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 >

高校网络治理与健康网络文化建设

一、高校网络运用现状

时下,“互联网思维”“微时代”成为社会热词。新的媒介格局和传播形态,使得高校网络纷纷谋求创新之路,探索融合之道。高校网络阵地从传统的新闻网站、专题网站、论坛、BBS、贴吧、QQ等,拓展到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平台,适应形势发展,满足受众需求,形成互动融合的新局面。2010年,微博火了!这一年被称为“微博元年”。同年11月25日,暨南大学开通官方微博,首吃“螃蟹”成为广东第一所开通官方微博的高校,目前有粉丝126155万,发布微博6314条。微信,与微博同为自媒体下产物,属于社会化媒体,发展速度也非常惊人,影响力之强大。2014年4月6日开通的厦门大学官方微信,现有粉丝三万多人,发展迅速。同年10月9日,南方周末第三期中国高校微信排行榜发布,厦大官方微信以总阅读数92441,影响力值5706的成绩摘得周排行榜桂冠,成为本期排行榜中成长力最高的学校。迄今为止,全国已有317所高校以学校名义开通微博并进行了官方认证[1]。据统计,全国有1400多所高校开通官方微信。“两微”在高校网络宣传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越来越受到广泛使用和关注,得到师生喜爱。众多高校在“耕耘”好传统媒体时,也都充分利用新媒体,形成“共舞”的大格局,在加强意识形态工作中发挥了显著作用。

二、高校网络存在问题

(一)虚假信息泛滥,制度有待健全

网络是一种虚拟平台,普及得相当广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带给人们全新的生活体验。据2014年7月21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其中手机网民达5.27亿。互联网在我国得到蓬勃发展,对网民的生活形成全方位渗透。报告显示,学生依然是中国网民中最大的群体,占比25.1%,互联网普及率在该群体中已经处于高位。高校网络的匿名性,造就了网民可以大胆发言,网民数量如此庞大,素质却是参差不齐,容易受情绪控制,不能理性发言,传播谣言、散布谣言,甚至直接制造谣言,造成虚假信息泛滥,引发校园不和谐,对校园安全稳定的影响不可低估。高校网络信息涵盖范围广,每天信息量在大规模更新流动,难于做到全面实时监控。各高校在网络管理上相应制定信息审批制度,管理条例等,使得网络监管相对规范有序,但整体上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及要求,规章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网络应急预案不足等现象在一些高校普遍存在,有的相对严重,使网络出现的问题更多,更有甚者网络应急处置能力不足,难于应对或不能恰当应对突发网络事件。

(二)围观气氛浓厚,信息碎片化

超过八成网友认为“看客心态”是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的顽疾,其中认为这一心态“很普遍”“较普遍”的网友分别占63.7%和25.5%,仅有0.3%的网友认为这一现象在社会中并不存在[2]。在高校网络中,围观气氛也甚为浓厚,缺乏思想性,原创性不强,习惯于发表一些生活琐碎的事情或感想,对学校官方的网络平台关注度不高。笔者随机打开广东一所211大学新闻网,其一篇头条《梦想未来“任我赢”》,被置顶处理,发表于2014年12月16日,近四个月的浏览量仅有595次,评论为0。新形势下,尤其是新媒体快速发展,围观气氛很强的现象更加严重,冲击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另一方面,信息碎片化也充斥于高校网络之中。所谓信息碎片化是指人们通过网络传媒了解阅读非常多的信息,却没有深刻的理解和记忆,让自己了解的东西成为过眼云烟。娱乐化时代,高校师生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打发消遣,利用手机或者移动客户端上网的随处可见,随时可见,已经突破传统时空的限制,相发便发,想转即转,想评就评,很多是即时性的,未经过大脑深思熟虑的信息。“娱乐至死”甚至成为一些人的标配。如此导致诸多信息成为网络“垃圾”,不仅对师生需求没有帮助,反而成为一种负担。

(三)创新性不强,管理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创新是一个时代的最强音,也是社会发展的源动力和助推器。然而高校网络管理、网络文化建设方面的创新却有待提高。高校网络传播方式较为单一,传播载体较为传统,传播内容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和师生的需求,未能形成吸引力、关注度。打开各高校校园网主页或新闻网,不少栏目相似,缺乏新颖,有些更是更新不及时,内容陈旧,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栏目。同样,高校网络管理队伍素质也是参差不齐,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有待加强;有的高校网络管理人员少,队伍不稳定,承担的工作任务却相当繁重,甚至这还不是“主业”,而仅仅是“副业”,兼职干,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应付基本的工作,更谈不上创新。

三、高校网络治理对策

(一)加强制度建设,发挥“把关人”作用

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加强高校网络治理的重要途径。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高校网络制度建设,对高校网站分类管理和层级管理,建立完善强化辟谣机制,及时清理网络垃圾,净化网络环境。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提出的“把关人”理论认为,传播组织决定着什么样的新闻信息能够进入大众传播渠道[3]。高校网络治理中要充分发挥“把关人”作用,使之不缺位、不错位、不越位,当好“守门员”。同时,要区别对待高校发生的网络舆情,注重分类治理,合理引导,疏堵结合,以疏为主。

(二)加强议程设置,打通“官民”舆论场

网络是一个自由开放多元的空间,议题纷繁复杂、多种多样,不断吸引着众多网民的“眼球”,触动着网民的“神经”。高校网络治理要加强网上议程设置,唱响网上主流声音,引领舆论风向标。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大众传播可能无法影响人们怎么想,却可以影响人们想什么。2012年12月18日23:03分,@中大热点:发布长微博致中大学子“请中山大学推迟开学”,期间为广大务工人员返回高峰,导致返校火车票难买,请求学校推迟开学。该微博在网上爆出,12小时内即被转发五千余次,评论六百多次,迅速形成强大的“民间”舆论场,对学校形成舆论“倒逼”态势。此时,中大三校区学生会发起微博投票调查民意,跟进事件的进展动态。@朱孔军(中大党委副书记,实名认证微博)在“中大热点”发布长微博前一个小时便转发了@中大时区向学校发问推迟开学的微博,并向@胡不归之询问具体情况。校方一直密切关注学生的微博动态平台,及时召开会议进行研究解决。到12月21日下午,@中山大学发布寒假变更通知,一小时之内该微博被转发三千余次,热评三百多次。致使,整个事件从微博上发端到最终解决前后不到3天,65个小时。“这种学生和校方之间的良性互动,反应出新媒体时代社会管理的正能量。”中大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志安如是说。因此,高校网络治理要加强议程设置,主流媒体和官方要发挥正确的舆论引导,打通“官民”两个舆论场,关注和引导网民的公众情绪,使之得到充分互动,消除彼此的疑虑,方能化解网络舆论可能造成的潜在危机。

(三)提高师生媒介素养,发挥“意见领袖”作用

网络上信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与此同时,娱乐化、情绪化的喧嚣在网上此起伏笔。面对复杂的网络环境,高校网络治理要注重提高师生的媒介素养,使之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可以独立思考,理性行动。1992年美国媒介素质研究中心定义的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价能力、创造和制作能力以及思辨的反映能力。高校师生在网络中要加强新闻专业主义修养,提升信息识别能力,加强自律自省,客观公正地发言,有效利用网络媒介促进自身的成长。高校网络治理同时要注重培养和发挥“意见领袖”的引领作用,通过他们的影响力,引导舆论的走向。所谓意见领袖是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他们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的作用,由他们将信息扩散给受众,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2013年中山大学寒假推迟事件中,三个校区的学生会微博积极引领了舆论导向,充分发挥了公信力、意见领袖的作用,角色转换得巧妙,设置新议题,做好调研工作,为中大校领导决策提供参考意见。

四、高校健康网络文化构建路径

(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健康网络文化建设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12个词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它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提出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论述,提出确切的要求。高校健康网络文化的建设,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和指导,要像空气一样弥漫其中。要适应互联网快速的发展形势,主动和善于利用新媒体,抢占网上传播的阵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在网络宣传、网络文化、网络服务等方面,做好重大信息网上发布,积极回应师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有效引导网络舆论导向,传递正能量。

(二)打造高校网络文化特色品牌凸显健康网络文化建设

特色是一种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最显著的特点和表现,具有独特性质。在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中,特色品牌是赢得胜利的有力法宝。高校健康网络文化的构建同样应该致力打造自身的特色品牌,以此吸引师生的眼球,赢得社会的认同。高校健康网络文化建设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突出育人功能,凸显思想引领,立足服务定位,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推动网络特色品牌传播。厦大官方微信主打“厦大身边人”“别young学院”“故事忆厦吧”等品牌特色栏目,语言诙谐生动,形式新颖活泼,内容寓意丰富,引发许多厦大人集体共鸣,获得众多网友点赞转发。此外,还要适应形势发展,创作出适合新媒体传播、格调健康高尚、师生喜闻乐见的精品网络文化作品,从而掌舵好高校网络健康文化发展方向。

(三)加强高校师生网络道德教育净化网络环境

在人人都是麦克风时代,网络作为一个虚拟平台,人们可以在这里畅所欲言,无所顾忌。正是因为这种隐匿性质,导致了网民在自我表达时很少顾及社会规范、道德约束[4]。高校师生作为网民的一大主力,人数众多,鱼龙混杂,各种声音在这里自由表达。高校健康网络文化构建需要加强师生的网络道德教育,要坚持底线原则,加强自律意识和能力培养,提升自身网络素养,恪守网络道德,从而净化网络环境,构建网络诚信。诸如,在新生入学教育、平时的课堂教育、第二课堂等环节加强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使他们树立文明上网、健康上网、冷静思考、理性发言等意识和能力;发挥教师为人师表的作用,以其健康的网络道德教育和影响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只有这样“无论身穿什么‘马甲’,不管发表什么‘见解’,或者转播什么‘内容’,要做到有理性、有思想,不可‘起哄’,更不可‘走邪’[5]。

(四)形成校内外合力营造高校健康网络大环境

网络文化是人类现代文明的划时代产物,是一种以先进技术为驱动力的文化,具有极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曾指出:“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将拥有整个世界。”[6]这充分说明影响高校健康网络文化的重要性,事关高校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新形势下,互联网发展迅猛,新媒体、新技术层出不穷,高校网络治理任重而道远,应该形成政府、社会、高校等联动效应,形成合力。国家要不断完善互联网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使之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形成威慑作用,为高校健康网络文化建设提供法律保障。各种社会化的新闻网站、商业网站、专题网站等,不能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是要加强行业自律,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共同努力,高校健康网络文化建设才能够实现。高校要发挥在健康网络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加强队伍建设,发挥其中的引领作用。

作者:廖宇飞 罗佳蕾 高静宁 单位:广东培正学院 南方日报社


    更多行政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高校网络治理与健康网络文化建设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xzgl/150472.html

    相关专题:制冷 广东工业大学


    上一篇:教育技术研究新范式的创新与发展
    下一篇:微课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实践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