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 >

职业教育学历制度与资格证书的融合

一、“双证书”制度在职业教育领域实施现状分析

根据“双证书”制度的内涵和该制度对职业教育的要求,职业院校在不同专业职业技能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充分结合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大纲要求,使“职业教育的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达到“双证书”的实质融合。但是,我国的双证书制度是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实施的,在职业院校执行的效果并未不好,制度的实施方式有待进一步改革和探析。(1)制度表面化实施使“双证书”成为摆设。部分职业院校的某些专业懈于改革,懒于创新。在还没有深刻理解“双证书”制度内涵,没有透彻分析专业特征的情况下,仅从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计划表面着手,不做细致规范,只是笼统地要求学生毕业前必须获得相关部门的某类职业资格证书。这样,为了保证学生毕业前获得要求的职业资格证书而不影响学校的毕业率,对职业资格证书的选择和专业课程教学不能有效统一,处于教学结果与企业实际需求相分离的状态,职业资格证的职业相关性大大减弱。可见“,双证书”制度的出台不但对这些院校没有起到促进学生就业的目的,反而成了学校教学运行的一个负担,这不是“双证书”制度所期望的。(2)制度浅层次实施收效甚微。大部分职业院校认真学习贯彻国家关于“双证书”制度的文件要求,也在其人才培养计划中融入了职业资格证书的课程。但其学历教育课程体系和职业教育尚未衔接和融合,目前的这种“融入”还是一种低层次的课程置换,只是把职业资格证书涉列的内容简单地嵌入到职业院校正常学历教育的课程中。“双证书”制度采用职业课程置换式的实施方式为学生在职业院校就认识职业、学习职业技能、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提供了便利,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起到了缩小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之间的差异的作用。但这种低层次的课程置换只是一种被动的制度实施,缺少对课程职业性的有效性研究,缺乏提升学历教育证书职场含金量的考量,更缺少对社会上拥有学历证书的职场人进行“进阶培训”的需求分析。可见,其还有很大的改革空间。(3)盲目的“考证热”影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落实就业准入制度、保证从业者素质的重要举措。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认真实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制度”。职业教育是一种就业教育,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就业之前同样要取得相应岗位的职业资格证书。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貌似谁持有的职业资格证书多,谁的从业选择性就大,就业机会就多。学生很容易受这种观点影响,出现盲目的“考证热”,继而花费大量的精力与金钱去考取各种证书。但事实证明,与专业关联度不大的各种所谓热门的证书并不能够帮助学生实现高质量的就业。这不仅浪费了学生的大量时间和金钱,还会导致部分学生对职业资格证书,甚至对职业教育学历证书的含金量产生了怀疑,极不利于“双证书”制度的实施,也有悖于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职业教育学历制度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深度融合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保证了就业人员的职业能力水平。以就业为目的的职业教育不仅要保证学历教育的教学质量,还要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持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就业人员。高等职业教育的“双证书”制度就是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改革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制度要求。高职院校要培养持有双证书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必须将职业资格培训融入学历教育中,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学习并掌握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职业与岗位的技术能力,完成上岗前的职业培训。因此,将职业资格培训融入学历教育中是“双证书”制度在职业院校有效推行的关键。

1.根据就业市场需求设置高职院校的专业

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毕业即就业,在“双证书”的政策要求下,毕业学生必须手持相关专业的毕业证书和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才能上岗。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和人才就业市场的岗位与就业需求来调整专业设置,推进产教结合,实现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

2.正确定位“双证书”制度下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我国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服务与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的实用型技术人才。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到社会工作岗位,高职院校必须按照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确定培养目标,按照持证上岗、就业准入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要求,将职业资格培训融入学历教育,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优化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在职业教育中要形成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培养核心的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学历教育与国家职业标准的衔接,强化学生的就业能力,全面实现学生能力培养。这样,社会发展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统一,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层次上就实现了职业教育学历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融合。

3.根据职业能力标准改革课程体系

课程改革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对学生进行职业资格培训,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水平和职业能力是高职院校的重要教学特色。如果课程标准不能适应职业标准的要求,职业教育的学历证书就无法与职业资格证书融通。“双证书”政策的高职教育要求学历教育的学习过程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的职业工作过程融合统一。将高职教育的学历培养过程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过程合二为一。依据职业资格鉴定标准,即产业发展和行业企业岗位职业能力标准所涵盖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要求,进行课程开发;在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中直接植入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内容,以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标准来约束教学内容;在教学中融入实践操作,通过实践进行课程内容的改革与修正;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实操实训、鉴定模拟、考核等环节都进行职业资格证书鉴定的情景重现,使学生在学历教育的学习过程中充分融入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的课堂,浸泡在近乎现实的职业工作岗位里,职业技能鉴定成绩直接与课程成绩互认和衔接。对高职学生而言,这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最省时、省力、省钱的途径和方法。其实现了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推进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也实现了学历教育的学习过程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的职业生产过程的融合。

4.根据职业能力要求改革教学方法

职业资格制度融入职业教育学历制度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首先,两种制度的融合需要改变原有的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比例,增加实践课程学时,提供更有利于职业资格培训的教学条件。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依托岗位实际,改革教学方法,采取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积极开展项目教学、任务引领型教学、场景教学等等。其次,无论是学历教育,还是职业资格培训,学生学习后都要到企业工作。职业教育离开企业就离开了生长的土壤环境,在“双证书”制度的实施过程中,离不开企业的积极参与。高职院校一定要推动企业接受在校学生顶岗实习,并与企业共同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有效途径。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将职业资格培训融入高职院校的学历教育中,需要加强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要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专业教师团队的技能水平很重要,他们必须拥有广博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丰富的操作经验和创新精神。所以,加大力气建立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实现职业教育学历制度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深度融合的必要条件。综上所述,职业教育领域中“双证书”制度的实施不应该是两种证书的简单互认,而应该是双方在知识结构、职业能力等方面的内涵互通。这种互通是一种良性融合,会从根本上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让职业教育健康、可持续地发展,并逐步建立起一个适应经济建设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

作者:赵惠怡 单位:大连职工大学


    更多行政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职业教育学历制度与资格证书的融合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xzgl/120401.html

    相关专题:供应链 长线投资技巧


    上一篇:压力容器检验中表面缺陷的思考
    下一篇:音乐艺术美的欣赏与启迪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