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 >

农业机械在山区的推广与应用

摘要:21世纪后的现代农业更加倡导农业机械化发展,它也成为了目前地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准。本文简要探讨了安徽省皖南山区在小型农业机械化方面推广与应用的基本概况和所存在问题,并探索了未来地区更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小型农业机械的积极对策。

关键词:小型农业机械;皖南地区;影响因素;推广应用;对策

安徽省皖南地区在新时期大力推广小型农业机械化发展,他们的总体发展思路就是立足于当地资源优势来发挥科技创新,充分开拓山区特色农产品生产,将农产品加工机械化作为首要突破口,主要强化机械化薄弱环节技术。在整个皖南山区推广成熟的机械化设备技术,确保山区内林果业、设施农业、初加工机械化等环节的相互协调发展。同时也要积极优化升级农机装备结构,积极快速提高农区机械化水平,有效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1基于小型农业机械化的皖南山区专项工程发展概述

皖南山区在农作物种植结构上具有明显的山区特点,他们所主要种植的农业作物包括水稻、油菜、茶叶、烟叶、果蔬、药材、菊花等等。该地区本着统一规划、因地制宜、重点突破、分步推出、再配合政府扶持和社会服务,构建了一套符合于地方农业发展行情的小型农业机械化体系。到2015年底,该地区已经初步建设完成特色农业机械化试验示范区10个,果茶桑机械化水平也已经达到50%以上,农技专业合作社注册数量超过500个,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在乡镇、行政村的全面覆盖。争取到2020年,包括皖南山区在内的整个安徽地区将建设完成特色农业机械化试验示范区超过42个。从皖南山区的主要农业机械化专项工程项目来看,包括了茶叶、山核桃、板栗、桑树等专项农产品的种植生产。以特色农产品为例,该地区就开展了基于特色农产品薄弱环节的机械化试验示范工程,以“一乡一品”工程原则,大力推广山核桃脱蒲、菊花烘干、板栗剥苞、蚕茧烘制、毛竹初加工、果树植保等机械化生产及初加工技术。强化对地方新型适用机械化先进技术的引进和经验交流[1]。到2015年底,皖南山区已经初步建成4个优势特色农产品薄弱环节机械化试验示范区,实现了对地方农机装备结构的调整和农产品生产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2小型农业机械化在皖南山区推广的影响因素

安徽省皖南山区由于整体发展受制于地理条件、耕作制度和种植规模等等内外因素,所以农业发展地域性特征极强,其小型农业机械化发展也被深刻影响,主要来讲体现在以下3点。第一,由于地理条件限制,皖南山区更适合于发展小型农机,而事实上地方小型农机相比于大中型农机保有量更多,在水田、耕地、茶园、林山和竹园中应用更加得力。可以看出该地区在多种农业种植经营方面都求小求新,例如对微耕机、小手扶、修剪机、茶机等小型机械的应用就非常广泛。而更由于地区地理条件影响,在山间耕作作业、运输等等农业活动中也更适合于小型农机发展。第二,皖南地区整体农机作业水平不高,这是由于当地山区土地规模较小且非常分散的地理特征所造成的。所以许多农户沿袭了传统家庭作坊式生产模式,这使得农机作业面积偏小且作业时间偏短,导致农机利用率变低[2]。总体来看,这不利于皖南山区土地流转,更不利于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和经济效益的提升。第三,虽然皖南山区比较适合于小型农业机械化发展,但整体来看地区农机装备总量还偏低,特别是受到地域面积和人口规模限制影响,田地整体平整度差、农机耕路也不够完善,农机总生产动力较比北方某些地区还有巨大差距[3]。

3小型农业机械化在皖南山区推广及应用的发展优化策略

3.1强化政府扶持力度

以发达国家过往发展经验来看,必须做到对工业反哺农业来弥补农业发展的弱质性,因此政府必须强化地方扶持力度,实现多元化投入发展。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基本导向、以工程项目投入为主要抓手、以乡村集体与农机专业化合作社为投入主体的多渠道、多层次特色小型农机基础设施建设机制。再一方面,政府也应该在新形势下努力转变观念,多多投入财政资金发展皖南地区小型农业机械化的相关研发、引入、示范、鉴定、推广和培训工作,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帮助农民在享有优惠福利政策的辅助下实现小型农机购入,例如贷款购买设备、享受政府补贴政策等等。通过政策拉动内需、保持皖南地区小型农业机械化的稳定向前发展,最终实现对地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全面提高。

3.2强化农机农艺有机融合

皖南地区要想快速发展小型机械化农机农艺,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就必须建立具有农业机械化技术特色的指导专家组,强化山区优势特色农产品的机械化种植,并扩大种植规模,建立以地区为核心的宏观调控指导。再者,也要加速制定适应于不同区域及不同农业产品的科学农艺标准,走规范化机械技术作业路线,提升地方农技作业的标准化水平,做到健全皖南山区小型农机化技术创新体系。最后,还要把初加工这一薄弱环节作为重点来突破,将农机农艺有效融入到初加工生产体系当中,进而提高它的科技含量和适应性,打造一套轻便耐用且节能环保的初加工农业机械化设备。

3.3重视新型服务主体培育

要鼓励和积极推动发展适合于皖南山区的特色专业性农业技术,再配合综合性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农业大户等等,建立具有示范性和共建性的专业农机合作社并重点扶持。在这一点上,要优先委托和安排合作社组织承担皖南山区的小型农业机械化新技术开发,推广优势项目,探索全新合作模式,进而达到对经营服务领域的全方位拓宽,最大限度强化山区优势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力度和规模[4]。

4结束语

皖南山区作为安徽省的特色农业发展地区已经初步具备了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发展规模及技术指标,当地还应该继续走适合于自身发展的小型农业机械化道路,大力发展地方特色农产品种植培育,利用小型农机将山区地理劣势转化为优势,全面推广农业机械化,最终实现山区农民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朱茂林.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农业信息,2016(8):21-22.

[2]梁景晟.泰和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对策[J].南方农机,2014,45(5):13-15.

[3]石永昆.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2.

[4]徐磊.肥西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2.

作者:徐庆辉 单位:黄山区耿城镇农机推广站


    更多行政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农业机械在山区的推广与应用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xzgl/140163.html

    相关专题:期刊论文发表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上一篇: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教学改革
    下一篇:医院档案数字化管理与质量控制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