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校人才培养效果彰显党建工作水平
高校党委承担着把握办学方向、领导事业发展、维护校园稳定的重任,人才培养工作效果如何,直接反应高校党建的工作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才培养工作水平是高校党建的外在表现,它凸显着党建的工作水平和效果。人才培养战略的形成和实施反应党组织的决策水平和执行力。高校党组织是学校的核心力量,只有加强党的建设,才能统一育人价值理念,团结人才培养力量,整合人才培养资源,深化育人工作。也只有加强党的建设,始终把握人才培养规律,才能更好地将学生全面发展纳入育人体系,将教师的可持续发展纳入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将校内教育教学机构的长远发展纳入学校发展战略,全面推进人才培养工作。教育者素质的高低展现党建的工作力度。大学之大乃大师之大,人才培养重在教师,而教师的育人态度、个人素质有赖于党的培育。也只有富有成效地开展党建工作,才能使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科学态度内化为全体教师的精神追求,使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和人才培养观深化为全体教师的思想共识,使高质量人才的培养工作转化为全体教师的自觉行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彰显高校党建效果。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在于素质教育,而高校党建承担着为素质教育提供思想导向、组织保证和方法论指导的重要责任。只有发挥党建的思想导向功能,大力倡导专业素质与非专业素质并重理念;发挥党建的文化引领功能,积极构建文化校园;发挥党建的教育管理功能,统筹规划和整体推进素质教育,才能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高校党建与人才培养工作互动的理论考量
高校党建与人才培养工作的互动,是指二者之间发生的因任务和过程上所导致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交互作用。由于事物是不可分割的相互关联的有机体,其各部分是渗透交叉、相互联动的,如果经过整合,这个有机整体将大于各个局部相加之和。所以,发掘和把握党建与人才培养工作双向作用的区域或平台,推进二者互动,有利于实现育人效果的最大化。推进高校党建与人才培养工作的互动,必须找准二者的契合区域。“契合”指的是一种相称、适应或胜任的状态,源于互动心理学,强调的是双向的作用。这里,我们可将二者的契合分为一致性契合和互补性契合两个层次。其中,一致性契合是指党建与人才培养工作特征的一致性程度;互补性契合是指党建在某些方面的需求人才培养工作可以提供,人才培养工作在其它某些方面的需求党建可以提供。推进高校党建与人才培养工作的互动,必须把握其互动的基本要素。一是互动主体。党建工作的主体是干部党员、教工党员、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人才培养工作的主体是直接的育人者----全体教职员工,甚至包括相互影响者----大学生。所以,高校领导、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都是党建与人才培养工作互动的主体。二是互动维度。高校党建与人才培养工作存在的具有双向作用的契合区域,并不是二者工作内容的简单的交集或抽象的存在,而是具有三个维度,即制度、资源和行为。三是互动载体。主要是指管理、传媒、实践与课程。例如,课程载体能带动和营造互动的氛围,它直接影响着高校党建与人才培养工作互动的效果。
3高校党建与人才培养工作互动的实现途径
(1)明确互动原则实现高校党建与人才培养工作的互动,首先需要明确其互动的基本原则。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人”,是实施一切活动的根本因素和出发点。二者的互动必须从“现实的人”出发,充分尊重人的需要和个性,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互动的最终目标,把“以人为本”的原则渗透于党建与人才培养工作之中,贯穿于教育互动的始终。二要坚持方向性原则。二者的互动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大学精神,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决不能偏离轨道。三要坚持整体性原则。二者的互动,要求其育人目标要有整体性、部门及师生管理要有整体性,活动引导要有整体性,也就是说互动系统中的各要素、各环节要相互协调、统筹一致。四要坚持动态性原则。二者的互动必须着眼互动系统要素的不断运动变化,确立动态思维、建立弹性制度、实施和实现柔性化、动态化管理。
(2)把握互动主体实现高校党建与人才培养工作的互动,需要党政工团及全体校园人形成合力、齐抓共管。一要明确互动主体。重视和依靠“全体校园人”这支人才培养工作的主力军和党的建设的“抓手”,推进全方位互动。二要培育互动骨干。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模范带头作用,吸引更多的校园人参与互动。三要提升互动能力。强化互动主体的整体素质,打造一支系统有序的互动主体队伍。
(3)健全互动机制实现高校党建与人才培养工作的互动,需要确立二者相互作用的运行方式。一要建立和形成二者互动的动力机制。即,着眼校内各部门及校园人共同参与到互动中,建立和形成利益驱动机制;着眼隐形互动力量,建立和形成心理推动机制;着眼互动的执行力,建立和形成政令推动机制。二要建立和形成二者互动的运行机制。即,不断认识影响和制约二者互动的各种因素,明确确立二者的互动原则,依据二者契合搞好整体规划。三要建立和形成二者互动的保障机制。即,理论保障、组织保障、制度保障、经费保障、监督保障等。
(4)选择互动载体实现高校党建与人才培养工作的互动,需要选择和发掘承载、传递二者互动内容或信息的一切媒介。一要选择好传媒载体,增强互动的便捷性。它包括校园新闻网及校内BBS、博客、即时通讯平台与SNS社交网站、手机移动媒体等一切载体。二要选择好实践载体,促进互动客体的自觉内化。它包括活动载体、社团类载体、基地类载体。三要选择好课程载体,强化互动内容和氛围。它既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这个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也包括专业课教学这个思想教育载体。
(5)搞好互动反馈实现高校党建与人才培养工作的互动,还需要利用反馈信息适时调节二者的互动实施。一要厘清互动反馈的主客体。即,无论是组织者还是参与者都是反馈主体,承担收集、传递、分析、利用反馈意见和建议工作的就是反馈客体。二要明确反馈的原则。即,坚定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及时性与准确性的统一,意见性与指导性的统一。三要建立反馈机制。即,建立前置反馈机制,搞好调查研究和预案;建立中期反馈机制,动态地解决互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建立后继反馈机制,总结和评定系统运行预定目标的实现情况,继而制定整改措施并付诸实施,进青海职称一步实现高校党建与人才培养工作互动效果的最大化。
作者:王洪志 卢玉岭 单位: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