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 >

农业技术合作团及报告书探索

摘要:中美农业技术合作团是第一个由政府组织的农业科技合作项目,为促进中国战后经济重建,国民政府向美国提出申请,希望得到美国的经济和技术援助。中美农业技术合作团在1946年6月开始工作。在对中国的15个省份地区考察后,合作团成员将考察成果和对中国农业建设的建议编成中美农业技术合作团报告书《改进中国农业之途径》,并于1947年由两国政府同时公布。中美农业技术合作团报告书是一个全面整体的农业建设方案,对农业体制、作物改良和农村副业的改进都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计划,虽然这个计划没能在大陆地区实现,却对农复会的产生和台湾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合作团开启了中美两国政府在农业科技领域的合作,增强了政府对农业建设的意识,对当代中国进行农业国际交流和农业建设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美农业技术合作团;农业合作;农业科技交流

中图分类号:F31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933219

1合作团的组建和考察工作

1943年,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在望,为进一步寻求国际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美国总统罗斯福倡导召开粮食会议,国民政府派出郭秉文、邹秉文、沈宗瀚和赵连芳等人出席参加。会后沈宗瀚参观美国农业,与美国农业专家交流心得,深深地感受到中美农业上的差距,他认为美国战时农业进步良多,有些技术可以运用到中国,中国要改进农业,首先要训练人才,建立自己的组织,并可以请求外国专家,协助中国设计和解决难题。在考察期间,美国专家对中国农业改进工作和农业问题很感兴趣,表示愿意合作协助。这也为沈宗瀚为中美农业技术合作团的建立提供了合作的契机。中国一直以来都以农业立国,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上占有一定地位,以1936年为例,中国当年的农产品输出总值为167,835,000美元,占全年输出总值的80%。输入农产品总值为66,776,000美元,占总输入值的23.9%,[1]美国则是中国农产品的最大输入国。农业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农产品出口获得的外汇可以用于购买外国的机器和工具用于工业发展。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中日战争持续了8a之久,经过战争的摧残,中国本就贫穷落后的农村更是千疮百孔,民不聊生。解决农业问题,逐步实现工业化,关乎到占总人口70%的农村人口的生存和生活,关乎国民经济最基础的部分。

2《报告书》的内容概述

中美农业技术合作团报告书《改进中国农业之途径》是双方团员的工作总结。全书共11章,每章报告都是由中美两方团员主稿,在整理好了之后,召开全体团员会议,由各团员尽量批评及修改,讨论通过。在编写报告书的时候,合作团随时与有关部门联系,如土地政策与地政署,金融与农民银行,研究教育与教育部,有时也请他们派员参加讨论,保证报告书内容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报告书公布后,引起了政府机关和学者的关注,它被农林部部长左舜生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好的文件”。报告书指出,一个国家农业建设的目标可以分为三项,增加本国需要的农产,如适合营养条件的食物、工业制造的原料、燃料、木材及外销的物资;提高农村的生活水准,如增加农民的生产能力,使农民获得利率较低的贷款,消费者所支付的农产品大部分为农民所得,使农民免于遭受不公平赋税、不合理的租佃条件和其他类似的剥削。使农家卫生、教育、生活、娱乐等都有进步;使农民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以长期保持其生产能力。为达到这三个目的,中国在农业建设方面,应该有范围广大和详尽的计划。中国的农产品出口,在战前占全国出口总值的70%,在战时中国农产品输出中断,一些国家迫于工业所需,开始使用替代品或转向其他国家输入。战后中国如果不谋求恢复战前市场,时过境迁,将更难恢复中国农产出口的地位,所以,目前中国急须增加外销农产的产量,恢复国际市场的供应。针对中国的需要,合作团认为,需要拟定一个全国性的农业实施计划,切实执行,树立永久健全的农业。在此计划下,根据全国土壤的不同决定生产作物、牧草和林木,使其适合自然经济条件。作物与牲畜的生产、作物与果蔬的选择也应该加以科学的指导。适宜于内销、加工制造、输入和输出的产品也需要适当的配合。直至将全国所有土地、水源、资金、劳力均加以充分利用,以达到“地尽其利、人尽其才、货畅其流、物济其用”的理想。

2.1物质方面

在物质方面,应该注意增加农业生产,如研究改良农业生产技术,指导农民采用现代的改良生产方法,使作物、家畜、渔牧、森林产品等品质提高,产量增加。作物生产是中国农民的重要工作,也是他们最主要的经济收益来源。全国人民的食物、衣着等大部分都由作物供给,战前40%的外销物资和主要的工业原料也来源于此。[2]几千年来,中国农民在种植一般作物和蔬菜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农业生产上有很多优良的方法。如果能够采用现有的农业科学知识,加以改进,可以使农业产量大幅增加。解决作物增产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水利、肥料、作物育种、病虫害防治和栽培方法等各个方面。健全水利设施、改良盐碱地、推行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注意水土流失,都能加强土地的合理利用,促进土地可持续发展,提高作物生产水准。使用适当的肥料也可以使农作物生产显著增加,全国使用量最多的为氮素肥料,其次是磷肥和钾肥。根据日本人在台湾的研究,在使用中国普遍使用的有机肥料后,再施加化肥,不仅可以增加经济利益,提高作物产量,也可以增加矿物质,提高营养价值。因此,肥料的推广在农民惯用的肥料的基础上,还须配合廉价的化肥,是目前的最好方式。作物育种在中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些优育品种可以增加产量10%~20%,普遍推广现有的改良品种,也可以显著增加农民收入,使中国所需的粮食衣料数量增加。因此,育种工作应该继续扩大进行,注意品种改良及抗病虫能力,从国外引进新品种栽培或杂交,也是品种改良的有效方法。

2.2经济与社会方面

农业经济与社会方面,包括有关农民生产农产品种类与数量,以及达到此目的的便利与环境等问题。农产利用和运销方面,由于交通运输不便,农民的食物消费局限于自产的农产品。在改善农产运销的同时,也要注意农产品的贮藏和加工技术的改良,以便于在运输的过程中避免产品的损耗,保持品质。为解决农产的运销问题,建议组织农村组织,对农产品进行集中贮藏、加工、包装、运输、资金周转和销售。此外,农民组织还可以为农村的学校、行政单位、生活水准、食物需要、卫生情形、社会风气等方面进行改进和提高。农情报告与市场消息上,农民的福利深受农产品价格影响,要获得市场有利价格必须适时调整农业生产,但农民普遍缺乏基本的经济知识,不会分析市场状况来为自己的生产做参考。因此,需要建立全国的经济研究所,负责进行物价研究工作,并健全全国农业推广机构将研究结果传达给农民,指导和协助农民进行农业生产。报告书还指出,作物、牲畜及市场情况的精密报告还可以让农业和工业相配合,成为国内外贸易调节的参考依据。

2.3农业改良材料的供给

报告书指出农业改良如果仅仅局限在改良农田技术,没有廉价易得的改良材料供给配合农民使用,很难收到改良的实效,农民也不能获得实利。农业改良材料的供给,按照当前的国情,先由政府提倡办理,奠定一定基础之后,再改由私人企业或合作组织大量生产供应。中国的小麦、水稻、小米、棉花、甘蔗等已有改良品种和苗木,且质量也比本土品种高,由于缺乏健全的推广机构,还不能普及。种苗的繁殖与推广事业分为三个步骤,由种苗场保存并供给少量纯种与苗木;由特约种苗繁殖场繁殖纯种与苗木;由大规模的种苗繁殖公司大量繁殖,普遍供应全国。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第一步的改良种苗保存与初步繁殖工作由农林部中央农业实验所及区农业试验场负责办理,并设立若干种苗繁殖生长,供应繁殖种子。第三步的推广工作由省县推广机构负责进行。

3对中美农业技术合作团的评价

中美农业技术合作团作为中美两国政府的首次官方合作,得到了两国领导人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然而不论从它的成立过程和工作成果来看,总体上是较为客观的。国共矛盾不断升级,中国内部的社会环境也不稳定,合作团成员在考察过程中也直接或间接地面对着各种不可预料的危险,即便如此,他们依然走遍中国包括台湾在内的15个省份,与各地农民交谈了解民生,听取各方意见,结合个人学识为中美农业技术合作团的任务交出了一份较为完美的答卷。它的报告书《改进中国农业之途径──中美农业技术合作团报告书》客观的描述了中国战后农业及农村社会存在的问题,为这些问题的解决也提供了短期和长期的计划。其中的某些建议也相当具有预见性,对后人研究中国近代的中美农业交流、农业科技、农业教育、农业体制以及美国对华政策等各方面的问题都是颇具价值的参考资料。

4小结

今天,中国农业发展已经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努力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建设节约型农业。并且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我国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问题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农业生产效率依然较低,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农业面临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依然突出,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耕地面积的减少、水土流失和污染严重等一系列问题尚未得到全面的有效的解决。要实现中国农业的现代化转型,必须加强国际合作,建立健全农业发展体制和推广机制。合理利用国际资源,进行自身建设。充分发挥人民的主观能动性,加强政府的干预与投入。从中美农业技术合作团以及农复会的经验可以看到,在世界范围内,国际合作都以一定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为基础。过度依赖于他国的帮助,虽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本国产生有利的影响,但只有自立自助,将外国的经验为我所用,从实际出发而创造出属于中国的中国经验,才能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之中,逐渐发展和完善自己,追求政治、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在全球化的道路中保持中国作为农业大国的地位,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农业科技进步与粮食安全贡献更多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陈卓勋.中国战后农业建设问题[J].新中华,1944(11).

[2]中美农业技术合作团:改进中国农业之途径──中美农业技术合作团报告书[M].上海:商务印书馆,1947.

作者:韩丛 沈志忠 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更多行政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农业技术合作团及报告书探索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xzgl/151335.html

    相关专题:宁波港口经济圈 刘奇 中国直销网


    上一篇:民航故障数据库系统设计探析
    下一篇:探微如何建构数字校园网络平台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