务。纵观电子商务发展的三个阶段,可以发现消费人群对接受新鲜事物的要求逐步降低,从大学生到白领再到普通大众;消费的商品特征出现了巨大的变化,从标准化商品到非标准化商品再到生活服务;对消费者的影响也逐步深入,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然而,虽然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网络经济不断增长,所惠及的人群主要是城市人群。由于我国农民的知识水平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不足,农村地区经济落后、信息闭塞、网络基础设施薄弱等原因,导致农民从网络经济的发展中获益较少。伴随着我国城乡经济差距的不断加大,亟需发展农村电商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缩小我国城乡差距,实现经济均衡发展。
我国农村电商发展的阻力
(一)农民文化水平有限且获得从事
电商技能的教育成本高我国农民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大部分农民为初中及以下学历,老一代农民基本为文盲或半文盲,因此农民要想获得试用网络从事电商技能的成本较高,靠农民自己难以从网络经济的发展中获利。电子商务本质上仍然是一种商务活动,只不过需要和网络技术结合起来。与已经获得良好教育的城市人口相比,农村人口要想利用电子商务从事网络经济创造收益的成本非常高。城市居民大多文化水平较高,拥有基本的商务知识,也能熟练使用网络,利用互联网从事商业活动,基本上不需要付出额外的教育成本。农村居民则不然,要想获得从事电子商务的技能,首先需要学习大量的基础知识和商务知识,其次还要了解互联网技术和学习电子商务应用技能,由于农民接受的基础教育相对较少,理解和接受网络技术和应用技能的能力也非常低,因此农民获得电商技能的相关教育成本较高,靠农民自主利用网络技术从事电子商务活动几乎没有可能性。
(二)农村电商交易对象的特征和农民居住特点导致物流运输成本高
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要素之一就是物流业的支持。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电子商务交易主要是易于运输便于储存的商品,如图书、衣物、箱包、饰品等。第三阶段,电子商务开始交易鲜活产品等,这就对物流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快捷,还要能在运输过程中提供冷冻保鲜服务等,以防止鲜活产品腐烂变质,因此冷链物流应运而生并取得快速发展。农村电商交易的主要是鲜活的农牧产品,又加之运输距离较远,对冷链物流技术的要求会更高,物流成本也会更高。农民居住相对分散,人口密度低,物流运输难以实现规模效应以降低物流配送成本,农村的居住特点与城市不同,城市居民多生活在居民小区中,居住相对集中,物流配送便捷集中,容易实现规模效应。农村居民多分散居住,独门独户,且居民户之间的距离相对较远,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较差,又加之农民收入水平有限,网上销售或购物的量较少,对农村居民的物流配送难以实现规模效应,配送成本高于城市居民,物流运输“最后一公里”问题将会是农村电商发展的另一瓶颈。
(三)对农民金融支持不足则难以形
成农民的有效供给和需求农村电商发展首先要解决的是农民的供给和需求问题,即农民能提供什么产品和农民需要什么产品。农民利用农村电商提供产品获得收益后,才有消费能力。无论农民从事生产通过电子商务渠道供给产品,还是通过电子商务渠道消费产品都离不开资金支持。在供给侧,农民可以从事农林牧渔业的生产活动,通过农村电子商务将产品销售给大众消费者。但是,我国农民当前大多是个体从事生产劳动,所得收入仅能够维持基本生活。集体经济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大幅度萎缩,农民缺少必要的投入资金,从事扩大再生产活动,提高生产的规模效应,因此金融支持首先需要在生产供给侧支持农民的经济生产活动,向农民提供必要的生产投入资金。同时由于农民收入水平比较低,消费能力不高,在农民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从生产供给侧获得收益前,很难形成有效的消费需求,因此需要在消费侧提供金融消费信贷,有效地提升农民的消费需求。生产信贷和消费信贷具有互相促进的协同效应,生产信贷支持能够提高有效供给,使农民从农村电商发展中获得收益,农民获得的收益是偿还消费信贷的保障;消费信贷支持能够提高农民的消费需求,有效保证增加的供给得到消费,避免供给过剩现象出现和农民经营的破产,从而保证生产信贷的安全(见图1)。
我国农村电商发展的优势
(一)农村地区动植物资源丰富且亟待开发
我国国土面积幅员辽阔,广大的农村地区蕴含着丰富的未被开发自然资源,如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如将这些动植物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将会极大地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广阔的疆域导致我国是世界上气候类型最多的国家之一,丰富多样的气候特征有利于多种动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我国的动物和植物种类十分丰富,地球上大多数的农作物和动植物都可以在我国找到适合的生产地域。我国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有利于我国农民开展多种经营,能够实现农林牧渔的综合发展。仅高等植物在我国就有3万多种,木本类的植物有7000多种。我国水产品也种类繁多,淡水鱼有600种,海产鱼类有1500种之多。由于我国农民文化素质较低,意识不到这些丰富动植物资源的价值,对这些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不够重视,由于滥捕乱杀等违法行为,导致部分珍贵的种物种资源濒临灭绝和消失。同时由于农民缺乏种植和养殖技术和资金,导致农民即使面对有价值的动植物资源也无法开发利用,产生经济价值。农村信息闭塞,即使生产出了有价值的动植物产品,有时候也找不到销路,导致亏损。因此我国农村地区亟需发展电子商务,帮助广大农民获得技术和市场信息,从而能够开发利用我国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为自身创造价值。
(二)农村土地租金和劳动力成本低廉
我国农村土地归农民集体所有,农民拥有土地的承包经营权。据统计局统计,2014年末我国农村人口为61866万人。只要拥有农村户口的农民基本上或多或少都有承包土地。自2006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废止《农业税条例》,完全取消了农业四税(农业税、屠宰税、牧业税、农林特产税),农民承包土地不再缴纳农业税并且种地还有补贴。虽然农民承包土地不需要租金,但农民自给自足低效率的经济类型跟不上社会发展,稍微有点能力的农民和年轻一代的农民大部分选择到城市打工,从事效率更高的工作,因此部分耕作效率比较低的土地面临着荒芜状况,其土地的机会成本或租金几乎为零。与城市相比,如若在农村发展电子商务,可以很低的租金取得农村土地。只要利用现代农业技术对农村土地加以改良和商业化运作,就能创造出很高的经济价值。年轻一代的农民大多到城市打工,留在农村的农民大部分都是40岁以上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这部分农民大多都曾经以耕种土地为生,有种植养殖经验,但由于受教育水平限制,很难在城市找到工作和立足。因此若在农村从事现代农林牧渔业,只要稍加培训和指导,这部分劳动力还可以在生产一线贡献10-20年,并且其劳动力成本是最低的。
(三)与城市相比创业投资门槛较低
农村市场发育很不充分,许多方面还是一片空白,这就为到农村创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成熟的市场相比,在农村创业竞争压力较小。此外,基于以上所说的许多空白领域,在城区已经发展得较为充分,可以说已经有了无数的样板可供创业者借鉴,节省了摸索时,少走很多弯路。再者,农村创业门槛不高,在资金、场地等方面的要求都非常低,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上千元几万元就可以尝试自己创业,有的行业几乎可以白手起家。与城市相比,农村的土地和房屋租金低廉,不像城市租一个办公场地和生产厂房,动辄上百万、上千万。农村劳动力成本也远远低于城市,农村的农民拥有自己的土地和房屋,生活成本远远低于城市,且受土地和住房限制,一般工作比较稳定。农村创业对资金的要求也不高,第一产业相对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第二产业来说,其技术要求和资本要求都相对较低,加上低廉的土地租金和相对较低的人工成本,只需要很少的投资资金就可以启动创业。
农村电商发展的经济学分析
(一)没有农村电商时消费品市场的供给与需求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城乡二元结构的经济体,农村经济远远落后于城镇经济,很多研究农村电商的文献多从政府经济政策的角度阐述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必要性。本文将从微观经济学的古典自由主义的供给和需求模型出发,说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经济学动因。在没有农村电子商务的情况下,我国的消费品供给和需求如图2所示,蓝色的供给曲线为S,红色的需求曲线为D,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相交于c点,此时的消费者剩余和供给者剩余合计为三角形∆abc的面积所示。因为不存在农村电商,由于种种原因,农民无法将自己生产的产品供给市场,在没有农村电子商务的情况下,我国消费品市场的供给较少。因为农民生产的产品无法供给市场,农民获得的经济收入较低,对消费品的需求不能得到充分释放,我国消费品市场的需求也较少。我国消费品市场的供给量和需求量在蓝色的供给曲线S和红色的需求曲线D相交的c点达到均衡,此时的均衡需求量较低,为c点对应的横轴的均衡数量。
(二)存在农村电商时消费品市场的供给与需求
在有农村电商的条件下,农民能够更便利地获得市场信息,同时也增加了农民的销售渠道,农民可以通过网上销售生产的产品。因此在相同的价格水平下,农民的商品供给加入到市场中,消费品市场的供给量将会增加,如图3所示,蓝色的供给曲线S将会向右下方移动到S`。此时,新的供给曲线S`与原来的需求曲线D相交于新的临时的均衡点d上,均衡价格会降低,均衡数量会增加,消费者从农村电商中获得更多的消费者剩余,消费者的经济福利增加了。由于农民能够将自己生产的商品通过农村电子商务平台提供到市场上销售,从而获得收入,收入的增加将会释放农民的消费需求,农民的潜在需求变成有效需求,因此在相同的价格水平上,市场对消费品的需求又增加了,红色的需求曲线D将会向右上方移动到D`。此时,新的需求曲线D`与新的供给曲线S`相交于新的最终均衡点c`上,与临时均衡点d相比,最终均衡点的均衡价格回升了,均衡数量也进一步增加,不仅消费者从农村电商中获得更多的消费者剩余,供给者也从农村电商中获得了更多地供给者剩余。在有农村电商之后,新的消费者和供给者剩余值和为三角形∆a`b`c`的面积,从图3中可以看出,新∆a`b`c`的面积大于原∆abc的面积,农村电商使消费者和供给者的福利都增加了。
(三)农村电商实现的经济条件
上文分析了有农村电子商务前后消费品市场的均衡,分析证明了农村电子商务能使消费品的供给和需求都增加,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都向右移动,消费者和供给者的剩余值大于没有农村电商时的水平,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能使消费者和供给者的福利都增加。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是一个使所有人都受益的决策,然而要实现农村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农民从电子商务中获得的收益必须大于利用电子商务的成本,如果农民获得的收益小于农民使用电子商务而付出的教育、培训、资金等成本,农民不会选择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交易。农民从电子商务中获得的收益主要有通过电商平台销售产品获得的收入和从电商平台以更低的价格采购到需要的商品;农民利用电商平台的主要成本有为获得使用技能而付出的教育成本、为生产产品而付出的资金成本、自己所承包土地的机会成本、自己劳动的机会成本等。由于农民自身的教育水平有限,农民要获得使用电子商务的技能所付出的教育成本十分巨大,因此农民从电子商务中获得的收益将小于其付出的成本。靠农民自身,几乎无法实现农村电商的经济利润,必须设计一种模式,减小农民使用农村电子商务的成本,具体如表1所示。
结论
结合我国农村和农民的特点,本文认为传统的B2C电子商务模式和C2C电子商务模式都不适合。从减少农民为使用电子商务付出的教育成本的角度出发,应该在农村发展一种新的电子商务模式即F2A2C模式,亦为农民(Farmer)-代理人(Agent)-消费者(Customer)模式。在传统的C2C模式中加入中间代理人,以降低农民使用电子商务的成本。代理人有多种形式,可以是小型创业企业,可以是农民合作社,也可以是小规模批发商或分销商,或者村镇级别的电子商务服务联络点。有中间代理人以后,农民不需要自己去使用电子商务销售或采购商品,因此农民不再需要为学习电子商务技能付出高昂的教育成本,农民可以更专注地从事农林牧渔产品的生产。农民将自己生产的商品委托中间代理人销售,从而获得收入,同时农民也可以委托中间代理人采购商品。销售商品时农民将自己的产品送到代理人指定的收集点,代理人将产品汇集起来便于规模运输降低运输成本;农民购买商品时,可以到代理处预订商品,待商品收到后,再由农民自己到集散点领取,从而克服农村电商发展“最后一公里”的瓶颈问题。
参考文献:
1.洪勇.我国农村电商发展的制约因素与促进政策[J].商业经济研究,2016(4)
2.张谛,关博.城乡统筹视角下农村商贸流通主体的培育[J].商业经济研究,2016(4)
3.李成钢.“互联网+”下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5(32)
4.王红,张瑞北京职称玉,神经外科期刊董晓刚.电子商务与农村经济发展[J].经营与管理,2014(2)
5.张蕊,王银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湖北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探析[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5(5)
6.沈函玉,卢奇.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研究述评[J].商,2015(42)
作者:凌红 单位:南华工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