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爱需要智慧:缺乏智慧的爱已成孩子难以承受之重
“你为什么不做作业?”,“你怎么如此不争气?”,“你有没有一点羞耻心?”,“你信不信我一脚把你踹出去!”一个满脸油黑的粗壮男子连声吼道,他脸上的青筋爆出,仿佛是要宣泄他的愤怒,而旁边则站着一个身材瘦削的小男孩,低着头,一言不发,只有冷汗从额头上大颗小颗流下来,犹如一只失措的羔羊,满是恐惧与惊悚。这是王先生在学校撞见儿子小A没有交作业后发生的一幕。王先生来自偏远的农村只有初中文化,凭借着自己的辛苦打拼在这个城市扎稳了脚跟,并积累了可观的财富。但他心中却有一个难以解开的结,自己拥有巨额财富,但文化程度低,难免被人贴上“暴发户”的标签。王先生迫切希望自己唯一的儿子小A能学业有成,成为一个“文化人”,并为此倾注了相当的精力:从别墅搬到学校附近的普通住宅,周末花重金送小A去参加各类课外补习…….但事与愿违,小A的成绩一直差强人意,也缺乏同龄人应有的阳光与活泼。然而在小A眼中,学习像一座大山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因为每一次学习上的差错被父亲发现,都会遭受一次训斥,这让小A如履薄冰,对父亲的恐惧远远大于学习本身的困难。更让小A绝望的是父亲不仅把电脑、手机统统没收,还干涉他的吃饭和睡觉作息,让他没有任何自由空间,对他极不信任,这让他所有努力的信心都被瓦解。父亲的种种举动让他不堪重负!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像王先生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太多家长迷失在爱的歧途中,缺乏智慧的爱已成孩子难以承受之重。让爱回家,回归智慧,已成为老师和家长认真审视的问题。如何让爱回归智慧?笔者认为“包容”、“理解”、“尊重”、“信任”是让爱回归智慧的几个核心要素。
二、智慧的爱需要包容:爱他,就给他一个台阶
正值年少的孩子,由于世界观和分辨能力不强,心智仍不太成熟,难免会有犯错的举动。对于孩子犯错后,如何对待和教育,却考验着家长们的智慧。案例中的王先生在得知小A没有按时完成作业时,对小A大发雷霆,让原本充满距离的父子关系变得更加陌生,也让脆弱敏感的小A异常恐惧。我相信这一切不是王先生的初衷,他只是在爱子心切的强烈情感驱动下对儿子糟糕表现的一种宣泄,这个好强的人被小A的表现深深刺痛。古人云:“爱之深,责之切”,王先生对小A的爱是毫无置疑的,只是这种爱少了一丝包容。这种缺乏包容的爱,客观上促使小A将不能完成作业将与父亲的愤怒永远联系在一起,从此让小A对作业有了深深的恐惧与厌恶,却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其实犯错的孩子,就像是站在了一座险峻山峰的半山腰。此时,下山比上山难,改正缺点比继续犯错难。站在山边的我们,该怎样办?我想一个智慧的家长或者老师唯一要做的就是:给他一个台阶,帮助他顺利下山。当得知孩子犯错时,适度的包容会缓解孩子的紧张和恐惧,有利于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这将有助于帮助孩子认清问题所在,找到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帮助他彻底得从错误中走出来!而类似王先生的一味苛责,只会让孩子怀揣着恐惧在半山腰徘徊,永远无法找到下山的路。智慧的爱是包容的,爱他,就给他一个台阶!
三、智慧的爱需要鼓励:爱他,就给他一份力量
孔子曰:赠人以言,重于珠宝,伤人以言,重于剑戟。往往一句不经意的赞扬、鼓励却可以改变一个人一生。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太多的父母对孩子抱着过高的期望,缺乏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很多父母在过高的期望值下,对孩子的进步和优点视而不见,常常借助“剑戟之言”刺激孩子,美其名曰“负刺激”。案例中的小A字写得很漂亮,我经常以此表扬他,并让他负责班级的黑板报书写,这种鼓励非常有效,小A的作业由以前的乱涂乱画,逐渐变得工整漂亮。但王先生并不以为然,言及小A的这一优点时,王先生叹气道:成绩这么差,字写得好能上大学吗?再说,现在都用电脑了,谁还用手写字啊!这位父亲没有认识到,鼓励的长期缺乏并伴随着过多的负刺激,让小A长期处于压抑和颓废状态,他失去了前进的信心和动力,他需要鼓励,需要一份获取信心的力量。众所周知,人的活动是受情绪影响的。有时它会使人精神焕发、干劲倍增;有时它会使人无精打采、萎靡不振。科学研究更是表明:当人在积极情绪的支配下,就会产生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容易发挥自己的水平,就能大大提高工作、学习效率。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多一点鼓励往往能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情绪,激发孩子前进的动力。多鼓励你的孩子吧,爱他,就给他一份力量!
四、智慧的爱需要信任:爱他,就给他一些空间
信任是一种赋于智慧的爱,这种爱是在理解人、关怀人、关心人基础上的一种态度。在被别人信任的时候,孩子会感受到这种赋于智慧的爱,孩子心里会变得宁静、稳定、自然。它能使人变得自信起来,而且使他心理上处于一种活跃状态,这对他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孩子如果得不到信任,会增加很多的猜测、自卑、自责、自愧,就会消磨斗志,瓦解信心。所以一位家庭教育专家曾指出,教育的奥秘在于坚信孩子“行”。去信任自己的孩子,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跨越,而对于父母来说是个充满智慧的考验。无论是老师还是父母应该给予孩子们以充分的理解、信任,这样才能真正地读懂他们,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心里,才能在他们真正有了需要时,给予他们支持,让他们有充分发挥的空间,才能促进他们得到更大的发展。案例中王先生对小A的爱是不信任的,他随时监督小A的电脑和手机,害怕小A交友不慎,甚至连小A吃饭、睡觉都要进行干涉。这让小A生活在猜测、自卑与疑虑中,感觉自己没有任何独立的空间,最终他选择冷漠对父母种种不信任的安排进行抗拒。一份缺乏信任的爱,让本应亲密无间的父子变得疏远、排斥,这种遗憾理应让为人师者为人父母者惊醒。让父母们的爱回归信任吧,爱孩子,就信任他,坚信他能行,给他一些空间!
五、智慧的爱需要尊重:爱他,就给他一份认可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毫无置疑的,很多时候,因为爱,父母们会有恨铁不成钢的责备、疾言厉色的批评。但是,一些父母却常常抱怨,实际的效果和期望相去甚远,对自己的苦心,孩子也往往并不领情,父子关系疏远、隔膜、紧张,甚至时常发生对立、冲突,这是为什么?爱,但缺乏尊重,在很多时候,这就是问题的症结。尊重的前提在于对沟通对象的认可,父母的爱一旦缺乏尊重,借助强力进行表达,将直接摧毁父母与孩子间的认可,把双方置于对立的状态。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求遵循生理需求、安全需求、被尊重的需求、人际交往的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的递增规律。只有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们才可以更加安心地工作,更愿意全心作付出,达到自我管理和自我实现。对于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孩子来说,生理和安全的需求都比较容易被满足,但在被尊重的需求上,许多孩子都认为自己经常不被尊重,没有得到父母根本的认可。王先生对小A的家庭教育就是缺乏尊重的爱的一个典型案例,王先生对小A的责备和训斥,在王先生看来是恨铁不成钢的爱,而小A感受到的却是对自己的否定和伤害。孩子是家长的孩子,但他们更是自己的主人,只有尊重的基本需求被满足后,被父母认可和尊重,他们才会感受到父母的爱,才会有自我实现的自觉。一个智慧的家长在给予孩子爱时一定伴随着尊重,所以爱孩子就尊重他,就给他一份认可!
六、结束语:让爱回家,回归智慧
较之世间的其他情感,父母对孩子的爱,原本是最容易被理解和感知的,但现实却告诉我们太多的父母与孩子间横亘着鸿沟,不是他们不爱孩子,而是他们的爱难以被孩子感知和接受,也许他们在爱的表达和理解上偏离了原本的初衷太远。这让我联想起了诗人纪伯伦的一句名言:“也许已我们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当初为什么出发”,我想此刻那些遭遇困境的家长们应该认真思考这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而出发,我们到底应该给孩子一份怎样的爱?抛开所有不合适宜的外衣,让爱回家,让爱回归尊重、包容、信任与鼓励吧,重新回归智慧吧!
作者:王玲 单位: 丹秋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