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 >

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研究

1高血压病治疗面临的问题及中医药治疗的优势

1.1高血压病治疗面临的问题

①现在使用的各类降血压药物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影响水、电解质紊乱,影响血脂、血糖的代谢,影响肝肾功能;②降血压过程血压病波动大,尤其老年人时常发生体位性低血压;③个体化差异大,许多患者即使测量血压病在正常水平内,但是临床症状改善不佳;④长期服用药物后容易产生耐药性,需不断增加剂量或者增加降血压药种类;⑤治疗过程中容易只重视血压病,忽略患者的主观感受,对症状的改善效果不佳;⑥忽视了非药物治疗的价值。

1.2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优势

①临床治疗时,综合患者全身症状结合中医理论的整体观念,辨证施治,避免了只注重降血压而忽视患者主观感受、症状的弊端;②降血压效果平稳、缓和,减少血压病波动;③不良反应较少,对机体的损伤较少;④无明显的药物依赖性、耐药性,可以长期服用;⑤中药现代研究,提示多种中药成分均能够作用于神经内分泌机制,从而调整人体内环镜[23]。

2中医对高血压病的认识

2.1高血压病的病因

齐放[4]认为,高血压病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病理过程,是由素体体质、精神、饮食、劳欲等多种因素交互作用所致。体质的阴阳偏盛或偏衰、禀赋不足、脏腑亏虚等均为发病的内因,过度精神紧张或强烈精神刺激是发病的常见因素。

2.2高血压病的病位

一般认为高血压病的病位在清窍,与肝、脾、肾密切相关。傅仁杰[5]认为,主要在肝、肾两脏,病位在肝,根源在肾。邓旭光[6]认为,高血压病的病位初起在肝、脾,继而影响心、肾,最终导致心肝、脾、肾诸脏俱损。

2.3高血压病的病机

中医历代医家对其发病机制论述各不相同,归纳起来认为高血压病是一个全身性的疾病,是患者阴阳、气血、脏腑、经络关系平衡失调,进而出现痰浊、瘀血所致[7]。一般认为本病以肝肾阴虚、气血不足为本,风、虚、火、痰、瘀为标,早期多以实证或本虚标实为主,晚期以虚证为主、虚实夹杂[8]。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严格区分病、证、症的概念,不仅强调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而且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等各种理论。如何辨别疾病不同阶段的特点,诊断疾病是中医理论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为治疗提供最直接的证据。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应根据患者不同阶段的特性,针对目前高血压病治疗的趋势,主张采取以西医辨病,规范治疗的同时,中医辨证,以期控制病情、减轻病痛,病证同治,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3中医分阶段论治高血压病

3.1高血压病前期

JNC7提出收缩压120~129mmHg(1mmHg=0.133kPa)或舒张压80~89mmHg为高血压病前期,指处于正常血压病和高血压病之间的血压病值,易进展为高血压病及出现相关并发症。高血压病前期临床表现有两种情况:①仅见血压升高而无临床症状,且未达到高血压病诊断标准;②虽然血压病升高,但未达高血压病诊断标准,且伴有头晕,头痛,面红目赤,失眠,乏力,肥胖等症状。高血压病前期病因多与饮食不节、久坐少动、情志失调等有关,其病机主要为“六郁”(气、食、湿、痰、血、火)[9]。高血压病前期和中医理论中的“未病”极为相似,“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高血压病前期如果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可降低高血压病的发病几率,但是针对高血压病前期治疗,西医主要以治疗性的生活方式干预为主,包括减轻体质量、减少钠盐摄入、补充钾盐、减少脂肪摄入、戒烟、戒酒、增加运动、减轻压力等。高血压病的发生时多种神经内分泌机制共同参与的结果,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中心曾尝试用降血压药(坎地沙坦)来预防高血压病,期望通过调节RASS系统来降低高血压病的发病率,其得出的结果并不能完全证明降血压药可以延缓高血压病的进展[10]。反观,许多中医药复方在调节神经内分泌上有其独到的功效,中医学提倡“治未病”理论和高血压病三级预防观点无形的契合更是提示中医药在高血压病前期治疗中应起到更重要的作用。基于“治未病”的思想,采用辨证论治可以明显缓解症状,减轻患者痛苦。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可以调整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包括中医非药物治疗的针灸、推拿、气功引导、药膳、穴位贴服、磁疗、足浴等都有良好效果,邓铁涛创的“浴足方”广为应用,能显著降低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如头痛、头晕、失眠等,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11]。有研究认为,非药物治疗在高血压病治疗中重要意义的有三个方面,其中包括控制高血压病前期及轻度高血压病,作为轻度高血压病前3~6个月的首选或基础治疗[12]。在高血压病前期,可利用中医学非药物治疗手段配合辨证治疗可减轻患者的症状,针对患者个人体质、发病原因及“六郁”病机,延缓高血压病进展。

3.2高血压病阶段

近现代医家认为,高血压病多以实证或本虚标实为主,其发病趋势逾趋年轻化。笔者认为原因是:①与情志相关恼怒焦虑,气郁化火,内伤七情可发为高血压病;②与饮食结构相关,如多食肥甘厚腻,平素缺少运动,滋生湿热,日久化痰生瘀可发为高血压病。高血压病在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无效(包括中医药治疗)或者已经达到药物治疗标准时,患者需要接受降血压治疗。根据中医学“标本缓急”理论,此阶段血压病不稳定为患者最突出的症状,应以控制血压病为最重要的目的。此阶段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的应明确3个方面:①辅助降血压,增加降血压药物的疗效,大量的临床试验证明在服用降血压药物的同时,服用中药复方可以更有效的控制血压病、减少药物用量。多种中药的有效成分有类似于西药降血压药的效果,例如:防己、黄芩、钩藤、益母草、赤芍、罗布麻具有血管扩张作用。远志、酸枣仁具有中枢性降血压作用。全蝎、地龙、钩藤、桑寄生具有中枢神经节阻断作用。川芎、当归、大蒜、赤芍、丹参、牡丹皮、前胡、五味子、茵陈、红花、三棱、藁本、白芷、羌活、独活等有钙离子拮抗剂类作用。葛根、佛手、淫羊藿有β受体拮抗剂类作用[1314];②减少降血压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化酶抑制剂药物引起的干咳、皮疹,钙离子拮抗剂药物引起的头痛、头昏、心悸,β受体激动剂导致的心动过缓等。例如:车前草、泽泻、益母草、防己、茯苓、桑白皮、蓄、茵陈、龙胆草、罗布麻具有利尿作用,可以治疗各种降血压药引起的下肢水肿;③治疗高血压病的伴随症状,包括耳鸣、失眠、心悸等症状,虽然此类症状西医无针对性治疗措施,但是往往此类症状可以引起患者血压病波动,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有研究发现,未经治疗的高血压病患者生活质量虽低于同龄健康人,但却高于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15]。高血压病一旦确诊后,控制血压病是治疗高血压病的首要目的。目前,治疗措施仍以西药降血压药物治疗为主,中医药治疗突出体现在增效、减轻不良反应,使患者能够更好的耐受降血压治疗,延缓疾病进展。中医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和“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根据高血压病过程中的具体病证进行辨证论治,有针对性的使控制血压病和改善症状想结合,有效的避免了降血压治疗中“只见血压病不见人”的思维方式。

3.3老年高血压病阶段

高血压病无特效治疗药物,患者需终生服药,长期服药的过程中出现若干问题:①降血压药物依赖、敏感性降低。许多高血压病患者病程久,需服用多种降血压药物,随着年龄的增大,动脉血管弹性减退,导致脉压差增大,体位性血压病变化大,患者容易出现晨峰现象和体位性低血压病[16];②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和人均寿命的增长,中国的老年病人日益增多,由于社会经济原因,多数老年患者与子女长期居于两地等各种问题,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容易出现情志失调的问题,进而导致血压病不稳定,研究表明高血压病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较正常人群明显增高[17];③因长期服用降血压药物,患者会出现心悸、胸闷、耳鸣、失眠等症状,测量血压未见升高。此时中医药治疗除了发挥增加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作用外,更需遵循中医学情志致病的理论进行辨证论治。高血压病后期病机以虚为主,有观点认为肾虚是高血压病病机关键,其认为目前临床对高血压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使升高的血压病迅速被控制,直接改变了高血压病的进程。高血压病的中医学病机由以往认为的肝为主演化到肾虚为主要病机[18]。总之,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功能衰退,出现的中医病机有如下特点:以肾虚为主,虚实夹杂证居多;变证丛生;病理产物壅盛;情志致病多见。针对高血压病发展到后面疾病的特征和病机发生变化,高血压病伴随症状成为困扰患者的主要问题,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后期应突出如下几个方面:①血压病水平不应过低,充分利用中医药平缓降血压的作用配合降血压药物,防止出现低血压病症状和血压病波动情况;②注重辨证论治,针对患者最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症状治疗,充分利用中医药综合调理全身症状的优势,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调畅情志;③注重补肾活血治疗,高血压病后期患者多年老,肾精亏虚,因虚致实,导致痰浊瘀血气逆。④注重非药物治疗,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高血压病后期患者可练习太极、气功能运动,通过吐纳、行气等方式调畅情志,疏经活络,延年益寿。

4结语

在当前高血压病的系统治疗中,中医学、现代医学起着不同但又相互结合的作用,现代医学的降血压效果明显,中医药降血压效果无特殊优势,高血压病治疗仍以现代医学降血压治疗为主。随着降血压病治疗的过程中一些问题日益突出,包括药物的依赖性问题、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患者生活质量问题下降等,西药目前无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中医药注重于整体调节的优势逐渐得到体现。如何合理利用中医医学论文集药预防高血压病、突出解决在降血压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伴随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在现代医学降血压治疗的同时,配合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成为当前研究主流。

作者:唐泽永 杨倩 孙升云 单位:暨南大学医学院


    更多行政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研究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xzgl/158770.html

    相关专题:战争史 证券投资


    上一篇: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培养路径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