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 >

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分析

摘要: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传统业务功能将无法满足高校发展及师生教学科研需求,这就需要高校图书馆不断改革创新,建立适应大数据时代的管理机制,而改革和发展关键在人力资源管理,本文就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如何开展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大数据;图书馆

高校图书馆是用于收集、整理、保存、传播各种文献并将其应用于教育教学、文化及科研的重要信息技术研究基地。大数据现已成为世界各国用于发展经济的新的“天然资源”,传统的信息存储技术和定量、定性的分析方法已远远满足不了高校师生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因此,引入大数据技术来解决供需矛盾势在必行。数据的研究和管理将成为高校图书馆员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改革创新是重要的,更是迫切的。

一、大数据对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进入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的业务功能有所扩展,在继承传统业务功能的基础上还需具备对馆内信息资源进行分析、总结的功能。因信息资源载体的多元化,如虚拟网络、计算机等,高校图书馆还需要收集各种音频、视频等,并进行整理和保存,同时还要整理分析读者信息、阅读数据等,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进一步完善业务功能。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将不断朝智能化方向发展,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工作由原来的手工操作逐渐转变为自动化操作,简单的人工管理逐步被先进的计算机管理所替代。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不但要掌握专业的图书馆基本业务知识,而且还需具备强大的数据分析、管理及应用等能力。很显然,大数据时代对高校图书馆馆员的素质需求是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新挑战。

二、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困境

大数据要求高校图书馆不但能够通过结构化数据了解现在客户需要什么服务,也能够利用非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深度挖掘高校图书馆与用户之间正在发生什么,以及预测和分析将来会发生什么,从而使高校图书馆能够找到更好的服务模式。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具备与之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但目前国内绝大部分高校还存在以下困境:

(一)高校图书馆现有体制机制

不适应大数据时代发展的需要高校图书馆多囿于传统的实体图书馆建设,以及纸质图书资源的管理维护,忽视或没有高度重视全面整合图书资源基础上的网络数字图书馆建设。缺乏外向型的信息管理机制,仅沉浸于内部资源管理、传统的业务流程和资源结构划分模式;缺乏与相关部门的合作,没有完全建立起面向用户快速反应的管理机制和以自动化为中心的新的业务模式。没有成立或成立了形同虚设的专门的数据管理机构,无法对数据进行管理,没有制定统一的数据管理使用政策,无法协调校内外与大数据有关的工作。管理体制简单落后、机制不灵活影响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二)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现状

不适应大数据时代发展的需要高校图书馆很多在职人员都是高校在改革发展中转岗或安置的人员,没有专业背景,有的年龄还偏大,他们业务管理水平不高,而且管理手段模式单一,甚至缺乏服务意识,有混日子的现象,这从根本上制约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效果。有的高校图书馆虽然引进了一些专业的人才,但因人数少或缺乏领导,形不成团队,处于单打独斗或被边缘化的状态,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现状与网络化和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是不相适应的,无法满足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发展的需要。

(三)高校图书馆现有人力资源

考核制度和评价体系不适应大数据时代发展的需要高校图书馆在管理体制上采取封闭式管理机制,竞争和激励机制不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依然蒙着“人治”的浓厚色彩,缺失公平竞争,吃大锅饭现象严重。传统的管理理念,导致工作人员只能采取低层次、消极等待的被动服务,态度不好,服务水平不高是师生常反映的问题。同时,考评制度和评价体系也很笼统,这使图书馆员在工作中没有危机感,更体验不到事业的成就感,对所从事工作的前途感到迷茫,缺乏明确的奋斗目标,从而失去进一步创新发展的主动性和动力。大数据时代要求图书馆员必须不断学习和创新,成长为复合型人才,而当前高校图书馆的考核制度与评价体系明显与之不相适应,束缚了人力资源的发展,不适应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发展的需要。

三、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一)建全适应大数据时代发展需要的图书馆管理体制

高校图书馆在大数据时代中呈现出两条发展轨迹。一条即是传统的实体图书馆建设,以及纸质图书资源的管理维护。另一条则是在全面整合图书资源基础上的网络数字图书馆建设。实体图书馆建设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而网络图书馆建设还处于探索成长期,高校图书馆要坚持两者的协同发展,建立起适应大数据时代发展需求的管理模式:实体图书馆抓素质、强能力、硬管理,为读者提供优秀的服务;网络数字图书馆抓创新、强团队、硬技术,为读者提供丰富的资源。这就要求高校完善机制,优化图书馆现有人力资源管理结构,新成立专门的数据管理机构,对数据进行管理,制定统一的数据管理使用政策,研究解决大数据的采集、存储及处理等相关技术问题,协调校内外与大数据有关的工作。

(二)健立适应大数据时代发展

需要的图书馆人力资源队伍大力培养能够运用大数据进行图书馆管理的人力资源队伍,是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工作的生命线。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培养大数据人才。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取决于拥有数据的规模、活性及对数据的捕获、过滤、分析、挖掘和利用能力。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培养一批熟练掌握数学、统计学、数据分析等多学科知识的专业人才不仅是重要的,而且也是迫切的。二是引进高层次人才。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的发展需要跨学科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和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端管理人才。高校应加快引进信息化和图书馆管理的交叉学科专业人才和国外高端图书馆管理人才,利用高层次人才去指导高校图书馆馆员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管理工作。三是大力开展人力资源培训工作。高校图书馆应结合自身实际制定详细的人力资源培训计划,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切实做到根据工作需要开展各类培训,培养一支专业扎实、思想政治素质高的图书馆人力资源队伍。

(三)完善适应大数据时代发展

需要的考核和评价体系面对大数据时代图书馆的馆藏、功能和服务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须建立健全与之相适应的考核和评价体系,打造人性化人力资源管理。一要树立和提升绩效管理理念。高校图书馆绩效管理能否得到有效贯彻实施,必须要有与大数据时代特征相适应的先进理念作指导,充分体现信息化的特点,绩效评价引入大数据。高校图书馆实行馆员绩效评价结果必须作为图书馆人员任用、调配、职务升降、人员培训和激励的依据。二要科学设定馆员绩效评价指标。高校图书馆实行馆员绩效评价,要根据图书馆大数据时代岗位管理体系确定各类岗位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效果。高校图书馆岗位一般分管理岗、专业技术岗和工勤岗三类,由于各部门的工作性质和职能的不同、任务和工作标准不一样,馆员所从事工作在素质、能力、工作量等方面的要求不同,体现在绩效方面的侧重点和权重也应不同,因此,在制定图书馆人员工作职责和绩效考评指标体系时,应按岗位性质分类设计或制定不同的考核指标。三要认真开展馆员绩效评价工作。成立馆员绩效评价小组。评价小组成员除馆领导外,还应由部分馆员代表参加,馆员代表中有不同的部门、岗位,甚至不同的年龄或不同的职务等。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中,行为锚定等级评价法、目标管理法、关键事件法、360度绩效评价法都是比较常用的绩效考核方法。各种考核方法在实际应用中都具有各自的利弊和特色。各高校图书馆应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评价方法。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迎来了发展机遇,但也充满了挑战。作为高校教学科研等工作的重要服务部门,高校图书馆应积极探索适应大数据时代发展需要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建设一支优秀的馆员队伍,为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才服好务。

参考文献:

[1]秦红.浅析大数据时代的高校图书馆发展策略[J].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5(5)

[2]刘英飞.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的挑战与对策研究[J].才智

[3]李凤念.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受到的挑战及其发展对策[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4(3)

[4]罗桦.大数据时代图书馆传统读者服务变革的思考[J].信息技术

[5]汪斌.浅析加强高职图书馆馆员绩效评价工作[J].教育教学论坛,2015(21)

[6]廖梅英.大数据背景下的图书馆管理探讨[J].理论研究,2016(4)

作者:陈曼煜


    更多行政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分析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xzgl/128550.html

    相关专题:集团经济研究停刊 甘肃农业大学


    上一篇: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品牌建立
    下一篇:绿色生态建筑理论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