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优化环境,整合资源,促使实验室高效运转
我校现有的临床实验中心按照“统筹安排、资源共享”的原则运行,形成了一个医护共建的多功能、综合性技能实训平台。平台下设外科技能实训室、五官科实训室、诊断技能实训室、急救技能实训室和妇幼技能实训室六大教学功能区。由于分科过细,一度造成临床和护理专业同时开课时部分实验室用房紧缺、部分实训室闲置的现象,极大的影响了工作效率。有鉴于此,我们根据学科特点重新调整了实训室的楼层分布,并根据需要增设了一些具有综合功能的实验用房,促使实验室高效运转。
二、分组管理,全员参与,调动管理员主动性
我校临床实验中心实行校、系两级管理下的主任负责制,中心行政管理归属教务处,教学科研指导由临床医学系和护理系共同承担。由于归口管理部门较多,使得人员的统筹管理较为困难。为了调动实验中心管理员的积极性,提高个人责任意识,我们对实验室的组织结构进行了调整,按照学科特点将全体管理员分成若干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由组长督促小组成员开展日常教学、实验准备以及设备维护等。这种分组管理的制度较好地调动了管理员参与实验室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重视人员培训,提高管理员专业素质
实验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实验教学水平的高低,而素质的提高需通过不断培训、加强学习实现[2]。因此,实验室主管部门应制订具体的培训计划,通过有计划地选派人员进修、在职培训以及学历提升等形式提高实验人员的学历层次或技术水平。同时加强外出学习成效考核,外出学习人员回校后需提交学习心得,并进行PPT汇报,以确保培训学习落到实处。
四、开展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加强学科间合作
随着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深入,实验教学的理念已逐渐发生了变化,实验教学的目的不再局限于验证已有理论,而是力图通过实验增强学生获取新知识乃至进行科技创新的能力[3]。我校原有的实验项目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这种实验内容单一,比较注重技能操作的规范性和熟练性,但割裂了技能操作与临床实际运用需求,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鼓励实验教师群策群力、团结协作、大胆开展整合性实验。比如,通过提供临床案例、模拟手术操作等方式让学生自行拟定和完成一些涉及多学科内容的综合性、创新性实验。这些举措,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全面测评了学生临床判断能力、技能操作水平、知识应用能力和现场应变能力,有效缩短了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的距离。
五、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促使实验室物尽其用
实验室开放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深化教学内容的需要,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实验室的资源利用的重要手段[4]。之前,我校实验室仪器设备虽然实行开放运行,但多限于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内容,并没有使实验室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改进之后,实验中心每天开放时间不少于8个小时,学生通过网上平台提前预约。在特殊时期,比如临床毕业生多站考试期间以及执业医师培训和考核期间,则实行全天开放。这种由相对封闭到全面开放的转变,极大提高了中心仪器设备的使用率,促进了实验室资源的物尽其用。
六、创建医护技能立体化网络实践教学平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临床医学实验中心建设过程中,我们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将实践教学资源、教学过程及教学评价三者进行了结合,构建了以主动式、开放式、交互式学习为特征的医护技能立体化网络实践教学平台。该平台按照符合学生思维的超文本结构进行组织,信息量大,且不受地域、时空的限制,不受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限制,适合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探索”,从而为学生发散性思维、临床综合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该平台还实现了实践教学资源的共享,可以方便所有需要者加以利用。
作者:彭晖 彭芬 罗满霞 单位:湖南医药学院医护技能实训中心
相关专题:电商对传统商业的冲击 海南大学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