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融入、创新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意义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融入、创新党建与思想政治建设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现实需要。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党的建设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就必须紧紧抓住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明确了新时期国家、社会、公民应当遵循的价值原则和道德规范,回答了高校应当以什么样的价值观来培养人的问题。也就是说,高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最根本的就是着力培养真心认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四有”新人。大学阶段是青年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只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融入、创新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建设,才能更好地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用主流核心价值观武装大学生头脑,帮助大学生扣好价值观形成链条的“第一粒扣子”,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解决好,使之从理想信念上、思想道德上、行为方式上辨得清是非、经得起检验,成长为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有益的人。
2.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融入、创新党建与思想政治建设是高校坚守思想阵地的现实需要。作为知识、思想、道德、价值的聚集地,高校是意识形态导向鲜明的坚强堡垒,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高校师生的价值观向来是社会价值观念发展的晴雨表和风向标,不仅反映社会价值观的现实状况,也引领并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走向。只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融入、创新党建与思想政治建设,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把“三个倡导”体现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才能让有文化、有知识的高校群体坚定理想信念、保持良好情操,让高校坚守住思想文化阵地,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创造者、引领者,进而在全社会发挥影响、示范和带动作用。
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融入、创新党建与思想政治建设是高校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现实需要。在社会大变革、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已成为各种思想文化交流融合,各种社会思潮交锋较量,各种信息资讯交汇扩散的地方。高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建设能否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事关办学的正确方向。高校党的建设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办学方向的基本保障,更是国家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力支撑。只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融入、创新党建与思想政治建设,让国家的主流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统领高校办学发展、支撑人才培养,才能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才能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鲜明特色,才能探索凝炼出富有时代气息和深刻内涵的中国特色大学精神。
4.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融入、创新党建与思想政治建设是创建高水平大学的现实需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建高水平大学始终是高校工作的永恒主题。高水平大学不仅体现在师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管理服务等硬指标上追求一流,更应在精神文化、校风和办学模式等方面做出独创性、引领性的贡献。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最持久、最深层的精神力量来自对崇高价值观念的共同认可,来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又吸收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时代精神。这就要求高校志存高远,遵循高等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广袤大地,汲取中华民族文化养分,高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旗帜,将之作为育人之本、兴校之基、办学之魂,使之成为创建高水平大学的深厚文化内涵和鲜明发展特色。
二、高校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与教育方面的现状分析
1.高校普遍存在“重教书轻育人”、“重智轻德”、“重专业教育轻思想教育”、“重业务轻党建”的倾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弘扬重视程度和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不够,缺乏科学有效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工作氛围不浓,实践操作上存在碎片化现象。
2.党组织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的引领意识和引领能力不强,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主动探索精神,价值观教育存在口号多、行动少的现象,缺少有吸引力、感染力的载体和抓手,教育实践活动的质量不高、活力不足,针对性、计划性、系统性和实效性不强。
3.在干部队伍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方面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结合渗透得不够,没有形成齐抓共管、融会贯通的工作合力,一些党员、干部、教师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核心带头作用发挥不突出,少数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职业情感与职业道德淡化,个别言行失范、学术腐败、不能为人师表,对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造成不良影响,教风、学风和校风建设成效不明显。
4.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往往依赖于权力和灌输,忽视了大学生主体性、能动性和差异性,一定程度地导致大学生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弱化,使其在多元的价值观念面前无所适从、左右摇摆;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脱离生活的倾向,表面上轰轰烈烈,却没有解决好现实生活中亲身感知的困惑和社会问题反映出的缺陷等问题,无形中加重了大学生对学校正面教育的逆反心理,为知行合一增添了难度。
5.在社会实践活动和榜样教育中存在形式主义,仅以小部分的优秀学生和学生干部为主体,进行热闹的“秀场”活动,忽视大学生社会实践固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降低了社会实践活动的内涵和质量,社会生活的导向作用发挥不够,同时也挫伤了一部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6.校园“软文化”缺失,整体文化氛围不够浓,文化内涵不够深厚,忽视大学文化对师生的价值判断、思维习惯、学术氛围、情感陶冶和行为养成的熏陶作用,缺乏凝聚师生的精神纽带,大学精神凝练和宣传不够,大学文化传承不够,文明风尚的感染不够,使师生在行为自觉自律中难以得到共同的价值诉求。通过以上的分析,更加凸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融入、创新党建与思想政治建设的紧迫性,同时也为我们思考和探索“引领、融入、创新”的工作理念和实现路径,提供了扎实的基础和重要的依据。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融入、创新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建设的实现路径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融入、创新高校党建工作
(1)强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融入、创新党建和思想政治建设的顶层设计。依托人才聚集和学科齐全的优势,发挥大学的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深入思考、论证和规划党建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密切关注政治方向、核心价值和师生诉求,基层党组织如何增强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能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到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管理服务的各项制度中;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推出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供学理支撑,以科学的顶层设计统领高校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弘扬。
(2)提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领导力。高校党委要深化思想认识,强化责任意识,落实政治意识、阵地意识,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保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方向,建立健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集中全校力量,统筹教育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制定切实可行的宣传教育实施方案,加强督促落实,积极构建立体化、全方位育人格局,以党风促政风校风、带教风学风。(3)发挥干部队伍在弘扬先进思想道德上的导向、示范和教育作用。在干部队伍建设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向,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好干部”标准贯穿于干部选拔任用、教育培训、考核评价、管理监督工作始终。在选拔任用中强化以德为先、改进作风、促进科学发展的用人导向;在干部培训教育中突出抓好理论武装和理想信念教育、党性教育;在考核评价中,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与政治品行一起纳入干部考德评德,引导干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工作、学习、生活和精神世界,以实际行动去为师生员工树立效仿和追随的榜样。
(4)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创新基层党建。把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战略任务落实到基层部门和教学单位,落实到党组织学习、服务、创新中,落实到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发展中,特别是开展创新党日活动、实施固本强基工程、抓实党风廉政建设等工作始终把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修养、践行核心价值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并将党建工作项目化、品牌化、有形化,以党建工作的实效引导人、教育人、感染人,使每个党支部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斗堡垒。
(5)在党员队伍建设中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加强和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深植根于党员的思想之中,使党员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保持高洁的生活情趣;注重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深入开展“优秀共产党员”推荐表彰活动,激发党员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引领风尚;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体现在党员发展工作的全过程,把大学生党员打造成排头兵和领头雁,同时采用结对帮扶等方式,做好传帮带,引领带动同学共同进步。
2.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融入、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建设
(1)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并在专业教育中舌头思想教育,增强教育的吸引力、感召力、凝聚力、针对性和实效性。改变说教式、植入式教育方式,结合社会现实,围绕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及疑点,以生动鲜活的社会生活为例,通过课堂教学、网络交流、形势报告、座谈研讨等方式进行分析和解读,引导学生客观理性评价当代社会中各种社会现象,使之从内心深处认同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明是非、知荣辱、懂感恩、能奉献。
(2)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文化建设。抓住精神传承的关键,注重在办学实践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同学校发展历程紧密联系,深入发掘学校独具特色、弥足珍贵的文化传统、历史、教育理念和价值追求,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校文化品牌建设结合起来,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培育与推广一批凝练核心价值、展现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营造健康向上的精神氛围和生动活泼、富有教育性的文化环境,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凝聚师生的精神纽带。
(3)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师德师风建设。高校要把加强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大问题来抓,建立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师成长的全过程,把遵守师德规范纳入学校教育教学重大环节管理过程,并作为人才引进、评奖评优、职称职级晋升等的重要指标。强化典型宣传,深入开展“三育人”标兵评选活动,重奖师德先进典型,形成践行核心价值观、弘扬高尚师德的浓厚氛围,引导教师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楷模榜样,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
(4)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实践工作。高度重视社会实践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作用,积极为学生营造实践教育、自我教育的氛围和环境,积极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参观考察、勤工俭学、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暑期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精心设计活动载体,完善“志愿服务制度”,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推动学校阵地与社会基地、校内课程与校外实践、校内教师与校外导师之间的衔接互动,使学生在社会生活实践的磨砺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传播者和忠实践行者。
作者:张庆玫 单位:沈阳音乐学院
相关专题:高分子通报官网 import ex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