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反映地域性生产和居住生活方式的传统陈设
鄂南的赤壁,嘉鱼一带,以种植水稻、棉花为主,讲究勤耕作、多施肥、常除草、兴水利。而通山一带则多为山区,种植麦、薯、豆,具有“刀耕火种”粗狂型的生产遗风。鄂南林木茂盛,盛产楠竹、茶叶、桂花等经济作物。民间与劳作耕种相关的民间习俗非常之多,在《湖北民俗志》中记载就上百种。赤壁羊楼洞的茶叶,更是远销我国北方、外蒙古和俄国,也从海路运销日本、西欧。衣食住行,是民间习俗中丰富的篇章。
(一)厅堂类家具陈设鄂南地处江南,民间建房注重选址和朝向,传统村落遵循“枕山、环水、面屏”的理想模式,民间俗有“坐北朝南屋,子孙后代享清福”之说。鄂南一带依山就势,靠近泉水,建筑形制多为封闭天井式小合院。不同房屋有不同用场,建筑无论大小,均可分为堂屋、睡房、厨房、杂屋等,并讲究尊卑秩序。通城一带视正房为尊,由家长居住,晚辈则住偏房。堂屋是起居会客和礼仪的综合功能空间,具有规矩、严肃,又有一定的文化和生活气氛。自古以来,中国人向以能居高堂敞屋为荣耀和理想,即所谓“堂之制,宜宏敞精丽”。鄂南传统民居中可以窥见这样的居住理想,但是,相对于祠堂的厅堂类陈设,居住类厅堂陈设有相对秀气的尺度比例,小家碧玉式的精雕细琢,并且有三方面的特点。其一,陈列讲究规范化的对称性以及长幼尊卑的秩序性。堂屋的设计往往采用对称式的布置方式,堂屋家具陈设的中心是靠墙的翘头案,案前方八仙桌,桌两侧则配圈椅、扶手椅或太师椅。太师椅一般都成对放在厅堂正中,中间会搁置方几,高度与太师椅的扶手大致相近,用来摆放杯盘和茶具,也有两侧依次排列的满堂陈设,一般是四几八椅,表现出厅堂空间的严肃与传统尊卑礼仪的秩序性。其二,多功能灵活性和实用性。鄂南的传统民居建筑平面布局,以天井为中心展开,在面阔方向上一般为三开间或是五开间,甚至达到七开间。纵向延伸通常为两至五个天井。因此,厅堂处于中轴线上,是面相天井的半开放式空间。龙潭乡三班口村一位近八十岁老人讲述,过去房屋一间连着一间,俗有“下雨天串门不湿鞋”一说,而且厅堂往往是最为热闹的场所。厅堂成了半室外的家庭公共空间,是家庭生活中心。部分厅堂也兼具祭祀功能,具备与家族祠堂相同或相近的功能,会有一些临时性的陈设布置。如厅堂中间的八仙桌,是一件多用途的家具,包括拜祭时摆放食物,祭品;一家人围坐用膳、与亲朋好友宴聚、下棋,孩子们用作书桌;有什么室内外活动,可以凑合着使用。这样的方桌,一直到今天都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鄂南传统的古老民居中或是重修的传统住宅里,靠墙或者居中摆放,软木材质,虽然沉重,但是十分方便。鄂南博物馆藏有一特别的清代古茶架,据说也是摆放在厅堂空间中。体现了鄂南茶文化的生活民俗。茶架高1.5米左右,摆放在厅堂空间。茶架带有储物功能的抽屉,上面可搁置茶叶及茶具,中间段为木质茶壶,每一个部件进行精雕细琢,结构兼做装饰,非常实用。(图3)其三,雕刻工艺或精湛或略显拙朴的,题材丰富,兼容并蓄又有自己本地的特色的一面。如出现在厅堂陈设中的扶手椅有官帽椅和太师椅,在秉承明清家具风格的基础上,更具有简洁朴素,淳朴实用之风。鄂南地区出现的太师椅有整屏式与三屏式(椅背多为山字形对称格局,中间高两侧低,扶手从高到低)两种,靠背上的图案大多为“文戏武打”人物,也有雕刻文字图案,扶手雕刻则以植物纹样居多,也出现有草纹龙图案,浮雕兼透雕,层次分明,寓意多样。材质上相对而言基本都是本土生长的软木居多。因为在实际的调研走访中,很难见到名贵的硬木材质的陈设。硬质木材的家具陈设如紫檀、红木、花梨木等在通山博物馆和咸宁博物馆中都有收藏。
(二)厨房类陈设厨房的陈设与鄂南的饮食民俗相得益彰。鄂南民居中的厨房陈设,最典型的为灶台。这些灶台基本上是由农村的泥瓦匠,用田里的泥土烧制。通山湄港村古民居中的厨房灶台,临窗而设,灶台设置两口大锅,中间会搁置一个小的铁罐,用来烧水,做饭可以有热水,节约柴火,一举两得。厨房中往往还会有一个小火堆,靠墙而置,从房梁上掉下来一个竹制挂钩,可上下调节高度,设计十分便利,上面挂上煲汤的铁罐,或是水壶之类,不设置烟囱,煲汤或烤火的同时,柴火烟可以直接熏墙上挂满的腊制品。在另外一面墙上,往往会摆放水缸及碗橱(高脚),碗橱有竹制和木质两种,上部开门,下部移门,或者也有开门。有的为了避免碗橱受潮或是为了更好的采光的原因,被靠墙挂起来,与现在的西式厨房的吊柜一般。
(三)卧室类陈设鄂南地区的卧室类陈设具有江南民居陈设的普遍特点。卧室内的家具陈设有床榻,衣架,盆架、镜台、箱、柜和梳妆桌,并且多为新娘嫁过来的陪嫁物品。如红木四柱架子床,迎面门罩上雕有葫芦藤蔓,蝙蝠等图案,寓意多子多福,透雕图案之间还镶嵌有镜子,局部镶嵌大理石。其余三面围栏为细木攒接,形成各种灵芝纹的几何图案。架子床可以围合帐幔,顶部可以遮挡灰尘。还有拔步床。装饰繁简不一,雕镂,图形纹样具有吉祥内蕴和地方特色。来自通山县的一个洗脸架,朱漆雕花描金,透雕为文戏人物,实雕为花鸟走兽,四条柱脚是四龙含珠。鄂南博物馆的卧室场景中摆放有半圆桌,两张半圆桌拼成一张圆桌。实际上,半圆桌在晚清时期也在书房,厅堂空间中使用。半圆桌的牙条、腿部以螺钿嵌出美丽的纹饰,直腿,腿间有罗锅枨。造型华丽美观,高雅大方。半圆桌是江南传统的桌子类型,摆放于卧室床前,配合绣墩等使用,也可靠墙使用,桌面摆放工艺品、花瓶等。鄂南与安徽,江苏等地的陈设上有着一定的类似关联。但是在鄂南普通民居中厢房面积较小,靠墙搁置架子床后,只能在旁边靠墙加上方形八仙桌,另一面墙上则放置衣柜、箱等收纳家具。
(四)刺绣类生活用品陈设鄂南刺绣做工精巧、表现力丰富且立体感强,集中体现着“吴头楚尾”独特的民俗风情。刺绣的图案题材广泛,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所见的山水、动植物,几何图纹、花草瓜果、鸟兽虫鱼及人物等,经过夸张和概括的手法,手法多种多样,形成了特殊的装饰格调,多寓意吉祥喜庆、幸福美满、福寿平安和生活情趣。同时还赋予物体美好的想象意境,如绣花,象征美的事物和少女;绣鸟,象征自由和快乐;绣鱼,象征子孙繁衍;绣石榴,象征儿孙兴旺;绣寿字,象征幸福无边等。“喜鹊登梅”和“仙桃彩蝶”是民间最常见的图案。
二、鄂南婚嫁民俗影响下的传统陈设
鄂南民间传统婚俗具有喜庆、古朴和重礼的特点。湖北乡民大都沿袭了中原汉族的主要民俗,而鄂南在吸纳了周边地区相关风俗的同时,在某些方面更为复杂,融入了鲜明的地域特色。例如对待儿女婚事上,从议婚、订婚直至迎娶新人,相沿成习而又不可缺少的仪式竟达二三十种。在婚俗上重礼节的特点,产生了许多相应的嫁妆类陈设会摆放在家中。许多嫁妆属于地方特产,嫁妆一般是生活器具,如床、柜、台、箱、凳、桌、椅,桶、盆、盘,还有一些床上用品、衣服首饰、杯子等。诸多生活用具类嫁妆体现了母家对出嫁女的关怀,消除对新家庭的陌生感。从另外一个层面上来讲,嫁妆的奢华与否,也体现出新妇的经济地位,起到身份认证的作用。这些嫁妆一代代相传下来,如今已成为珍贵的文化遗产。笔者在鄂南一些乡镇调研中发现,一些古民居当中,依然有居住的老人,家里还留存着代代相传下来的嫁妆。其样式有的简约古朴,稍作纹饰雕刻,简练不繁琐。纹样大多为吉祥寓意,做漆饰处理。在咸宁市博物馆内,藏有许多当地的传统嫁妆类陈设。如清代贴梗匣,是联姻时,放置女方“草八字”的匣子,用于与男方合相,在婚庆民俗中是不可少的陈设物件。贴梗匣通体刷红漆,正面外拉的一对小门上雕有“福在眼前”的精美木雕图案,表面描金处理,装饰效果非常喜庆,匣子其余几方都是素板,呈现出民间朴素的一面。由于对婚俗中的茶俗礼仪的重视,茶壶也是重要的陈设艺术品了。鄂南每家每户基本都有瓷器茶壶,其中属珊瑚红描金茶壶色泽最为喜庆。能够在家中摆放瓷器的,都是经济地位较好的大户人家。诸如珊瑚红描金茶壶、珊瑚红描金耳尊、描金西瓜罐、四系盖罐等瓷器,伴随着嫁妆一起置办,摆放在家中,实用的同时增添喜庆,彰显地位。(图4)雕花礼担,是鄂南婚俗中下聘礼时放置鱼、肉、糖等聘礼的礼担,上面会披上红布,方些柏枝、红枣、桂圆、花生等吉祥物,贴鲜红双喜字送上。礼担一般是木作,鄂南因为生产竹子,传统的礼担也有用竹子工艺制作,体现了鄂南当地手工艺人就地取材,因材质用的民风,充满了鄂南乡情特色。抬盒,也是装礼品的木盒子,用来装新娘出嫁时准备的穿戴、铺垫、金银首饰、箱笼杯盖等妆奁。抬盒越多、越显富有。抬盒一般是木质深棕红,高一米左右,底部是个带框的大盘子,四周有围栏。抬盒的围栏及横梁都雕有图案,如“龙凤呈祥”,“榴开百子”“琴棋书画”“喜上眉梢”等,雕刻手法以透雕和浮雕为主,雕工精细,横梁左右两侧有圆孔,孔的周围也进行团花的雕刻纹样,抬杠从中间穿过,供前后两个人抬。(图5)
三、结语
鄂南传统陈设延续了当地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审美情趣、伦理道德观念的一个载体,是表达民俗文化与生活情感的角色。从本土角度,通过对鄂南的民俗与陈设进行初步的归纳和研究,补充鄂南地区的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理论研究上的学术内容,同时,对于丰富地域性室内设计的文化内涵和表现手法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汪艳荣 单位:湖北科技学院 艺术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