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调推陈出新的物质文化———大学生社团学习型组织文化的表现形式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实践活动应该是合目的性的活动,也应是合规律性的活动。大学生社团作为丰富学生们课外生活、提高自身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其活动的开展应该讲求多样与精炼结合、新颖与价值并重。然而在现实校园生活中,许多社团活动形式化,枯燥无味且缺乏创新,既违背了社团创立的初衷,又不符合社团自身发展的需要,进而在社团发展过程中逐步被淘汰。讲求推陈出新,是要求在学习型组织文化建设过程中所有组织成员通过不断学习与创新精神,及时铲除发展中的瓶颈与障碍,不断突破与超越,将学习作为一种可持续行为贯彻于组织发展变革过程始终,推动社团活动创新化、特色化、精品化,从而创造有利于社团发展的物质文化。
二、注重团队合作的行为文化———大学生社团学习型组织文化的发展动力
“历史合力论”指出,每个人都对历史的发展进程产生现实的作用和影响,并且由于每个人的目的、需要不同,形成了力的“平行四边形”,从而产生了推动历史发展的合力。对于组织发展而言,要想发挥出最大的合力推动作用,必须将组织目标建立在个人目标一致的基础上,寻求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一致。在大学生社团组织中,学习的基本单位是团队而不是个人,然而由于社团参与的自愿性会导致个人加入社团目标的不一致现象,因此,学习型组织文化要求组织目标必须建立在个人愿景、团队愿景协调统一的基础上,通过正式培训、工作内容、非正式交往等形式培养团队凝聚力、向心力,通过团队的不断学习和反思,使组织内部所有成员树立起共同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将组织的所有力量凝聚起来实现合力的最大化。
三、强调自主管理的制度文化———大学生社团学习型组织文化的行为范式
开放、自由、进取是学习型组织文化的基本特征,“学习型组织理论下柔性管理的特点突出,倡导以文化为导向的管理,在文化管理上更强调人和效应,对制度的执行偏重灵活性”。同时,作为社团主体,大学生正在或已经形成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具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和自主意识,注重“以人为本”的自主管理可以使大学生作为组织成员以开放求实的心态互相交流,充分激发个体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形成上下级之间融洽和谐的合作气氛。此外,自主管理并非放任自由,而是让制度成为习惯的一种行为范式,将制度内化为大学生的行为模式,在有限理性的情况下,为组织成员提供决策方案和行动指南,提高组织快速反应、创造未来的能力。
四、重视系统思考的精神文化———大学生社团学习型组织文化的核心理念
学习型组织文化中的系统思考是对其他三个层面的强化。精神文化是组织文化的核心,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组织要想发展壮大,问题考虑的全面性、前瞻性成为精神文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学习型组织文化是不断深化认识的过程,要求组织建立在发展的基础上,立足于实际,引导组织成员观察事物要从局部到整体,从表面到本质,从静态到动态,从分析到综合,博采众长,扬长避短,不断深化对问题的认识,寻找组织适合的发展道路。同时,学习型组织文化要求其所形成的理性认识必须复归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在实践的过程中使新思想、新观念得以不断修正和补充,从而为组织发展提供正确的思想指导,实现组织效能的最大化。
五、创建大学生社团学习型组织文化的意义
文化通常指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看不见摸不着却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创建大学生社团学习型组织文化,对社团成员发展、社团组织建设以及校园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
1.创建大学生社团学习型组织文化能够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促进个体可持续发展。大学生在校期间,除了需要扩充自身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不断扩宽视野,积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通过创建大学生社团学习型组织文化,能够使大学生主体在参加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社团活动过程中激发潜能,提升个人的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水平,强化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有助于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激发学生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的创新活力,不断实现自我超越,为个人今后的人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创建大学生社团学习型组织文化能够提升组织认同感,增强集体核心竞争力。组织成员在创建大学生社团学习型组织文化过程中,共同参与集体活动,不断学习,努力实现自我超越,使整个社团逐渐生成一种共同的价值追求,从而进一步规范集体行动。大学生社团学习型组织文化涵盖了团体成员总的心理机能的所有行为、情绪和认知的元素,在提升组织认同感的过程中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外部适应、内部整合等问题得以解决,使组织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时能提升快速反应能力和决策能力,最终提高组织的核心竞争力。
3.创建大学生社团学习型组织文化能够繁荣校园文化生活,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大学生社团组织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校园的结构稳定性和资源共享性,大学生社团学习型组织文化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社团活动,使校园文化氛围更加和谐,可以有效地对学校的教育理念、培养目标进行宣传,充分体现出学校的教育特色,推动多层次、多元化、多样化的和谐校园文化的构建。
六、大学生社团学习型组织文化创建的途径探析
1.组织环境建设方面,搭建社团良好发展平台,优化社团组织发展环境。由于社团具有自主性和自发性等特点,学校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管理者,应建立健全学生社团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严把社团设立的审批关、社团负责人的资格审查关、社团活动内容的审批关,从整体上合理规划社团发展,数量和质量并重,提高社团建立的科学性,同时加大对社团的人、财、物的投入力度,提升社团发展的硬件水平。其次,教师对社团文化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教师可以结合社团发展特点,开展精品教学活动,将知识充分扩展到社团活动的开展中去,使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充分结合,为社团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2.组织成员发展方面,改善组织成员心智模式,鼓励个体追求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可以通俗地理解为人的心理素质和思维方式,并深刻影响人的行为方式和决策指向。大学生社团学习型组织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改善组织成员的心智模式,通过正式培训、工作内容、非正式交往等形式引导、鼓励组织成员有效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以开放的心态容纳不同意见。对于组织成员而言,改善心智模式首先是不断厘清并加深对个人愿望的理解,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其次是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克服社团成员参与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并设计出适合个人自身成长的发展规划,实现个人的自我超越。
3.组织管理模式方面,制度管理与自我管理相结合,实施扁平化管理结构。大学生社团所构建的学习型组织文化是通过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个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文化,是制度管理与自我管理二者的有机融合。这种扁平化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要求大学生社团组织将权利分散到组织的各个管理层次,下移组织的决策权重心,缩小组织的多层结构,让最下层的单位亦能拥有充分的决策权,尽可能多地参与决策,每一个人都能为组织面临的问题献计献策,形成上下级相互尊重信任,横向沟通合作的网状结构,从而充分激发社团成员的积极性、能动性。
4.组织目标设立方面,打造独特的精品文化,追求社团可持续发展。当下大学生社团建设中集中存在着社团发展失衡、追求目标迷失、活动内容重复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大学生社团组织的发展。社团发展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打造自身打造适合自身的独特的品牌文化,实现社团可持续发展。首先,社团组织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创新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有利于组织成员形成开拓意识、领先意识等先进观念,是打造精品文化的思想指导,其次,必须建立组织的共同奋斗目标,激发组织整体共同学习的热情,建立组织成员的共同目标、价值观和使命感,为社团发展提供不懈动力,建设高质量、高品位、高水平社团,最终实现以个人与社团的共同发展。、
作者:谷君峰 郝苏彤 单位: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