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的垃圾并不能有效循环降解,更不用说有些产品本身无法回收,如饮料的包装盒是金属和塑胶层层粘在一起,不可能真正回收。这使人类生态系统处于危机之中,需要在系统的源头寻找解决的途径,即不要浪费资源、随手丢弃,养成一种为人类及后代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而节约自然资源的习惯,这才是真正的社会时尚。这个新思维的核心理念就是绿色、环保、循环和零丢弃,这绝不是乌托邦式的理想主义。前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柴静制作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将残酷的现实摆在人们面前,随着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发展,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人类与大自然的矛盾日益显著。生态伦理学研究的就是将过去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延伸到人与自然之间的道德关系。西方生态伦理学奠基人阿尔贝特•施韦泽认为,“一个人只有把植物和动物的生命看的与人的生命同样神圣的时候,他才是有道德的。”作为自然的一分子,人类应该学会用尊重自然的态度取代占有自然的欲念,用爱护自然的自觉调节取代自然本身的演变,用保护自然之统一的情感取代瓜分自然的劣径,用对自然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取代对自然的统治与掠夺,用适度消费取代无度消费,用经济的有机增长取代盲目增长。
从生态伦理学的角度看,今天的产品设计必须做好三个方面。首先,树立生态和谐的理念。自然界孕育了人类,人类在征服自然的同时,要明确了解人类不是自然的主宰,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和条件。自然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整个生态系统中,丰富的生物种类占据着各自特有的生态位,相互之间形成互惠关系,任何形式的生态位缺失,都有可能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品设计师如果坚持为丢弃而设计的设计理念,一切设计都是围绕人类各种需求和欲望开展,那就意味着直接为地球带来无尽的资源浪费和大量不可回收的垃圾。森林砍伐、土地破坏、水源污染、动物灭绝,产品生产不断消耗自然资源,人类已经用完了地球三分之一的资源,而这是不可逆转的。其次要做到产品设计与生产的生态化。
设计师在产品设计之初就必须想办法避免破坏环境,节约资源,因此倡导工业产品的生态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产品设计过程主要通过使用符合环境优化的环保材料,采用减少性原则与先进技术提高产品性能,从而达到延长产品使用寿命、优化产品设计的目的。改变传统产品设计只关心产品的商业属性,改变物质资源在生产活动中加快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弊端,避免物质流通过程中的资源消耗与污染,考虑产品的处理与回收,努力推动产品循环利用,以最低的环境成本达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这是产品设计发展的必由之路。最后,构建全社会节俭自然资源与生态化生活方式的生态文明。生态公正是指使不同地域的当代及后代人都能获得其应得的东西。当代人在利用自然资源满足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要体现机会均等、责任共担、合理补偿,即强调公平享有地球、把大自然看成当代共有的家园,共同承担保护它的责任和义务。过度商业化的今天,无论是产品生产者、消费者还是设计师,都由于短期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对未来世代的关怀。为了人类永续发展,当代人应该有一种崇高的道德自律精神,慎重对待自己的行为。产品设计应该倡导一种节约型消费理念,树立环保意识,创建生态文明的消费理念。消费者选择购买一些可循环、可再生、简约的产品,保证舒适、朴素的生活方式。产品设计师在考虑产品成本、功能的同时应该选择可再生、可循环的材料,考虑产品的使用寿命,减轻对环境的反复无尽的破坏。
我国正处于经济建设发展时期,在物质文明富足的同时却缺乏理性的约束,文明发展伴随着自然资源的巨大消耗和无度浪费。无论是设计者还是消费者都缺乏整体的生态意识,利己主义泛滥导致对自然、后代人的利益以及公共伦理规范的尊重缺失,这已经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深入全面发展。美国设计师、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帕帕奈克说过:“没有道德的设计,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产品设计师在设计和生产过程中要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和自然与人类共存的生存法则,摒弃所谓“物质富足”是人类社会发展至高目标的思想,有效地缓解高科技下工业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冲突,从而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共同生存、平等进步。在党的生态文明建设大背景下,增强设计师的社会责任感,培育全社会良性、和谐、低碳、健康与持续的生态设计文明,对于实现美丽中国和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秦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