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融自由化、全球化是目前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运用金融创新推动金融业改革是金融市场深入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金融创新为金融业创造诸多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与以往不同的风险。商业银行作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先锋,在创新领域发挥着导向和牵引作用。面对金融创新所带来的新风险,如何完善风险控制体系并有效发挥创新优势,是当前银行业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金融创新;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F831.2;F224.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640(2016)02-0252-03
金融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发展水平的参考维度之一,其顺畅、安全的运行对维系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金融业深化改革的推进,金融创新已成为金融机构改革创新的重要方式。金融创新为金融机构带来了新的机遇与风险,银行作为金融业的四大支柱之一,进行金融创新势在必行,同时要承担愈来愈多的风险。
一、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背景
金融创新是指金融体系内部通过制度变革和技术进步等方式所产生的新的业务及新的交易形式,目的在于降低成本、获得盈利以及转移风险。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部分西方国家逐渐放松金融管制。在金融深化理论的指导下,许多金融机构突破传统金融业束缚,从市场、制度、技术和工具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金融创新自此表现出自由化发展趋势。步入21世纪,西方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又表现出许多新特点。首先,商业银行开始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更关注于客户需要什么、想要什么。例如,24小时全天服务,打破时间限制;居家理财,打破空间限制;全方位金融服务,打破行业限制;为客户建立个性化金融服务。其次,金融业表现出混业经营的趋势。自从20世纪经济“滞涨”时期开始,西方主要国家开始放松对金融业的管制,银行业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直接的业务相互渗透,形成了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的新局面,有效提高了本国金融业的竞争力。其他国家也纷纷效仿,放松对分业经营的约束,从而推进了全世界金融业混业经营的进程。第三,金融业的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创新通常是在法律、市场以及金融监管体系都相对健全的情况下才开始推进的,并且市场经济越发达,金融创新发展速度越快。我国金融业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几年来,正快速融入到世界经济的大浪潮中,发展势头迅猛。外资银行不断进入中国,使国内自有的商业银行面临巨大竞争压力。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如何在发挥金融创新优势时有效抵御和防范创新风险,对其将来的发展意义重大。
二、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动力及风险
(一)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动力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是指商业银行为达到当前经济发展的要求、提高自身竞争力,采取引入新技术、运用新战略等方式,在自身范围内进行的一系列体制机制、金融产品等方面的革新,最终体现为银行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以及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产品和服务方式。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有以下动因。第一,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果。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互联网业不断发展,信息数字化、全球化,打破了地理因素障碍。高端电子设备在银行业的普及是促使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的一个重要原因。高新技术的应用,使世界经济融为一体,消除时间空间限制,交易成本不断降低,有效扩大了银行业的市场空间,同时使客户进行各项业务操作时更为方便。第二,商业银行之间竞争的结果。商业银行间对客户源的竞争十分激烈。特别是高端净值客户,创造了半数以上的行业利润。因此,对优质客户源的竞争迫使商业银行不断推陈出新。例如,推出全天候理财、居家理财、网上银行等服务,扩大对私人的业务范围。同时,推出各种符合不同投资者需求的理财产品,用以吸引资金。针对高端净值客户,商业银行更是推出各种私人服务,在各方面最大程度地满足客户需求。第三,商业银行逐利的结果。商业银行运营的目的在于使其自身利益最大化。金融创新可以有效地为商业银行开辟新市场,扩大其业务规模,创造出强大的规模经济效应,从而扩充实力,吸引客户。第四,商业银行规避管制的结果。所谓规避管制,是指在不触犯法律的前提下,对行业限制以及法律规定进行合理回避,目的在于获得更多利润。由于监管部门对金融创新产品监管不够全面,银行会进行规避型创新对政策和制度加以规避。与此同时,监管部门对此也会不断建立健全相应制度,加强监督管理。这样周而复始,以推动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
(二)商业银行金融创新风险的分类
设计风险,金融创新设计与推行中的各种未知性使金融创新产品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带来的风险。设计风险来源于主、客观两方面。从主观上讲,风险来源于金融产品的设计者由于专业知识的缺乏和对市场的不了解,导致设计产品收效不佳。从客观上讲,风险来源于市场上需求偏好的变化,使供求不相吻合。市场风险,是指由于资本市场上资产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金融创新产品价格变动而带来的风险,属于系统性风险。金融创新的特殊性在于创新产品多为金融衍生品,受资产价格波动、社会经济周期、政治体制变革和自然条件变化等因素影响较大。信用风险,是指交易时由于双方中任意一方未能按时履约所带来的风险。传统的交易所交易是以标准化合约进行交易,有严密的交易制度,对投资者而言交易风险较小。而金融创新产品则不同,其交易方式多为场外交易,双方均承担信用责任,和场内交易相比有较大的信用风险。电子风险,是指由于计算机网络系统受到损害而引发的风险。
银行业电子化操作已得到大范围推广,网络金融的进步有效推动金融创新产品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一方面是信息系统自身在运行中出现故障的风险;另一方面是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风险。电子风险涉及范围广、额度大,一旦出现问题损失不可估量。操作风险,是指工作人员在业务操作过程中所发生的风险。金融创新带来的是全新的产品或制度,在我国没有先例,操作人员难免对业务流程、操作方法等不够熟悉。工作人员在推销新产品或办理新业务时,由于其对工作的不熟悉导致银行遭受损失。政策风险,是指由于我国政治环境的制约和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带来的风险。政策上,我国依然实行分业管理模式,对市场的开放力度不够。缺乏对金融创新的支持与法律保障,影响了银行业金融创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市场准入方面,即能否得到批准,何时得到批准。创新产品一旦不能得到批准,将失去市场先机,并且无法收回研发成本。
三、构建风险管理体系
(一)风险预防与评估
事前风险管理即风险预防与评估,主要关注对风险发生可能性进行估计,对考虑到的风险情形给予预防措施,并建立相应有效的风险预警体系。
1.提高银行内部人员自身业务水平
对从事新产品研发操作的人员定期进行业务培训与考核,使其熟练掌握产品内容与业务流程,并建立激励相容机制,增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专注度,最大限度规避操作风险。提高对网络安全的认识,在风险控制部门培养、组建一批具有现代风险管理理念、掌握现代化网络安全技术的专业人才,保证银行计算机网络安全。
2.建立风险管理数据库
信息不对称问题是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当中面临的最重要问题之一。面对信息不对称问题,商业银行应建立起有效的信息采集渠道,加强对市场、行业、企业基本情况的调查和研究工作。在保证数据有效性与真实性的同时,整合原始数据,并将信息进行加工,使其量化为有效的数据指标,建立风险管理数据库。根据风险管理数据库中提供的信息,设立风险预警系统。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设置合适的风险预警区间,并根据及时的市场信息不断对风险预警体系中的模型与信息进行修正,使其与市场情况保持一致。
3.对客户进行资信评级
针对客户的信用问题,商业银行应设立专门的工作组对不同信用状况的客户合理分类,对其信用等级、资信状况、是否具备完全行为能力提前做有效的调查并评级,尤其对资金关联程度高的客户与资信程度评级较低的客户要进行定期追踪复查,并把结果反馈到风险管理数据库。
4.创新产品风险分析
在金融创新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可以采用情景分析法,即对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隐患做出种种预计。例如:新的金融产品不被认可、新的理财工具无法推行、客户的信用度下降给银行造成严重的财务风险甚至瘫痪等。针对新产品的问题,商业银行可以组织专家组对将要发行的金融产品和理财工具进行可行性分析,其中包括市场的发展趋势和影响力、顾客的可接受程度和对价格的敏感程度。风险控制部门要参与到金融创新过程中,使风险管理与产品创新同步推进,不能简单把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唯一目标。
(二)风险监控与处理
事中风险管理即风险监控与处理,主要关注对正在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风险有效的识别监控并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以便于寻求应对措施。
1.风险的监控与识别
商业银行应设立风险预警系统,在重要数据节点以及危险地带设置监控点,整理出风险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监控环节。当系统预警触发时,根据所触发的风险等级对风险的影响进行初步区分。
2.避免唯模型化的处理问题方式
商业银行应该对市场的不开放性、金融创新所受限制、相关资产价格波动,社会经济周期影响,政治体制变革,市场监管、自然条件变化等因素做出重要性判断,运用风险评估系图法(识别某一风险是否会产生重大影响,为确定风险的优先次序提供框架),先行处理对其影响大且持续的风险。
3.建立风险紧急预案
由于风险的不可控性,当发生比较棘手突然的风险和不可抗力时,商业银行应启动风险紧急预案。根据风险紧急预案的类型及处理措施,快速高效地处理,以便控制风险的影响程度和危害性,并设置风险损失准备金,当风险发生时,使商业银行有一部分资金可以灵活支配,用于风险所造成损失的补救,以免扩大风险所带来的危害,使其蔓延成更大范围的财务危机。
(三)风险管理系统反馈与优化
事后风险管理即风险管理系统反馈与优化,主要关注对发生过的风险的严重性和危害度进行全面评估,并找到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出补救和改进措施。
1.综合反馈信息
将各风险监控节点以及风险管理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综合整理,建立反馈机制,打造银行各部门之间与外部市场情况之间的信息平台,便于银行各等级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并商议解决办法。
2.评估当前风险管理体系的运行效率
系统维护部门结合风险预警体系的运行情况,根据综合反馈的信息,运用评估模型对系统进行评估。通过有效性分析,找到信息系统的故障点,形成反馈报告,与相关部门一同对系统进行完善。
3.优化风险控制方法技术
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不断有新的金融风险出现。商业银行应打开风险管理思路,引进高端风险管理人才,做好部门内部技术培训,推进对新课题的研究。同时,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使风险管理能力跟得上金融创新的步伐,提高自身的风险控制能力。一定程度上来说,预防风险成本和补救风险成本相互之间呈反方向变动,将两者之和最小化就是将商业银行综合利益最优化。因此,针对金融创新风险的管理和控制对于商业银行而言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参考文献
[1]王彦红.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村·农业·农民,2008,(10):22-23.
[2]李健.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风险防范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0.
[3]潘鹏飞,张建群.商业银行风险控制与管理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28):60-61.
[4]赵静琳.从案例分析看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J].职业圈,2007,(5):88-89.
[5]楚冉.金融创新去试下完善金融监管机制的经济学分析[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
作者:王笑 单位:河南大学 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