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改思路
机床电气课程包含的知识面和能力面很广,在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具备基础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原理、液压技术和机床方面的基础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领悟能力和动手能力。为了进一步适应当前行业和企业对机床维修人员的发展趋势,提高该专业课程的教学实效,因此,本人在进行教改时,尽量做到: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将书本内容简约化,让学生在能力得到培养的同时掌握相关的知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致从教学模式、教学环节、教学手段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积极实践和总结,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2具体做法和成效
在改革过程中,我尽量采用“工学结合”的方式,主要强调能力的培养、学习考核的过程评价。因此,采取了以下的做法:(1)利用工厂或工作现场的情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己找到每次课的学习目标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在课前很直接明了地说出学习和实践目标、要求,学生再按部就班的去学习、实践,这样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借鉴美国职校的教学方法。有时利用情境来导入“学习目标”,如在讲解普通机床照明灯的检修时,先利用视频放映短片“晚班工人换班时,发现机床照明灯不亮”的短片,让学生来悟出本次课的学习目标“如何检修机床照明电路”的学习任务;有时则给学生来个“意外”,如刚进课堂时,宣布本次课带大家到实训车间帮师傅调试机床的液压夹具电路,让学生在意外中,利用随身的记录本和学材,到现场分组进行分析和检测,查找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激发效果。(2)利用设备来简化教学环节,让自身“偷懒”在进行具体的控制电路检修与排故教学时,完全采用“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将学生从教室带到一体化教学场地,面对一部出现故障的机床,或者自己说出机床的故障情况;或者要求学生通电调试,检测出机床的故障情况,再分组进行分析和讨论,在得出答案想进行检修前,必须经过指导教师的许可方可进行操作。这样,既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钻研劲头,还发挥了小组学习的团队精神,教师在学生的探讨过程中,还可将“巡视”当成“小憩”,待汇总了各组的讨论结果后,再公布具体的故障点和检修过程,让学生从合作中,找到乐趣,在结果中找到成就感。(3)利用场景来丰富你的教学手段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好多电气设备的故障都是需要用场景来模拟的,因此,本人一改往常的教学习惯,及时与领导沟通,在征得领导同意后,大胆进行改革。充分利用学校及周边的场景来实施教学,如:在讲解到工厂内行车的行走指示灯系统时,则利用学校门口的交通红绿灯为模拟场景,要求学生实地记录该路口红绿灯的运行情况,分析出控制要求、电路元器件、以及其他事项等,学生在实地考察后,都兴奋地交流和讨论着,并且为争取更好的创新性评价而分组比拼。(4)利用“评价”来激励学生的进步意识每个班级的学生水平和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在激励方式上,我注重引导学生多重“评价”,即:自已对本学习任务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横向互评,教师再最后进行综合评价。而在综合评价上,我去提示他们是“以过程考核为主、期末总评为辅”的评价方式,分层次的对学生进行评价,既保持了优秀学生的创新学习积极性,又保护了后进学生的自尊心,同时还激励他们不断上进,可谓“一举多得”。(5)用分组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教学过程中,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我尽量采用小班教学,一个班一般在三十个学生左右,让他们按自愿的原则分成五个大组。两个或三个人一组又分成小组。在一个大组里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如一个扮演组长,一个扮演領料员,一个扮演品检员,两个扮演技术员等。学生接到任务后在一个大组里面学习、讨论,制订出一个完成任务的计划。各组完成任务后在老师的主持下PK,找出亮点,指出不足。然后修改,经老师同意后形成最后方案。最后由各小组完成任务。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分工,每个组员中又有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综上所述,中职学校课堂的学习时间毕竟有限,因此,教师更应该压缩学时,化解任务,变换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以达到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
作者:苏石龙 单位:湘潭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