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分析

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农村发展仍然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民增收问题

目前城乡差距扩大的趋势并未明显好转。农民不但收入增长缓慢,而且支出增长太快。个体农民应对生产生活风险的能力不足。他们在教育、医疗等方面往往捉襟见肘,少有积蓄,在经济欠发达的落后地区,许多家庭入不敷出。我国的国情是人口多耕地少,农业生产规模小,总体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在没有完全实现机械化而以手工劳动为主的劳动条件下,农民的劳动强度很大,粗放经营。农民增收渠道单一,不能及时获取新信息。在一些偏远地区收看农业技术类电视节目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如何增加农民收入?首先要加大对耕地的保护与开发,通过发展生产使农民脱贫致富。推广农业科技是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途径。改进生产条件,加强水利设施等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提高农民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因地制宜开发农业资源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农业涉及农林牧副渔几个方面。不同的村要按照当地的不同的资源优势,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畜禽产品保鲜加工和饲料加工业等,引导农民兴办第二、第三产业,这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根本途径。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积极地为农民进城务工就业创造更多机会。通过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使闲置的劳动力变为生产要素,从而更好地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2.农村医疗卫生问题

与城市相比,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还相差很远。不但医疗机构基础建设滞后,而且人才问题严重影响医疗技术水平、医疗质量和医疗可信度。农村医疗机构普遍缺少,乡医院病床有限,医疗设备落后,乡镇卫生院还没有配备救护车,医务人才缺乏。基层医务人员工作环境差、压力大,一些医务人员服务意识不够强,病人外流。农村公共卫生医疗制度不健全,农民看病难、有病看不起、因病致贫的现象严重。

3.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问题

建设新农村,需要培养新型农民。目前,我国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接受新知识、新技术能力有限,初中文化程度代表了多数农民的文化层次。近年来农村素质较高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留守在家乡的主要是文化程度和劳动能力较弱的老人、妇女和儿童。广大农自身民的文化素质、技术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状况等因素直接制约着新农村建设。

4.农村治安问题

农民为了生计奔波,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越来越多,人口流动量大,许多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一些犯罪分子乘机诈骗钱财。流氓滋事、敲诈勒索。一些失学青少年在村庄偷盗钱物。还有黑恶势力与基层干部相互勾结,这些都严重破坏着农村的治安秩序。

5.干群矛盾激化问题

农村社会稳定的形势不容乐观,有的地区甚至出现了暴力反抗或骚乱事件,个别农村基层政权和基层组织出现了黑恶化,出现了恶霸和地头蛇控制农村基层组织的情况。基层党员的腐败、损公肥私,给群众留下不良印象。县乡干部,缺乏公仆意识,官僚主义,作风漂浮,表里不一,工作措施不到位,或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伤害农民感情。基层干部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缺乏,在农村没有威信和号召力。但是群众觉得中央的精神是好的,只是下边没有落实好,所以才激发矛盾。

6.交通问题

农村多数都是一些乡间小道,这是农业播种收割必经之路,车辆的通过受到一定的限制。宽阔平坦的大路很难见到。尤其是山区农村,道路崎岖,沟壑纵横,环境恶劣,存在着交通事故的隐患,对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这些存在的问题给交通的管理的改善带来极大的难度,需要花大力气来治理。

7.教育问题

教育师资严重不足的问题,教学仪器设备等硬件设施的短缺、使用效率低下,科学课程资源稀缺;先进的教育手段、教学设施、教学器材、教学条件无从谈起。农村缺乏教育的评价机构。贫困地区的学校骨干教师不断流失,优秀教师不愿意来这里,靠一些年迈的老教师及代课教师支撑着,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根本没有解决。几个村甚至整个乡才办一所小学,导致儿童辍学、厌学等。那些在城市里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在农村则可能变成一个特殊的群体即留守儿童。

8.农民思想状况问题

封建迷信活动滋长,信教的群众也有不少。农村也容易成为一些异端思想的宣传对象。在农村封建迷信活动近年来呈泛滥之势。烧香供神香火不断,看相算命生意兴隆,巫婆神汉活动猖獗,现代骗术诱惑人心。这些也成为影响农村生活稳定的一个隐患。

9.文化生活问题

农民在农闲时,主要是打牌、打麻将、赌博,在家看电视。由于文化生活单一,导致精神生活空缺。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要大力发展农村的民间艺术、民间工艺,开展有效的民间文艺娱乐活动,促使农民的身心健康发展。

10.低保问题

农村低保的保障对象是家庭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困难居民。现行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普遍偏低。应该适当提高最低保障基数,不断完善动态管理机制。确定低保户的过程中,要杜绝“关系保”“人情保”“权利保”的现象,对突发事件、因病因灾、因子女上学致贫的低保群体,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农村有的70岁以上仍然从事体力劳动,与其他城市老年人相比,劳动强度更大。因此,老、弱、病、残等缺乏劳动力的农村困难居民,应该属于低保的重点。要根据当地的生活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财政的实际承受能力等实际情况,给农村低保标准一个正确的定位。

作者:王成 单位:内蒙古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更多行政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分析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xzgl/180634.html

    相关专题: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婴幼儿营养与保健心得


    上一篇:网络经济的发展2篇
    下一篇:当代生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