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 >

中印贸易发展论文

一、中印进出口贸易结构

印度对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有棉花、铜及制品、矿产品、有机化学品和矿物燃料等,这些多数都属于资源密集型或劳动密集型产品,而中国对印度出口的产品主要为附加值较高的工业制成品,主要是机电设备、化工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所占比重较小。从中印进出口商品结构对比分析来看,由于中国的工业化水平明显高于印度,中印贸易具有一定的互补性。与此同时,中印两国每年都购买对方一定数额的纺织、化工、生物食品饮料、有机化合物、食品等,这说明中印贸易具有明显的重叠性。

二、中印贸易存在的问题

1.中印双边贸易发展仍然相对不足

尽管中印双边贸易发展迅速,但中印两国贸易额和经济规模并不相称,这突出表现在中印贸易在两国贸易中的比重不高。目前,中印两国贸易中,贸易额较大的商品集中在矿产品等原材料、纺织品以及机电产品领域,品种较为单一,贸易互补潜力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两国双边贸易额与两国经济总量并不相称这一事实同时也说明了中印两国双边贸易发展的潜力和空间是巨大的。

2.中印双边贸易不平衡现象凸显

近年来中印双边贸易在扩大的同时,贸易不平衡问题越来越突出,中印贸易不平衡问题成为影响两国经贸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截止到2013年,中国对印度出口的商品总额远远高于从印度进口的商品总额,中印贸易逆差已经攀升到314.15亿美元。印度对中国贸易长期维持贸易逆差状态,且逆差额在不断增大,印度政府会通过提高关税或者是使用非关税贸易壁垒等方式,尽可能地将中国产品阻挡在印度国门之外,扭转印中贸易逆差局面。

3.双边贸易摩擦日益加剧

经贸关系发展的同时,中印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也不断发生。中印贸易摩擦形式较为单一,以反倾销为主且呈多元化发展趋势。20世纪90年代,印度对中国产品发起了第一起反倾销调查,此后印度对中国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的案件不断增多,成为对中国进行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从2009年开始,印度开始使用其他调查方式,比如反补贴调查,并重新使用保障措施手段限制中国产品对印度出口,贸易摩擦案件不仅数量多,而且涉案金额也逐渐增加。

4.高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问题

尽管印度已是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但是印度的贸易保护水平之高在全球开放经济体中还是位居前列。印度对进口商品征收高关税,因此中国产品在进入印度市场后成本上升,竞争力相对下降。除了征收较高关税之外,印度还利用非关税壁垒的贸易保护主义方法抑制进口中国商品。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的存在无疑是国际贸易中的一个重大障碍,毫无疑问,印度高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必然制约中印贸易的发展。

5.现行贸易通道问题亟待解决

交通运输对于贸易的发展而言,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双方贸易中的运费。中印是邻国,应该利用两国相邻这一优势促进双边贸易的发展,但现实却是中印大部分贸易商品只能通过南中国海,绕道马六甲海峡,经过遥远的海洋运输,双边贸易中没有基本交通设施的公路和铁路相通,交通运输极为不便,这使得运输成本高,耗时长,风险高。高额的运输费用制约了中印传统大宗商品、农牧产品贸易,尤其是新鲜果蔬的贸易,这样不仅不利于发挥中印在农业上的产业内贸易的互补效应,而且也制约了中印贸易的纵深发展。

三、中印贸易问题成因分析

1.政治上互信度不够

中印贸易关系发展从表面上看属于经济问题,但是从根本上来讲是一个政治问题。一方面,一直以来并未解决的中印边界问题直接影响双边贸易发展。由于历史原因,中印边界从来都没有正式划定过,存在较大面积的领土争端。边界问题涉及到中印两国的政治利益,因此边界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着两国贸易的发展;另一方面,印度单方面认为密切的中巴关系会不利于中印政治关系的改善,将中国与巴基斯坦的正常的国家关系看成是对印度国家利益的威胁,可以看出中印之间的主要矛盾不仅在于经济贸易上的矛盾,而且在于两国一系列的历史遗留问题上的矛盾,这些矛盾尚未得到妥善解决,从而导致两国政府互信不足。

2.中印进出口商品结构差异

自2006年以来,中印双边贸易不平衡的问题日益凸显。这主要是因为中印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差异导致中国对印度的贸易长期处于顺差状态。中国海关统计资料显示,中国从印度进口的商品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对印度出口的商品多为附加值较高的工业制成品,最终印度一方获利相对较少。这种进出口结构使得印度产品在中国的市场有限,也较易产生贸易逆差。中印经贸结构发展的不平衡制约着中印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巨大的贸易失衡将会给中印两国的经贸合作带来障碍。

3.印度保护主义政策的影响

印度对中国的经贸战略中始终以赶超为目的,以竞争为主题,这是因为印度是一个具有大国意识的国家,一直致力于成为区域性乃至世界性大国,因此印度将中国看成是潜在的竞争对手,将赶超中国、成为世界大国作为自身的战略目标。不断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向中国学习引进外资、促进出口的经验的同时,侧重保护本国企业和市场,在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中对中国商品和中国企业频频设限,从印度高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中可以看出印度强烈的竞争心态。

4.印度经济结构的影响

印度的经济结构也是造成双边贸易存在诸多问题的重要因素。尽管印度对外开放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印度全面对外开放起步较晚,再加上政治制度等方面原因,使得印度对外贸易的广度、深度远不及中国。印度经济基本属于内需拉动的经济。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决定了印度对外贸易的规模较小。在启动对外开放时,印度的比较优势及外部经济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重点发展服务业的产业及贸易战略。由于印度国内轻工业发展不足,并且技术水平和基础设施都很落后,在制造业上不具有国际优势,因而通过工业的发展带动贸易的增长的能力受限。

四、促进中印贸易发展的对策

1.加强政治交流,增强两国互信

政治互信是中印双方经贸合作的前提,因此加强政治交流,增强两国互信是重中之重。中印两国应将一时难以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暂搁一边,逐步增加领导人以及商界人士的交流与沟通,使得双方认清两国关系的定位,就发展中印经贸达成共识,寻找适合双边贸易发展的新的模式。在增强两国互信的过程中,尤其要重视中印两国高层领导人之间的互访,通过高层领导人之间的交流和磋商,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贸易政策。

2.积极扩大产业内贸易,优化贸易结构

积极扩大产业内贸易,优化贸易结构是促进中印贸易发展的有效方式之一。因此大力发展差异产品,促进贸易结构升级势在必行。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与印度之间产业内贸易额不高,这主要是因为两国间的水平差异产品贸易额偏小,特别在高技术产品上的分工程度还很低。因此发展高科技产业,在某些领域形成技术优势,从而形成与其它国家的技术差异,促进以此为主的产业内贸易的发展。除此之外,还需加快对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技术改造。这样做不仅可以形成产品的在成本和价格上的优势,还能进一步增强产品的差异化优势,以满足中印两国消费者对产品不断变化的需求。

3.完善机制,应对摩擦

随着中印贸易额扩大,经济合作不断发展,两国的贸易摩擦和纠纷将是无可避免的,因此问题的关键在于采取何种方法解决。中印两国必须制定一系列的法律规范,使中印贸易摩擦的处理有法可依。中印两国政府应积极磋商,尽快缔结相应的司法协定,建立信息对称、透明化的司法制度,在出现贸易纠纷时,中印两国的商家可利用相应的司法制度解决贸易纠纷。这样才能使中印贸易摩擦从根本上得到妥善解决,避免因中印贸易摩擦影响两国长期的经贸关系。

4.构建贸易通道,充分利用邻国优势

目前中印贸易绝大部分通过海洋运输,路途遥远,极不便捷。遥远的运输路程制约着中印双边贸易的发展。交通运输的畅通是发展两国边境贸易的必备条件,一直以来的交通不便使得中印两方贸易进出口科技期刊人的利益受损。解决交通问题,将两国邻国优势利用起来,这就能使两国贸易成本大大降低。若中国西部与印度构建两带一通的路上经贸连接带,则中印经贸往来的便捷性便可增强,以此为依托可构建起连接两国的新的经济增长区域,这样才能真正促进中印经贸发展。

作者:任蕾 李亚 单位:郑州科技学院


    更多行政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中印贸易发展论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xzgl/164019.html

    相关专题:黑龙江中医药杂志 论文提纲


    上一篇:眼科显微器的损坏原因及策略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