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方法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在促进人水和谐工作发展、保障大型水域周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的工作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混凝土是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的主要材料,使用混凝土制造的水利设施具有稳固性好、使用寿命高等优势。结合工作经验,在文章中分析了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方法,供有关人员参考借鉴。
关键词:水利水电;混凝土;施工方法
引言
现阶段水利水电工程的用途颇多。其中包括抗洪减灾、发电以及农业灌溉等。近年来,地球气候条件持续恶化,在此背景下,建设质量合格的水利水电工程的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世界各国都将混凝土作为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的主要材料,事实表明,用混凝土建设水利水电设施能收到良好的成效。施工人员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应当确保施工方法的合理,从而保障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
1S地区水利水电项目概况
S地区临近黄河,洪水泛滥风险较高,地区用电紧张,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拟建以大型水利水电工程,从而实现抗洪减灾、保障基本居民与工业用电的目的。拟建水力发电站,主坝高度为80m,坝长50m,坝宽20m,通过建模分析坝体材料用量,决定使用10000m3优质混凝土,聘请优秀施工团队负责施工工作,初设定工期为两年。
2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施工方法
2.1二次振捣技术为了最大程度地提升混凝土的抗裂性,S水利水电项目施工人员拟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用二次振捣技术。二次振捣技术是混凝土施工领域中广泛应用的技术,大量事实表明,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用二次振捣技术不仅能够提高混凝土的稳定性,同时还可以有效防止钢筋下部出现空隙以及水分,如此能够极大地提升钢筋的使用寿命。对混凝土块应用二次振捣技术后,混凝土的密实度将显著提高,裂缝出现的概率大幅降低,有利于保障项目的安全并增加水利水电设施的美观性。2.2分块浇筑法分块浇筑法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混凝土施工方法,其能够有效解决大体积混凝土硬结过程中存在的内外温差问题。S水利水电项目施工人员将该技术应用至混凝土浇筑工作中,收到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大坝硬结工作顺利,经仪器检测发现坝体中无因温差导致的细小裂缝。水平分段浇筑与竖向分层浇筑是分块浇筑法的主要组分,业界也将分层浇筑法划分为全面分层浇筑、斜面分层浇筑以及分段分层浇筑三种形式。就目前状况而言,分层浇筑法适用于施工时间较短、混凝土浇筑面积较大的工程。当前,通过应用薄层浇筑技术能够较好地实现散发混凝土浇筑过程产生的水化热的目的[1]。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分层浇筑分为多道工序,每道工序间有一定的间隔时间。如果间隔时间过长,则可能影响混凝土施工项目的总体效率。S水利水电项目施工人员通过合理缩短分层浇筑不同工序间隔时间,既有效地保障了混凝土浇筑工作的质量,又提升了工程的速率。工序间隔时间过长还会导致旧混凝土块对新浇筑的混凝土块产生一定的约束力,如此上下混凝土块的结合面便会出现一些极为细小的裂缝,从而为水利水电工程埋下安全隐患。工序间歇时间也不得过短。间歇时间过短会影响下层混凝土的散热,并造成上层混凝土沉降现象,同时也会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图1为S水利水电项目混凝土分块示意图。图1混凝土分块示意图2.3新式混凝土搅拌技术通常情况下,水利水电工程中混凝土施工面积较大,因此项目中需要采用大体积混凝土搅拌技术。传统的大面积混凝土搅拌技术具有一些明显的弊端,对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工作产生了不良影响。通常在搅拌大面积混凝土的过程中,石子外表面会吸附大量的水分,这些水分在混凝土硬结过程中会进入水泥砂浆内部,湿润的石子表面会形成一层水膜。水膜会影响混凝土的硬结效果,具体表现为促使混凝土界面的过渡层趋于疏松多孔化,如此将显著降低混凝土的强度。S地区水利水电工程应用了新式的大体积混凝土搅拌技术,从而有效地解决了混凝土硬结过程中出现水膜层的问题,大幅提升了水泥砂浆与石子间的粘结性。经过改善的大体积混凝土搅拌技术包括砂浆裹石以及二次投料净浆裹石技术,上述施工方法能够通过防止水分流向石子与水泥砂浆界面来实现提升大面积混凝土强度的目的。应用新式混凝土施工方法所得到的硂具有良好的抗拉性,硬化后的界面过渡层不会出现过于密集的现象。水利水电项目施工工作必须要遵循成本控制与利益最大化原则,而事实表明新式大面积混凝土搅拌方法能够在保障混凝土强度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减少工程中水泥的用量,从而显著降低项目建设成本[2]。
3如何保障混凝土施工质量
3.1保障混凝土材料的质量水泥、粗细骨料、水以及外加剂材料是混凝土的主要构成成分,上述基本材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便能制造出强度高、稳定好以及寿命长的混凝土。为了保障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必须做好各类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工作。碎石是增强混凝土强度的重要材料,所以采购人员在采购碎石材料的过程中,应当认真比对不同供应商的碎石材料的价格与质量,确保购买到物美价廉的碎石材料。矿质材料是决定水利水电项目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应当严格控制矿质材料的质量。水泥是构成混凝土的主体材料,所以要确保所用的水泥质量可靠上乘。矿渣水泥与硅酸盐水泥是水利水电项目混凝土施工中应用普遍的水泥,这两类水泥的粘结性较好且价格适中,为了尽可能地降低建设成本,施工人员应当在保障混凝土强度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水泥的使用量,从而实现节能减排、控制建设成本的目的。R型号硅酸盐水泥对于硬结温度的要求不高,因此冬季混凝土施工项目可以优先考虑使用R型硅酸盐水泥制作混凝土。3.2保障设计工作的质量工程设计对于水利水电工程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某种角度上工程设计工作的质量决定了项目的最终质量。设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当保持严谨认真的态度,遵循可持续性发展原则,充分尊重事实。设计工作要结合已有资源与可利用技术手段考虑,充分论述拟落实观点的可行性。在设计工作正式展开前,设计者应当考察当地的地理地质环境,分析地区水文状况与气候条件,科学安排每一道工序,确保不同工序间隔时间合理,从而实现既保障工程质量有提升工程效率的目的。为了最大程度地确保施工的质量,施工单位需要设立健全有效的人员管理机制,合理分配每一位施工人员的职责,避免发生施工人员无事可做的情况。与此同时,应当制定奖罚制度,及时表彰在水利水电混凝土施工项目中作出积极贡献、工作认真负责的施工人员,处分存在着渎职行为、不遵守相关技术规范的职员,如此能够发挥榜样的带头作用,遏止施工过程中不良现象的出现[3]。3.3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无论是何种工作,在其中发挥最关键作用的因素是“人才”,所以,施工单位必须加强高素质施工、设计以及管理人才队伍的培养工作。可以通过定期举办专家讲座以及组织专业技能培训活动等形式来切实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使其更加适应新时期水利水电混凝土施工工作的各类需求。施工单位要强化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与安全意识,并为职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鼓励职员开拓创新,积极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着的隐患,发动群众的力量,为混凝土施工项目献言献策。应当设立合理的薪资分层制度,将工作人员的工作业绩、工作量以及工作态度纳入薪资考核体系中,通过物质方面的鼓励来实现激发职员工作积极性、提升全体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目标[4]。3.4保障混凝土的质量应当做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工作,该项工作必须交由具备合法资质、科研能力过硬的建筑技术单位负责。需要控制搅拌工作的质量,在流动性较小的干混凝土搅拌工作中使用强制式搅拌机,而针对流动性比较大的混凝土,建议采用自落式搅拌机进行搅拌。搅拌工作具有一定的风险,因此要做好安全监督工作。混凝土铺筑完毕后,应当开展质量合格的日常养护工作,确保混凝土硬结过程中湿度与温度合适。一般来说,大面积混凝土的最佳硬结温度在20℃左右,湿度在95%上下。
4结语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单位应当做好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工作,施工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先进的科学理论知识,善于总结借鉴优秀的施工经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遵循各类基本原则、遵守技术规范与标准,从而保障施工工作的质量可靠。
作者:邹福华 冯是明 单位:江西省水利水电建设有限公司
第二篇: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应用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我国社会发展有着紧密联系,而混凝土施工技术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重要的部分,工程技术人员应加强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认识,科学、合理地应用,从而为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提供保障。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利水电工程;应用
水利水电工程对混凝土施工的要求较高,尤其是水闸、坝体以及接缝等环节的施工,如果混凝土施工质量较差,则会引发各种问题,严重影响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现对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其详情如下。
1混凝土施工技术概述
混凝土搅拌、运输、浇筑、养护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应根据该工程要求确定混凝土混合料,保证混凝土质量。目前,一般在施工现场采用大型搅拌机进行混凝土现场搅拌,以提高施工效率,但是混凝土搅拌场所与混凝土施工场所有一定的距离,需要进行运输,此时通常选用密实性强的运输工具进行运输[1]。浇筑混凝土时要采用专业压实机将混凝土压实,以保证其结构符合工程建设要求。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做好养护工作,根据混凝土实际情况予以维护,以保证混凝土质量。
2水利水电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
2.1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水泥是混凝土配制的核心材料,且混凝土容易受水泥水化热的影响,因此,应选择地热硅酸水泥等水化热不高的混凝土,保证混凝土符合相关工程质量要求。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时,要在保证强度的基础上尽量减小水化热的影响程度,且在保证混凝土正常施工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施工工艺,以减少混凝土变形等不良情况的发生,且配置混凝土时,注意控制给水量、混凝土凝固时间。制作混凝土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步骤进行制作,并做好混凝土相关指标的试验工作,只有混凝土的强度、水化热、收缩等指标合格后才能投入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中。要采用专业灌型运输车运输混凝土,减少外界因素对混凝土的影响,如光照、雨水等,保证混凝土质量。2.2水闸施工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利水电工程中,水闸是重要组成部分,水闸主要分为上游连接段、中间闸室、下游连接段,其中,上游连接段有防坡、防冲槽,中间闸室有闸门、底板,下游连接段有消力池等,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合理地应用混凝土施工技术,以保证水闸质量。2.2.1水闸底板施工模型设计制作、钢筋铸扎、脚手架架设以及混凝土浇筑等环节是水闸底板施工的重要环节。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通常会为找平地基面、保护地基而将1cm厚素混凝土垫层铺在软土地基上,之后再进行水闸底板的浇筑,底板模型设计制作时,通常将模板架设在水闸四周,在地龙木的辅助下固定在木桩上。混凝土强度与浇筑部分相同且浇筑表面呈麻面状,同时在预制混凝土湿冷状态下将钢筋固定妥当,以预防在浇筑底板层面过程中发生沉降,并可通过采用铅丝帮吊和底板舱面脚手架来预防混凝土减料口面层的钢筋变形[2]。在浇筑过程中,注意确定好底板加工和灌浆的各项指标,以保证底板质量。2.2.2水闸闸墩施工闸墩中钢筋分布一般比其他部位要密集,其体积、面积等均较大,材质厚度并不大,使得施工难度较大。处理闸墩缝隙时,应根据其特点进行混凝土浇筑。如果闸墩中存在缝隙,则需要注意避开水的影响后再进行浇筑。闸墩建设中的闸槽混凝土浇筑环节的难度较大,也是施工的关键环节,一般应用预制门槽或预留二期混凝土一次浇筑的方式来浇筑闸槽。2.3大坝施工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2.3.1大坝分缝分块技术混凝土浇筑方法是大坝建设过程中常用的方法。建设大坝时,整个堤坝不可能一次性浇筑完成,而是需要分块进行浇筑,通常有通仓分块、错缝分块、纵缝分块等方法。通仓分块通常无需埋设冷却水管,但是通仓分块浇筑长度较大,如果温度控制不妥就会发生裂缝,且通仓分块浇筑面积也较大,机械化施工速度较快,因此要注意控制温度。错缝分块浇筑要错开竖缝,浇筑块并不大,无需接缝灌浆,不需要非常严格地控制温度。纵缝分块浇筑中,温度控制的难度并不大,其施工工艺也并不复杂。2.3.2接缝灌浆管路系统布置混凝土大坝接缝灌浆管理系统布置方式有盒式灌浆、重复式灌浆、缝式灌浆等。不堵塞管道而需要重复灌浆通常会采用重复式灌浆形式,缝式灌浆不易出现堵塞,纵缝灌浆中通常采用盒式灌浆形式。接缝灌浆中的压力一般为0.2MPa,接缝灌浆前应将代表性坝块的应用计算出来,且接缝灌浆中通常无需严格控制浆口灌浆压力。接缝开张度决定是否可进行接缝灌浆,接缝灌浆张开度是水泥最大颗粒的4倍,灌浆压力持续变大,缝张开度也不断变大,因此,需要注意合理控制该张开度。2.3.3接缝灌浆接缝灌浆是工程中重要的一项工程,但是该工程较为隐蔽,需要对其施工过程中的各个步骤进行严格控制,以保证施工质量。在确定接缝灌浆顺序时,应将水泥结石受力纳入考虑范围内,且在遵守先横缝后纵缝原则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综合分析,以确定合理灌浆施工顺序。2.4混凝土保养维护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后期,由于环境等因素对混凝土有一定的影响,容易发生各种问题,而一旦出现问题,则会影响工程质量。如若混凝土密实性较差,在雨水、高温等因素的作用下,钢筋会锈蚀,混凝土与钢筋的距离会变大,混凝土脱落的可能性增大,使得工程结构稳定性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工程后期,注意做好混凝土保养维护,注意控制施工质量,强化混凝土密实性,及时发现、解决相关问题,延长混凝土寿命。
3实例
某水电站为低闸引水式电站,混凝土浇筑总量为21万m3,挡水工程砼浇筑量约4万m3,发电厂房砼浇筑量约4万m3。该水利水电工程道路条件较差,选择袋装水泥。并放入了掺合粉,为了减少水化热的影响以及对碱骨料反应的抑制,还放入了硅粉、纤维材料,并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如表1、表2。该配合比使得混凝土的耐久性、高效性均得到有效提高。在该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优化了施工工序,先用平层浇筑方法施工,再用塔吊式皮带运输机和供料进行运输,且先进行软垫层浇筑,完成平仓后再进行振捣。在浇筑仓位四周混凝土时,振捣时发生钢筋下表面与砂浆分离,施工人员实施了二次振捣,并对振捣时间进行控制,有效解决了该问题,使得混凝土质量得到保障。在混凝土施工完成后,其后期的养护主要根据季节特点实施水冷却、保温等养护措施,最终该工程的各项指标均符合相关标准,且没有发生裂缝等情况。
4结语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直接受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影响,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科学应用混凝土施工技术,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从而推动水利水电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杨朝霞 单位:河南省陆浑水库管理局
第三篇: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水利水电工程也在不断建设革新。水利水电工程是百年大计,在开发建设过程中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造成水土、鱼类、地质、气候等的破坏。本文在整理分析近期国内外参考文献的基础上,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分类归纳,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通过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优化生态环境核算评估、建立完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强化施工操作管理,控制工程建设的各环节等保护措施,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开发和减小生态资源的破坏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影响;生态平衡
1水利水电工程的作用
水利水电工程以水电能作为核心,将水的动能的和势能转化为电能供人类使用,除了发电外,还可以实现周围农田的灌溉、城市防洪、蓄水调水等多种应用。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建设起步较晚,1912年,云南石龙坝水电站建设标志着我国第一座水利水电工程的建成[1]。在能源危机的影响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下,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大规模兴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可循环利用给水利水电工程带来的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我国的水能资源开发水平在26%以上居于世界首位,因此,控制和减少流域生态环境破坏刻不容缓。
2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破坏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生态环境的结构复杂,涵盖了周围一切具有生命的物体及相关影响因素。水利水电工程由于工程浩大、施工时间长等多种因素,对开发施工期间会对流域的生态环境造成较大范围的影响[2]。尽管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给人类的生活和社会进步带来巨大的便利,但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仍然不可忽视。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和人类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断提高下,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具有了更为全面的认知,为保护的工程周围的生态环境,需要对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破坏情况具体化分析。2.1对水环境的破坏水利水电工程对流域河道进行改建的,改变了原有的水文环境,水体、水质等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工程建设以后,坝体和水库具有存蓄能力,在汛期蓄水防洪,在非汛期开闸泄水以维持农田灌溉、航运等正常的需求。在截留期间,库区内大量的水留存,对水质产生了多重的影响,水流流速放缓,使得水体的悬浮物充分沉降,对于改善水体的浑浊度和色度带来了便利的条件,同时,水中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呼吸作用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与水体内的电离子进行碳酸盐沉淀,避免了水质碱性较大,可软化水质[3]。然而,由于水速放缓会导致水体的自净能力下降,水体的含氧量减低,二氧化碳含量升高,浑浊度和色度的改善也使水库水底的光照度增强水温升高,促进了水底藻类植物的生长,容易导致水体的富养化现象产生。2.2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水利水电工程对周围生物多样性的破坏的主要体现在陆生动物、陆生植物、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四个方面,对于生物的影响有直接性影响和间接性影响两类。在对陆生动物的影响上,一方面在施工期间直接对陆生动物本身进行直接破坏,另一方面陆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受到破坏,赖以生存的土壤、植被、气候等发生变化,间接影响到陆生生物的生存[4]。在陆生植物上,工程施工直接对地表植物进行的铲除破坏,新建水库与外界的公路交通系统对原有的森林进行改造。在水生植物的影响以藻类植物为主,促进藻类植物生长,加快了水体的富营养化变化。水生植物以对鱼类的影响最大,水库大坝的建立切断了鱼类的洄游通道,洄游鱼类无法进行季节性的生长洄游,导致洄游性鱼类的数量减少甚至鱼种的消亡。目前,水利水电工程在解决洄游性鱼类的问题上,主要采取对洄游性鱼类进行人工养殖和人工建设洄游通道两种方式。除此以外,水库在下泄清水时,水势较猛,水流较快,水温较低,对鱼类的正常的生长繁殖造成影响。2.3对地质的破坏在地质影响方面,水利水电工程的兴建可能会导致地质结构发生改变,引发水坝地震、水库浸没和水库渗漏等。水库在大量蓄水情况下,地下岩层表面由于受到不平衡的重力和切力,地壳表层的应力增大,引起地质构造发生变化,从而加大了水库局部区域发生地震的可能性。同时,水库蓄水使得周围流域及农田的地下水位出现不同幅度的升高,随着水库水位的上升水库土体的抗强度能力相应减弱,容易引发水库土体塌方滑坡的可能。水流电解质和碳酸盐含量发生变化容易引起的土壤的盐碱化,水质污染导致随着土体渗透至周围流域,导致局部水体污染,水质下降。陆地的地下水水位升高,也提高了沼泽变化的可能。水利水电工程在土壤的影响可分为有利影响和有弊影响。在有利影响上,在汛期水库蓄水,对下流的农田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避免了农田在大流量降水下淹没;水流放缓使得土壤结构发生变化,更适宜农作的生长。在土壤破坏方面,水利水电工程促进了下流农田的沼泽化和盐碱化,地表植物的生长能力减弱,对农业种植产生较大的影响,导致部分农作物产量减少。2.4对小气候的破坏气候受到水循环和大气环流的影响控制,水库蓄水期间,水库周边的水分蒸发量明显增多,湿度增大,周边地区的降水量会明显增多,水库周边崎岖的气温、湿度和降水情况均与水库外围环境存在差异。水库大面积的蓄水,使得水面地表与大气辐射发生变化,破坏原有的地表辐射平衡状态,周边地区的雾气天气增多,形成水库周边环境的小气候环境[5]。
3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我国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水利水电工程对环境的影响,经过几十年的探索研究和建设经验,初步建立有生态环境核算评估机制和补偿机制,根据生态破坏情况给予评估恢复生态平衡。随着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不断开发建设,原有的评估和补偿机制已经已经无法适用于当前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的从涉及到施工的各个环节均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进行明确的要求,对于减少生态环境破坏,维持周边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3.1提高工程设计和施工人员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各个环节均在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提高相关人员的生态保护意识。在工程开发设计之初,设计人员应当对工程的合理规划、调度等方面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因素,在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利益的同时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要指标,尽量较少对陆生动植物和水生动植物的破坏,以最小的生态环境破坏换取最高的经济效益。政府及环境保护相关部门,定期开展对水利水电工程工作人员的知识宣讲和法规培训,了解生态环境平衡的重要性,帮助树立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深刻认知保护生态环境是每个社会公民应有的责任和义务,以实际行动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中。在工程项目的生态环境保护宣传过程中,需要借助相关法律法规或奖惩机制来约束相关人员的行为,鼓动广大社会公众参与到工程项目的施工监督中。3.2优化工程对生态环境核算评估水利水电工程对环境的破坏的主要有水污染、大气污染、植被破坏等,这些对环境的破坏需要较长的周期恢复。在水利水电工程的项目审批过程中,加强对水利水电工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的评估审核,要求对工程涉及的生态环境改造各个项目进行利弊说明,并用得出的利弊相关关系来分析该项工程的开发建设可行性。在生态环境损失价值核算过程中,依据各个影响因素进行评估,将工程对周边生态环境的经济社会效益与环境折损的相关关系进行梳理。在生态环境影响核算评估过程中运用多种评估方案,从农作物产量变动、恢复生态环境的人力支出、搬迁选址补贴支出、预防性支出等多角度进行全方面核算。根据核损评估利弊结果,科学性预测工程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的主要影响,合理选择开发水利水电项目,寻求最大的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3.3建立完善工程建设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的核算评估结果,综合分析项目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对生态环境破坏造成的损失,制定生态环境补偿方案。根据补偿方案提供补偿资金,在以往的工程项目失踪,补偿资金往往不能完全弥补工程对于周边生态环境及生态资源的破坏,这就需要当地政府和环境保护相关部门参与到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完善中,由政府部门直接参与生态环境补偿,补偿资金由政府部门进行统筹调配,在短期内未用于的生态补偿使用的资金作为未来生态补偿基金,由于未来恢复生态环境和资源使用,政府部门在参与过程中保证了补偿资金的使用透明度,将生态补偿资金真正落到实处用于生态环境的建设,通过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区、人工养殖鱼类、人工建立洄游通道等相关措施,使工程项目的生态核算评估与补偿机制相适应,最大程度减小对生态的破坏。3.4强化工程施工的操作管理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期间,制定周围生态环境监测方案,加强对周围环境的水体、土壤、地址、噪声等相关环境指标的监测,动态了解施工期间的生态环境变化情况,做好废弃物排放和处理工作,根据环境变化适当调整施工方案。根据工程项目的施工环境针对性制定环境保护措施,严格遵守项目工程操作规范操作,避免由于人员的不规范操作给生态环境资源带来进一步的损失。
作者:马霄航 邵楠 单位:南阳师范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第四篇: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对策
摘要:本文首先探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并深入分析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而提出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以供相关专业人士参考。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水电资源;生态环境;影响;对策
随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步伐加快,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明显,水电工程的建设和水电资源的利用所引发的相关环境问题已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因此,在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必须本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妥善处理好水电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在确保生态环境不受到破坏的基础上积极建设水利水电工程,从而形成水电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维护的“双赢”局面。从能源归属的角度来说,水电资源隶属于可再生能源的范畴。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存在“能源危机”问题,因而将希望寄托于开发水电资源上。众所周知,我国作为世界上水电资源较为丰富的发展中国家,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逐步推动下,水库功能不仅可以防涝防旱,而且还可以减少生态环境污染,节约其他不可再生能源。然而,就当前情况而言,我国水电资源利用率比世界各国要低,所以提高水电资源利用率是目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关键,这就需要专业人员从技术层面进行改进,解决水电资源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难题,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加大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从而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1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影响
1.1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陆地生态环境的影响随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推进,施工单位往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工程占地,这就对施工附近的植被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严重影响了陆生动植物的栖息场所,与此同时其工程建设中所排放的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直接流入河道,进而改变河道的物理性质,污染了河道两旁的动植物生存环境。除此之外,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产生的各种污染迫使大量动物迁移,导致施工区域内生态系统失衡。在河流周围,植被种类丰富,而受到严重破坏的植被使其生存环境变得糟糕,造成物种聚居减少,使动植物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和实施使得空气湿度增大,导致动植物生活范围缩小,被迫迁移到其他区域,因而影响了其生活习性。1.2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1.2.1对水文情势的影响水文与物种的分布具有某种密切的关系,水流影响物种的生存环境,而水生生物又与水资源变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河流、湖泊、干流及支流影响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水流特性决定着水生生物的活动与繁殖,所以水流是维持河流横向或纵向变化的主要因素。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势必对河流的水位、水流速度以及水量等诸多方面发生变化,而这些变化又很可能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对有些敏感性生物造成极大的威胁。1.2.2对水体水质的影响水库或闸坝在建成蓄水之后,由于水流速度对不同种类污染物质的净涤作用不同,因而对水体水质也造成正负影响。库区水体流速较慢、停滞时间较长,有利于水中悬浮物的积淀,进而使水体浑浊度和色度降低。与此同时,水库内流速缓慢,藻类植物活动频繁,通过其呼吸作用所释放出的CO2与水中的钙离子及镁离子相结合产生出CaCO3与MgCO3,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水体的硬度,减少水体因碱性过强而导致毒性增大的可能。水库在蓄满水之后,水流速度减缓,降低水气界面的交换率和污染源的迁移能力,所以复氧能力衰退,自然水库净化能力要比河流弱。加之库区水体置换率较慢、透明度较高,有利于水中藻类植物的光合作用,并在充足光照、适宜水温及丰富氮磷物质等诸多条件下,更容易产生水体水质的“富营养化”现象。1.2.3对水生生物的影响水库修建后,水流减缓,其中部分水域成为静止状态下的水体,从而为水中浮游藻类植物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水库流速降低,泥沙积淀后,水体的透明度增强,进而更好地实现水下藻类植物光合作用。大多数农田被淹没之后,土壤中的盐类物质得到进一步分解,分解后所产生的有机物又溶于水,所以营养物质在库区内积聚,为水中浮游植物的迅速增长提供较为丰富的条件。水库蓄满水后,阻断了水下动植物的游行通道,严重危害物种多样化,特别是鱼类、微生物以及水生动植物等诸多物种均可能由于通道拦截、水温流速变化和觅食产卵场所不适应等诸多因素的变化而受到巨大的影响,有些物种甚至逐渐消亡。
2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气候环境的影响
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往往会修建大量的蓄水池或者水库,在阳光的照射下容易出现水汽蒸发的现象,因而水库周围的空气都较为湿润。库区的降雨量减少,但其附近区域的降雨量明显增加。降雨时节的分布也会发生变化,地势较高且迎风面的库区降雨量增多,而背风面的则较少。具体而言,冬季水库表面温和,大气流的作用增强,进而使降雨量增多;夏季水温要低于气温,因而气层相对稳定,大气流的作用减弱,进而使降雨量减小。
3对生态环境影响所采取的有效对策
3.1培养并提升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要高度关注生态环境问题,充分察觉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此外,在规划、设计、实施和运行水利水电工程中,也要遵循相关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要求,确保在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同时,取得较好的生态环境效益。增强生态环保法律法规、生态环境知识的宣传,进而提高水电工程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的参与度。3.2构建并完善水利水电工程的影响评估体系加强并改进水利水电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工作,在水电开发项目审批之前,要系统地履行水土保护方案和环境影响评估的手续,完善各项法律法规,采取必要的政策引导,在分析和评估的基础之上,全方位地预测并监测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而更好地开发我国水电资源。3.3建立并实施生态环境补偿制度严格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建立并实施生态环境补偿制度。在预测评估生态环境影响的基础上,设置生态补偿、过鱼措施以及增殖放流等诸多措施,平衡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和水生生物生存之间的关系。如针对水电工程开发对河流环境的不利影响,施工单位在采用过鱼设施、自然保护区创建等诸多方式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增殖放流补偿机制,以避免水生生物种群的衰退。3.4进一步加强施工环节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性工作在建设大型水利水电工程中,要积极加强生态环境管理,开展施工区域的大气、水体及噪声监测工作,掌控好工程实施阶段内的生态环境状况;贯彻落实生态环境监理机制,妥善处理好施工区域的环境问题;综合整治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工作,积极完善施工区域的绿化工作,从而最大程度上地减少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3.5增强水利水电工程的运行管理力度科学地制定工程运行方案,统筹各界效益。具体而言,在制定工程运行方案的过程中,要优先满足城乡生活用水,充分关注生态用水,并兼顾其他方面用水。在满足城乡生活用水需求的基础之上,以环境效益为终极目标,进一步开展调度工作。依照水电开发环境保护要求、环境评估报告书及工程运行需要,开发人员应合理地制定生态环保计划,定期监测生态环境要素,从而为工程运行提供指导依据。3.6深入开展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及技术研究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技术人员应对流量泄放、增殖放流和分层水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采用有效措施来加强生态保护工作,加快研究新技术,如工程开挖技术、新型掺合技术、填筑标准等,进而降低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影响。4结束语综上所述,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努力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充分了解水电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严格遵循生态环境保护要求,从而使水利水电工程在造福人类的同时,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作者:曹杰 单位:甘肃省临洮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第五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研究
摘要:施工成本方面的预算和控制是做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关键所在,其不但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有着密切关联,同时也是节约国家对水利项目投资建设成本、实现施工单位利益最大化的基础所在。本文通过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成本的预算及控制标准进行简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成本预算及控制的有效措施,希望能够对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的提升和施工单位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实现带来一定帮助。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成本;成本预算及控制
引言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成本的预算及控制是指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在工程工期和质量得到确保的基础上,指导、监督、调节以及限制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消耗的各种资源和费用成本,让可能出现的偏差得到及时纠正,控制各项费用的实际发生额,使其能够处于计划成本范围中,以达到成本降低的目的。成本控制是工程施工的核心所在,但是由于水利水电工程是一项庞大且发展的系统性工程,想要实现有效的成本预算及控制存在很大难度。介于此,只有对其内在规律进行详细分析,通过合理的控制行为和标准,从而才能获得良好的成本控制效果。
1.水利水电工程成本预算及控制标准
1.1成本预算控制标准成本预算控制标准也被称之为预算定额控制标准,其是指由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相关部门,代替地方政府或国际所颁发的以预算定额为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的控制标准,但是这项标准很难有效的将施工单位的施工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明确的展现出来。一般在市场竞争价格相对于预算定额编制价格低,按照这项预算定额水平来当做标准,并不具备太大的实际控制意义[1]。就目前而言,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投资几乎都是依赖于国家,很多工程依旧还是缺少健全的管理体制,一部分专业性的咨询市场也大都存在一定不足。所以,预算定额就是国家分析和判断工程造价是否具有合理性、科学性的重要基础,相关建设单位也需要借此来对工程造价问题进行有效控制。1.2合同施工成本控制标准这项标准主要是将项目施工成本的控制标准定位为施工合同中的成本。它是以合同的形式为基础,而且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很多项目管理中都是运用的这项标准。而且合同的价格也被当成限制成本的价格,被细分成了诸多工序来实施,将各个施工对和部门的承包指标设置为切块价格以及工序单价,通过这种方法促使各个核算主体,能够主动的运用相关手段和方法来让其施工成本得到降低[2]。但是,由于经济市场中所存在的恶性竞争现象,导致合同中或一些单价施工成本比施工企业岁拥有的实际成本要低,从而也就造成施工或管理过程中,相关核算主体需要在其上付出较大的代价,而且还不能够有效降低承包指标。因此,这就导致将标准设定成合同施工成本,并不能够发挥出太大的作用。针对于这种现象,就需要向施工企业在中标之后,应先综合性的评价施工承包合同,对单价方面的平衡做到有效控制,当然,想要实现这一点可能会带来较大的工作量。1.3企业实物消耗控制标准所谓企业实物消耗控制标准,主要是指施工企业自身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所编制的实物量消耗定额,以此作为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实际施工成本控制标准。企业在中标之后结合水利水电工程实际情况以及企业实物量定额来适当的调整合同价,并借此标准来系统性的评价项目总盈亏情况和单价盈亏情况,然后将其当做各个施工单位或部门盈利、减亏承包标准。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管理和投标过程中,运用企业实物量消耗定额,能够让水利水电建筑承包市场上自由竞争转变成垄断竞争的模式得到一定程度展现,从而也就能够促使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管理和企业决策能够之间从传统的经验型逐步过渡到科学型、合理型[3]。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实物量消耗定额编制工作具有较大的工作量、较长的时间、较为广的涉及范围以及较为复杂的技术条件,它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保证能够具备一定的人财物、以及较高的技术和管理水平,由此也就导致中小型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很难做好编制工作。
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成本控制措施
2.1加强成本控制意识,促使承包风险得以降低首先,对设计变更工作做到严格控制,预防施工成本超过预算范围。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时,往往会出现很多因素,致使施工图纸的设计发生变更,造成工程量发生变化,让一些不可预见性的费用问题逐渐形成[4]。这些问题会对施工成本的控制造成非常直接的影响,介于此,应该将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及时制定好,明确规定变更和签证的权限范围,针对于一些设计变更问题较大的应先进行计算然后在进行变更,同时还要想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及时汇报,借此让其能够和水利水电工程实际需求相吻合,并从经济效益的视角来衡量其带来的利与弊。其次,对施工材料做到严格控制,对材料价格进行合理确定。在工程项目中材料费用在总预算中占据着很大一份比例,因此,不管是材料的价格还是数量,都会直接影响到施工过程中的工程造价。因此,必须结合合同严格控制材料的用量,对材料的价格进行合理确定,从而才能让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得以实现。2.2开展工程项目责任成本控制要科学编制及控制责任的成本预算,同时有效的约束各种成本行为,借助于和预算成本、实际成本的对比过程,对其中的问题做到及时发现,并对问题形成原因进行积极分析和研究,借此来得到相应的数据信息,并及时的汇报给相关决策部门,使其能够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完善措施,让目标成本的控制得以实现[5]。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项目在完工并进行决算的时候,应该将相应制度制定出来,并严格结合合同要求来进行,严格控制工程预算以外的费用,只有这样才能让各个单项工程的造价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倘若没有结合合同条款来进行,则定为违约,需运用核减费用的方法来实施处理。2.3加强质量管理,控制返工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促使工程成本提升的最主要问题就是返工现象,一旦发生返工现象,就必然会需要重新施工,从而也就形成非常高的成本。介于此,施工单位想要实现工程成本的有效降低,就必须对返工现象进行有效消除[6]。而预防返工现象的做好措施就是做到资源节约,其生产和管理都应该严格结合相关标准和要求,从而才能让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质量得到有效保障,让返工现象的发生率得以有效降低,甚至是消除。除此之外,建筑企业在实际施工作业过程中,应该时刻关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进度,保证其进度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同时还要确保工程的基本质量,这样才能让建筑工程项目形成相应的基础和保障,从而有效降低建筑企业的工程成本,促使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得以实现。
3.总结
综上所述,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成本预算及控制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所在,是让其经济效益得到提升的重要手段。因此,我国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应该对成本的预算及控制做到高度关注,让项目成本预算及控制工作能够得到有效落实,在让工程质量得到保障的同时,让水利水电工程成本的预算和控制,从而才能让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全面提升,使水利水电工程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得到进一步推动。
作者:谭神养
相关专题:婴幼儿营养食谱1688例 资产管理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