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 >

榜样教育哲学基础论文

一、榜样教育的类型及哲学基础

(一)人生榜样:以自然为基础

人生榜样是指作为个体的人所应该具有的品质和特征,这些品质和特征排除了社会和政治的影响,仅仅从自然(或者说作为一个自然人)的角度来思考人的生存本质。在中西方哲学史上,自然都是人类思考自身生存本质的最初模板和原型,这些人以研究自然为己任,并把对自然的理解作为思考人类生存本质的起点和基础。在他们看来,自然本身是自足的、完满的、真正不朽的,因而也是“真的、善的、美的”,它就像太阳一样,是人类和万物生存的基础[4]。自然为人类生活提供了根据和可资模仿的原型,换言之,自然本身及其所蕴涵的品质就是人类天然的榜样。然而,自然的品性却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和把握的,由于人类天赋上的差异,往往只有少数人能靠近和体验到自然的美好。那些伟大先哲通过对自然真理的不懈追求,显现出自身德性的卓越和生活的自由幸福,从而为我们指明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人性的卓越,人应该如何生活?”等诸如此类的人生哲理。阿里斯托芬《云》剧当中的苏格拉底就是自然哲人的代表,为了研究自然和宇宙的真理,他把自己装在蓝子里,悬在半空之中,因为,他认为越靠近天空就越能更好的研究自然。[5]从人类生存的自然本源来追寻和重构人类“最好的、最幸福的”生活原型,是来源于人性深处最强烈的渴望,是每个人都想望的。这样,自然的完满虽然不为一般人所能完全把握,但却通过自然哲人的品德和言行为大众树立了人生的榜样,从而引领着人类整体上趋向自然的完满和美好,实现人类品性的上升。那些伟大的自然先哲因其拥有的自然天赋和对自然真理的嗜好享有了自然的幸福,并成为了人们效仿的榜样,而我们每个人也因自身的自然天赋和对榜样的模仿享有了自然赋予我们应享有的幸福。从自然的视角来思考人生问题一直是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环,从古典的自然观到现代的自然权利,再到卢梭的自然主义,它始终引导着我们以一种远离社会和政治的视角来看待人,把人首先看成是一个活生生的自然人,一个有着自然之善和纯朴的纯粹之人。在卢梭看来,追求一种符合自然的自由生活,是作为个体的人的最高期待,因而,他赞美苏格拉底的生活是“最幸福、最具智慧和美德的生活。”以自然为基础的人生榜样,主要强调的是个体德性的卓越、个人品质的完善和天赋的发展、个人自我发展的实现等等,其最基本的出发点在于对人的自然性、天性的尊重,它让我们超越现实的政治社会而给予人类发展的另一种可能。在我们现代这个“远离自然”的时代,自然已经不是人们生存的原型而变成了改造的对象,因而,自然本身所蕴藏的品质以及人们追求自然中所显现的德性已经被人遗忘。以自然为基础的人生榜样及其所体现的道德品质,也许只蕴藏在少数伟大的哲学家和科学家身上,就像伟大的牛顿和爱因斯坦,他们以研究自然科学、追求真理为人生目标。这样的人虽少,但却是引领社会品质不断提升的根本动力。

(二)道德榜样:以社会为基础

道德榜样是指作为普遍人类社会中的一员,为保持人类的生存、发展、完善所必需的基本道德要求。对于人类生存的社会属性的思想最早来自于基督教的历史观,与西方古典思想把人的天性看成是“政治的动物”[6]不同,在基督教的视界中,人类历史的发展会分别经历三个阶段:基督教的起点,即“无中生有的创世”对应着人类的自然状态;基督教的终点,即上帝的拯救或“千年王国”对应着人类的公民状态;而在世俗中生活的中间阶段则被称为救赎阶段,对应着人类的普遍社会状态。因此,基督教整个的人类救赎史就是人类社会的生活史、发展史。这种“前政治”的人类社会状态被近代许多哲学家所重构:霍布斯认为,由于人类天性中有造成争斗的三种主要原因:竞争、猜疑、荣誉,使得人类社会成为了“每一个人反对每一个人的战争状态”[7],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们视对手为狼,随时准备吃掉对方以图自保”,[8]因而,人类根本无法生存。而卢梭则把整个的“文明社会”都看成是腐败、虚伪、无道德可言的非政治、前政治状态,这种无道德虽然不是人的天性所固有的,但却是现实人类社会生存的本质属性。[9]与人类生存的自然属性关注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同,人类生存的社会属性则关注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然而,无论是理论的建构还是现实的状况,人类生存的社会本性都令人悲观:基督教的原罪、霍布斯的战争状态以及卢梭的虚伪的文明社会等等,都让人不得不面对人性中无法根除的“恶”,从而思考:人类生存的出路何在?从根本上而言,有两条道路:一、道德教化之路。它试图通过那些人类中伟大的道德榜样的言行和教诲,建立起一套人类社会生存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从而教化和引导人们,实现人类生活的和谐与发展。这一道路在基督教的信仰传统中得到普遍实践,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因而,在某种意义上,耶稣就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最伟大的道德导师和榜样,他用自己的自我牺牲挽救了人类的命运,为了他人的利益而奉献自我。由此而引申出来的对生活的虔诚、对他人的爱和宽容、对美好生活的追寻等,就成为了基督教最基本的道德原则,“耶稣掀起了人类社会的一场‘革命’:他的悲悯天性和自我奉献的教诲减少了社会的罪恶,提升了人类的道德品行,通过无数的模仿者,基督的榜样人生得到了发展和流传。”[10]还有一条道路则是政治教化之路。通过政治的方式来控制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恶”,是现代政治社会建立和发展的根源。与道德教化方式关注人类精神的转变不同,政治教化之路更多地试图通过外在的强制来达到调和人们之间矛盾和冲突的目的。因而,其更多关注的是制度法律的建设、政治权利和义务的遵循、政治权力的保障和实施等方面。可见,人类的社会状态是人类生存本质的重要一维,它强调的是人们如何在交往中实现和谐共处、共同进步的德性,它主要通过自由、平等、博爱等普世价值得到彰显,是对人的社会性尊重和理解。可以说,以社会为基础的道德生活是作为普通人的最重要的方面,它在给广大民众带来生活的意义和希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引导着人们克制自己、宽容他人,助人为乐、大公无私,与人为善、和谐共处,为了人类的共同利益和可持续发展敢于牺牲自己的利益。我国每年评出的“感动人物”很大一部分都是道德榜样的代表,无论是用行动注解孝德的好儿子陈斌强,还是河北爱心小院的高淑珍都用自己的行动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温暖和感动。正因为如此,一个真正的道德榜样应该来自于人民大众之中,来自于现实生活之中。

(三)公民榜样:以政治为基础

公民是相对于政治的一个概念,它主要关注的是人与国家的关系。政治社会的必要性基于以下洞见:人天生就是政治的动物,一个人若是因为自己的自然而不是因为偶然而不属于任何城邦,那么他不是低于人(的兽),就是高于人(的神)。古典的这种政治观把个人的德性追求与政治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使得“有朽”的人类试图通过在“不朽”的政治社会中建功立业来实现自身德性的“不朽”,“在古人看来,最伟大的功业莫过于建立伟大的‘城邦’和政治共同体,有朽的人正是通过献身于伟大的城邦追求自己的不朽。”[11]马基雅维里所开创的现代政治哲学,则通过契约的方式,把个人的利益与国家的利益合二为一。可见,无论是古典的天赋说还是现代政治的契约论,个人的发展都与国家的完善息息相关。因而,作为一个公民,其德性的内涵正在于他对城邦的贡献和作为,以及在追求自身和城邦的伟大中所显现出来的高贵品质。正像卢梭所言:公民“是一个分数的单位,是依赖于分母的,他的价值在于他与共同体的关系。”[12]公民德性的高低维系于国家的优劣,因而公民德性的最高标准就在于他在推动国家进步、政治完善、道德优良中的作为。古代那些道德高尚的伟大人物,正在于他们通过自身的力量促进了城邦品质的上升,建立起了一个伟大的、不朽的国家。伯里克利、亚历山大、卡托等伟大公民的楷模和榜样,正是通过他们所生活的古希腊、古罗马的伟大体现出来,并成就了自身的不朽伟业和品德。公民是离不开国家的,而且只有把自己献身于国家才能获得自身生存的意义和德性,在追求国家福祉中获得自我的幸福,这就是公民榜样的政治基础。对公民而言,没有国就没有家,更没有自我生存的意义,因此,保家卫国,维护国家的独立和强盛是公民的基本任务,这要求每一位公民都应具有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品德。“爱国主义是对政治社会的‘爱’和保护,它要求所有的公民都带着公共精神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来,通过对公共事务的积极参与,逐渐形成良好的政治风尚,而良好的风尚反过来又不断培育着这种美德。”[10]因而,爱国主义就不仅仅体现在战时的、国家危亡的紧急关头,和平状态下日常的爱国主义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战时的、紧急关头的爱国主义表现只是日常政治生活培育的结果。英雄主义是公民的最重要德性,它的本质和基础在于力量,英雄主义品德的使命和天分在于,通过灵魂的力量“强迫人们幸福,并使他们爱上幸福。”[13]英雄的德性就像一座灯塔,“照亮精神,延展天分,并赋予其他所有德性以能量和活力。”[13]可见,英雄力量是构成公民诸种德性的根源和补充,如果没有力量,那些造就伟人的品性就无法发挥作用,公民的其它德性也将丧失活力,走向衰竭。具体而言,以政治为基础的公民道德,强调的是个体与政治的关系,主要培养每个人对政治本性的理解、对本国政治社会的热爱,培育每一位公民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等公民道德,并锻炼他们践行公民道德的方法和能力。这样的人既包括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伟大的国家领袖,也包括孔繁森、焦裕禄等千千万万基层国家公职人员,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优秀公民的责任和勇气。

二、个人成长的秩序性与榜样教育体系的构建

自然、社会、政治作为人类的三种基本生存状态,既是共时性的,即在同一个时代中体现在不同的人身上,同时,不同时代认识上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生存状态的人在社会中的数量和地位的差异;同样,它也是历时性的,即反映在作为群体的人类发展和作为个体的生命成长的阶段性之中。在前面的分析中,笔者为了更好地说明不同榜样类型的本质差异,采用了类型化的方法,有意突出了他们之间的区别。但这并不表示他们没有联系,这种联系表现在:一方面,三种榜样之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作为对人类美好生活的一种理解和追寻,无论是哪种榜样类型,事实上都蕴涵了对人类生存完满性的统一认识,这种统一性来自于人类天性中某些隐秘的、共同的东西,它内系于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另一方面,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个人都会同时兼具三种甚至更多种生存状态,只是有些明显,有些隐藏,这正是个人与社会既丰富、复杂,又能辩证统一、和谐共处的原因。榜样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其根本的出发点应该来自于对个人生存本质的秩序性的理解,自然、社会、政治三种生存状态虽然可能同时存在于一个成年人的身上,但却是按照一定的秩序发展起来的。生命成长的不同时期应该按照其本性的顺序给予不同侧重的榜样教育,并最终使其对人类不同生存的本质有最大程度的认识和体验,才能使个人的生命获得最大可能的深厚和宽广。然而,现实的榜样教育中却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遗忘,遗忘了生命存在的多样性,因而也遗忘了榜样教育的多样性。单一而同质化的榜样教育使得人们对人类生存和社会的理解简单、浮躁、片面,是造成人们盲从、偏激、无理性等缺陷的根源;(二)秩序的混乱。这种混乱来自于人们对生存本质和人类天性理解上的错误,所导致的结果是造成许多不合时宜的果实,这些果实生命干瘪、脆弱,对人类社会的认识模糊、肤浅。以个体成长的秩序性来建构榜样教育的科学体系,这要求一方面,在个人发展的不同阶段应侧重于不同的榜样教育。在一定意义上而言,每个人一生都会经历从一个单纯的、只凭本能和感觉生活的自然人到逐渐懂得爱和理解身边的亲人、朋友的社会人,再到了解自己的祖国和同胞的公民人的发展过程,因而,人生榜样、道德榜样、公民榜样就与人的天性发展不同阶段相协调,并伴随着个人不断走向生命完满。另一方面,从人类整体而言,针对不同天赋、不同性向、不同职业、不同阶层的人也要有所侧重,并在榜样教育程度上做出精确的区分,这样,人生榜样、道德榜样、公民榜样就不会成为僵化的、单一的形象,而是变化出各种类农业期刊型、各种层次,适合于不同人的鲜活的个体。

作者:陈华仔 单位:安庆师范学院教育学院


    更多行政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榜样教育哲学基础论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xzgl/193355.html

    相关专题:电子图书馆 化学分析计量


    上一篇:计算机专业教学管理模式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