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 >

创新性教育建筑设计策略与实践创作

摘要:大国重器,而当下最关系到国家发展、人类文明的重器必然是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教育模式、教育建筑创作已经逐步脱离了传统单一模式,向着更加自由、灵活、符合学生人性需求的方向发展,该文基于教育建筑创作实践,分析了我国当下教学建筑设计中,创新性空间的必要性和设计方法。

关键词:公共空间;创新设计;拓展式教育;生态理念;创作实践

中图分类号:TU2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9107(2015)12-0013-040

引言

当下教育建筑大致分为两类,教育局自主建设的公立学校和教育局、开发商合作开发的半公立学校。在开发商快节奏建筑生产和利益最大化的时代,教育建筑空间往往被压缩得异常可怜,而教育建筑的设计往往也因为业主的利益需求被无限地功利化,呆板化。传统的学校建筑已经渐渐不符合时代的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新的教育建筑设计理念和方法的探讨显得迫在眉睫。

1传统的教学建筑设计模式的局限性

就常规教学建筑设计而言,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传统教学模式导致了以“教学功能房间”为核心的布局形式,建筑内部空间形式单一、呆板[1];而现代创新式教育模式则往往要求加强公共交往空间,甚至更多以开放公共空间为核心的建筑设计,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为广大师生提供丰富、多层次的建筑内部空间、室外空间。因此,公共场所和空间的缺失必然制约着现代教育的整体提升。

2创新性教育建筑设计的具体策略

2.1建筑内部公共“灰色”空间营造

其主要内容为建筑内部的公共灰空间。内部公共空间是师生们最直接有效、便捷舒适的交往场所。首先,将传统教育建筑纯粹的“交通空间”走廊扩大设计,形成放大集中公共空间,让师生可以停留休憩并且交流探讨。师生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之外可以不经意地碰面、聊天。学校本身就是一个融合的大家庭,这里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容纳各式各样的交流沟通活动。为满足上述效果,除必备有足够面积的公共空间之外,尚应保证其有充足的采光,和舒适的空间形态。其次,在功能组团间适当的布置开敞间隙空间,保证师生们可以很便捷地进入这些空隙空间,在紧张的课程学习之外进行适当放松休憩。课堂上尚未结束的讨论也可以在此继续;同时,这些“静态”空隙可以与“动态”的连廓相连,形成点、线、面的公共空间网络,使学生的活动轨迹在此形成“回旋”和“滞留”,为交往活动提供舒适的场所[1]。

2.2建筑外部开敞空间营造

优美的环境和建筑艺术形象能陶冶人的情智,促使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第一任校长大卫·乔丹就曾经说过:“那些长廊和庄重的柱子,那一排排棕榈树将对学生起着它们的一份教育作用,实实在在的和化学实验室一样……这庭院的每块石头都在进行着教育。”[1]可见校园环境对学生潜在的影响是多么重要。现代校园建筑中,师生对公共空间的需求逐渐加大,使公共外部空间的设计更具积极性。校园建筑应考虑一定的公共交流场所,景观庭院、功能连廊、建筑平台等公共空间元素将功能组织、流线组织、活动组织统一起来。公共空间不再是消极的剩余空间,而是积极的可以启发创造性活动的建筑空间。然而多空间诉求往往和紧张集约的用地相矛盾。这就需要设计者在把握场地制约条件的同时合理的规划,同时巧妙利用各种设计手法,如下沉覆土、局部架空、以及屋顶利用等。充分利用每一处空间,尽可能多地营造舒适、人性化的外部校园空间。在天台小学的设计中,设计师将教学楼主体设计成环状,内部空间集中成为学校运动操场,屋顶设计成环形跑道,巧妙地回应了用地局限的制约因素,使之成为设计的一大亮点。

2.3教育空间的横向拓展

新的教育建筑设计应当充分结合创新性的教育教学模式。当下,北京上海等沿海先进城市已经涌现出一些新的教学模式,教育内容已经突破了传统的数理化等基础科学理论知识,转而往更宽泛的领域拓展。以北京十一校为例,创新性的“走班制”已经为新的教学模式开启了一扇大门。在这里,学生不仅仅学习数理化知识,可以更多地参加业余兴趣的实践学习,初高中学生可以向大学生一样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专业,如机电实验、缝纫班、汽车设计等各个专业。而且传统的普通教室从原来的50~60㎡增加到120㎡左右,其中,一半用作固定教学区,另外一半则被灵活地分隔成实验室、操作台、小型舞会池等交流学习场所,且教师办公也从传统的独立办公室移到了教室的一角。在这里,一个普通的功能教室承载了不同的学习场景。与此同时,新的教育模式倡导各类型趣味教室、实验操作教室占比大幅提升,在北京十一校中,各种体验式教学空间诸如汽车模型制作、联合国模拟法庭、小型音乐厅、动物实验室、服装设计教室等一应俱全,学生可以更好的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学习。

2.4生态可持续理念

在校园建筑创作实践中,设计师由于各种原因,往往易于拘泥于表面形式,重视建筑的外立面设计(诸如形式、色彩、材质等),而几乎很少关注建筑最本质的内涵(建筑使用的舒适度、对自然生态的诉求等)[2]。好的教育建筑应当充分体现生态环保理念,它既要为师生创造一个舒适的小环境(即健康宜人的温度、湿度、清洁的空气、好的光环境、声环境及具有长效多适的灵活开敞的空间等);同时又要保护好周围的大环境———自然环境(即对自然界的索取要少、且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要小)。同时,停滞不前的生态技术并不是可持续的生态观。因此,应当考虑将现代的生态技术运用到普通的教育建筑设计中去,即“适宜技术”。在北京大学附属小学的案例(图4)中就很好地利用了各种生态建筑技术,把小学设计成为既舒适又技能环保的案例。

3创新型教育建筑的创作实践

在此以成都市青羊区龙嘴幼儿园项目为例,浅析学校建筑设计中的创新设计手法的应用。该项目建成于2015年,规模为12班幼儿园,共计5000㎡左右,设计获得成都市优秀原创方案一等奖,项目获绿建三星认证。

设计创新点一:创新的建筑空间布局。方案综合分析了用地周边情况和幼儿园内部空间需求,突破传统幼儿园呆板的“E”型总图布局模式,进行了“组团+共享空间”的空间探讨;最大化儿童公共活动交流空间,形成私密室内活动———半私密室内活动--室外、屋顶公共活动多层次、立体的活动空间。在规整的用地范围内创造了趣味丰富的生活空间。活泼自由的平面形式,不仅符合小孩的心理需求,也对建筑内部自然空气流通起到很好辅助作用。

设计创新点二:大面积流动共享空间。结合用地,采用“外整内圆”的平面形态,在幼儿园内部空间设计出柔化流动的空间,内部公共空间突破传统廊道单一的交通功能,演变成幼儿日常重要的公共活动玩耍空间;而在外部形态采用平行地形边界的线条切割,保证整体形态的有机统一。

设计创新点三:集约的土地利用方式。建筑周边植被茂盛,为不破坏原有场地机理,该方案采用了建筑半覆土的形式,将公共活动部分和后勤办公部分功能组织在一层,通过一个大的覆土屋面串联各个学习生活单元。大面积的覆土屋面也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加宽广的游玩空间。同时将部分辅助空间半地下处理,消减建筑临街尺度,将更多开放空间还原给城市,也丰富了竖向空间。教室组合采用“跃层+平层”综合设计,即大部分班级活动室设置在一层,保证幼儿日常学习活动便捷进出室外活动场地;每个班级对应寝室设置在二层,午间休息可以在二层享受一个较为安静的环境。与此同时局部设置两个平层班级(活动室、寝室均设置在一层)方便年龄较小的小班幼儿使用。

设计创新点四:自然生长的有机建筑。方案分析了幼儿的行为模式,采用曲化的建筑造型,营造了具有童话色彩的自然生长建筑和内部空间;建筑材料、色彩的运用充分考究,既营造了活泼的氛围,又充分保证了幼儿使用安全。设计创新点五:绿建三星的节能技术。项目所在地成都处于川西盆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属于夏热冬冷地区。夏季气温较高,湿度大,风速小,潮湿闷热;冬季气温低,湿度大,日照率低,阴冷潮湿。考虑到建筑性质的特殊性,项目在平面设计中,通过ECO-TECT等生态模拟软件,对平面中不利于自然通风点进行模拟计算,在设计中通过增设天井、庭院等措施引导自然通风,通过自然通风达到房间的换气和降温作用。除被动式生态设计外,项目还创新性地运用了大量主动式设计策略:智能监控不同使用空间照明,根据使用者合理控制照明负荷,节约能源;设置中央空调系统,采用地源热泵系统,提供日常冷源、热源;利用太阳能管热技术,满足幼儿园日常生活热水需要;收集应用一层屋顶雨水,经过处理用于绿化灌溉;采用光导管技术,补足地下室自然照明。建成效果。

4结语

教育建筑不应该仅仅只是功能容器,它担负着以教育为目的的文化职能,它应具有特定的气质[1]。创新性的教育建筑空间设计不仅能创造美好的建筑空间体验,还有助于提升学生、老师间的互动交往,优化教学成果。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发展的教育模式会对当下教育建筑设计提出更高要求。在这样的时代语境下,教育建筑设计本身,不仅要适应整体教育的发展,更要以创新的设计带动教育模式、教育内容不断朝着人性化、科学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芳.教育建筑设计思考[J].城市建筑,2013(20).

[2]张丽君.生态建筑设计策略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3.

作者:罗华章 张炼 单位: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


    更多行政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创新性教育建筑设计策略与实践创作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xzgl/180475.html

    相关专题:甘肃农业大学学报投稿 英语形容词的用法


    上一篇:偏侧舞蹈症临床分析
    下一篇:变电站停电检修安全技术分析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