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危重病症类型,该病症的发病率较高,且具有较高的临床致死率。临床上以左心衰最为常见,单纯右心衰竭的发病几率较低。延缓以及预防心衰的发生,并缓解各项临床症状,是提高该病症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本次研究将以随机选取的2013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接诊的88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心力衰竭应用卡维地洛治疗的临床效果,现将分析结果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心力衰竭患者88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男27例,女17例,年龄24~75岁,平均(43.7±2.6)岁,患病时间2.7~17年,平均(5.4±1.5)年。观察组男26例,女18例,年龄22~73岁,平均(43.8±2.7)岁,患病时间2.8~18年,平均(5.6±1.7)年。排除标准:心功能分级在Ⅳ级以上,需要进行静脉使用正性肌力药物的患者、心源性休克患者、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的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比性较好。所有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目的以及过程、方法,其均在签署知情同意书的基础上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方法:①对照组:对患者采用强心、利尿剂以及血管扩张剂等进行临床常规治疗。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对患者采用卡维地洛进行临床治疗。从小剂量开始,初始用药剂量3.125mg/次;2次/d,之后每周调整1次用药剂量,直到病患达到最大耐受用药量为止(45mg/d)。以4个月为1个疗程期。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以及各项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疗效评价标准[3]:①显效:患者心率经治疗后70~80次/min,且在适当活动后未出现心衰迹象,心率平稳;②有效:患者经治疗后心率有所改善,且在适当活动后心衰呈阴性征象;③无效:患者治疗前后病情改善不明显或死亡。本次研究将以显效+有效计算总有效率。统计学处理:相关数据均录入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的对比:观察组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的对比:观察组各项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对比: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几率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心力衰竭的主要发生机制为神经体液因素的激活以及心室重塑,交感神经的过度激活会对衰竭的心脏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卡维地洛属于第三代β受体阻滞剂可有效阻止因交感神经激活所造成的各类不良反应、并可通过阻断α1受体来达到降低血压、减轻心脏后负荷的临床效果,从而有效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质量。另外曾有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卡维地洛也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液黏稠度,降低血栓的形成。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了卡维地洛。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6.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2%,观察组血压(98.6±7.2)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4.5±6.5)mmHg,观察组LVFS(27.2±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6±3.8)%,观察组LVEF(42.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4±2.3)%。两组对比,不良反应发生几率未见明显差异。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卡维地洛可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且不会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周书春以及韩建武等人的研究结果也显示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以及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发生几率较低。本次研究结果与其研究结论具有相似性。综上所述,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心力衰竭患者使用卡维地洛,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且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较低,具有一定的用药安全性,故值得在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工作当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宇锋 单位:吉林省通化市中心医院心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