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 >

职业教育影响力挑战提升路径

摘要:职业教育的影响力,取决于职业教育功能和价值的实现程度。提升影响力和吸引力,必须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优质社会服务、引领弘扬传播职业教育特色的先进文化三个领域协同加强。本文以东营职业学院为例,创新了“四方合力、四级推进”体制机制,探索双主体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按照“一条主线、两个课堂、三个对接”的思路,探索形成了“实境化育人”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有效提高了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实现了职业教育影响力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职业教育;影响力;挑战;提升

中图分类号:G71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290(2016)0001-0065-04

一、强化职业教育基本功能,提升职业教育影响力吸引力

提升影响力和吸引力,必须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优质社会服务、引领弘扬传播职业教育特色的先进文化三个领域协同加强。

(一)创新优质技能技术人力资源供给体制机制

创新政府主导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以提供优质人力资源是提升影响力的第一要素。山东省东营职业学院形成了政府主导,创新四方合力、四级推进、双主体育人的办学体制机制。实施集团化办学,组建了东营职业教育院校联盟、东营市图书馆联盟、山东省国家骨干高职院校联盟“三大联盟”,为提升影响力创造了体制基础。学院创设上下贯通的职业教育框架,致力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市政府主导下,初步建立了中职、高职、技师学院、本科基于专业接续连续贯通培养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学院与区域内中职学校合作,设立“三二连读”专业7个;与东营市技师学院联合制定了专科毕业证、预备技师证“双证互通”、合作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开设“五年一贯制”专业9个;联合烟台大学实施“3+2”高职、本科分段培养规划。学院实施“双师型”教学团队素质提升工程。出台《东营职业学院兼职教师聘用与管理办法》,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了50.5%。新增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学名师、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各1人,省级教学团队2个。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探索形成了“厚德强技、实境化育人”人才培养模式,建立起以基础课程为支撑平台,以岗位核心能力课程为重点,以拓展能力课程为补充和提高的“支撑平台+岗位导向”的课程体系。实施能力本位的课程项目化改造,建设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省级精品课程36门,完成和在研省级教改项目8项,其中5项获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建设优质核心课程83门。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100%。

(二)拓展增强服务区域发展的机制和能力

学院不断完善提升专业服务产业的契合度,围绕区域产业布局,完善专业结构,加强建设与主导产业相联系的重点专业。专业与产业的契合度进一步增强,产教融合更加紧密。学院拓展社会培训领域,创新并探索出“行业部门委托”培训模式,承接政府主管部门委托培训;实施“培训包”培训模式,面向区域经济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开展职业资格培训、企业职工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进城务工人员培训;创新新型农民“学历+技能”培训模式,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拓展继续教育与社区教育办学功能,实现了继续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共建共管共用综合性实训基地,东营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为地方企业服务有了基本的载体。

(三)增强区域文化影响力

学院积极打造文化载体传承区域文化,通过编撰《黄河口特色旅游文化》《黄河三角洲生态旅游》等著作让更多人了解黄河口风光,认识东营;学院在研究、挖掘历史文化的基础上,明确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办学定位,确立了“尊道贵德,敬业立人”的校训,形成了“学以致用”的校风,“知行合一”的教风,“修身修能”的学风和“定了干,不怕难,敢争先”的学校精神,凝练形成了“事业至上,工作为先;保障权益,民主正义;笃学尚德,崇扬真善;爱敬履信,协谐同进”的核心价值理念。学院积极融合优秀的地域文化、企业文化和职业教育文化优秀元素,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彰显了高校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文化品位,发挥了文化示范和引领作用,学校影响力不断提高。

二、提升职业教育影响力的主要做法

(一)准确把握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创新原则

1.政府主导原则职业教育的跨界性和多主体参与的性质,必须依靠政府的调控和协调以及政策等的支持。2.教育认知、产业发展、职业规划兼顾原则作为具有“跨界”特征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将教育行为、企业行为以及学生职业规划行为有机融合,因此要兼顾三者规律,切忌顾此失彼。3.职业教育校企共生共赢原则职业教育涉及企业、行业、学校和学生等相关主体,统筹利益相关者优势资源互补,以实现共生共赢。4.校企资源分享便捷原则利益相关者理论要求资源交易低成本化,对于校企合作而言就是要设计便捷畅通的信息、资源分享平台,完善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实现校企合作优势资源分享畅通。5.明确“三主体地位”原则“三主体地位”:坚持政府办学主体地位、坚持学校企业实施主体地位、坚持行业组织协作主体地位,责任明确,各司其职,协作一体,共同推动产教融合。搭建“四方合力、四级推进”职业教育体制框架。“四方合力”指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学校四方的密切协作和配合,具体运作中,“四级推进”指政府、学校、二级学院、专业团队四个层级,发挥各自职责,共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职业教育影响力。

(二)灵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结合专业和产业特点,依托重点建设专业,强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创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1“.现场—理论—仿真”人才培养模式学院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采用“现场—理论—仿真”螺旋上升式的人才培养模式。“现场”即现场认知、现场操作,主要是为了增加学生对设备、流程等的感性认识;“理论”即理论教学,学生通过理论学习,结合现场认知,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形成知识体系;“仿真”即仿真实训,接近企业生产过程的实训使学生掌握实际工作中的操作技能。2“.一线贯穿、两境相融、三层能力提升”人才培养模式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探索提出“一线贯穿、两境相融、三层能力提升”的人才培养模式,它是贯穿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一条主线,实现校内、外实训基地两个培养环境的融合;该模式的实施对提升学生的岗位基础能力、岗位核心能力、岗位综合能力有显著成效。3“.五融通、三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实施以物流项目任务和物流业务工作流程为引领的“五融通、三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学校与企业融通、学业与职业融通、课程与证书融通、学生与员工融通、素养与技能融通;实现通用能力、专业能力、专业综合能力的逐层递进。4“.技术+艺术,四段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影视动画专业实施了“技术+艺术,四段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即把职业资格标准纳入教学内容,实施技术与艺术相融合的课程改革,学生通过现场体验、基础搭建、项目实战、企业锻炼来提升专业技能。

(三)强化服务理念创新服务内涵

1.搭建科研载体、项目平台学院有效集成不同专业背景的科研力量,搭建科研平台,组建创新团队,通过人、财、物的流动和共享,提高了科研管理质量和效率。学院特别注重石油产业、生态农业等重点领域的项目研究,实现学术价值、经济效益和社会贡献的有机统一。2.发挥专业优势,服务产业发展结合区域经济和产业特点,学院对人才、设备、资金等科技资源进行了调整,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对计算机、物流、影视动画等重点专业的科研力量进行了整合,为东营市重大项目和关键战略领域的自主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撑,为区域产业升级改造和发展提供了优质服务。3.积极拓展社会培训学院探索出政校、行校、企校结合的培训模式,积极承担政府主管部门委托培训,以行业部门合作培训为切入点,重点抓好企业员工的岗前培训和在岗员工的技术技能提升培训;创建新型农民学校,搭建以学校为龙头,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有机融合的教学管理平台,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学历教育工作体系;开展社区培训,成立了东营职业学院继续教育与社区教育学院,建立了函授站和分校,初步构建起城乡继续教育和社区教育网络体系。

三、提升职业教育影响力和吸引力面临的挑战

(一)新常态的宏观背景

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项工作决策的基本依据。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必须主动适应新常态,谋划新格局,促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深度发展。结合新常态经济发展速度转为中高速增长和结构深度调整的基本特征,职业教育必须稳定规模,依据经济结构调整的趋势,调整专业设置,特别要依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规模、专业、质量等环节及时跟进;同时,学校要通过适度超前设置专业,来引领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与转型。

(二)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职业教育的基础,构建互联互通的教育体系是人尽其才的体制保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有赖于政府的宏观指导和协调,更有赖于职业教育系统的积极作为。职业教育要深刻把握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以及人的全面发展,从促进工业化、现代化、城镇化全局出发,从人的发展终极价值出发,通过体系建设保障人才需求的有效供给。

(三)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问题

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趋势是校企双主体育人。在校企双主体育人原则下,要结合各学校的办学特点因地、因企、因时的创新模式。(四)激活校企合作的内生动力内生动力是校企合作实施主体自发产生的深化合作、推动融合的原发动力,是双方实现合作的内在冲动,根本原因是利益,或各自所需异质性资源的获取。内生动力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校企双方的异质性资源具有互补性,通过交换可以给对方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二是校企双方的异质性资源具有实现交换的便捷路径,而且交易成本较低。职业教育影响力最主要的是人才培养的质量,而提高质量的根本途径在于校企联合培养,双方的合作机制必须是契约加利益型,这既要依靠政府的政策推动,又要实现互利共赢,这是市场机制的必然要求。

四、提升职业教育影响力吸引力的路径选择

(一)以产教深度融合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与区域内企业、行业、社区开展多样化合作,继续探索委托管理和购买服务机制、企业深度参与教育教学机制、行业指导评价和服务机制,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建立政、行、企、校稳定持续的良性互动关系,形成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激发“面线点”综合优势应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密切政、行、企、校四方关系,强化契约制度约束,凝聚四级合力;二是努力促进校企关系由单纯契约型向契约利益型转变,建立利益融合的校企共同体;三是在学校内部,探索适应职业教育特点的学校内部体制机制,探索专业实体化改造的职业教育学校新体制,推动校企、产教深度融合。

(二)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导向搭建职教立交桥

作为政府举办的高职院校,在区域现代职教体系构建中扮演着承上启下的角色,高职院校应发挥先导作用,加强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有机衔接、贯通培养实践;积极探索基于专业接续、课程衔接、学分互认、连续贯通培养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毕业证与技师证“双证互通”合作培养研究,培养更多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积极与应用型本科院校沟通协作,打通高职学生上升通道,探索和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三)以探索建立第三方服务体制机制为导向建立社会化服务机制

建立社会化服务体制和机制,通过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推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发展。社会化服务是产教融合的中介,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的机制选择,政府要加强政策支持,促进其发展。

(四)以服务区域发展为导向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能力

提升职业教育影响力,必须提高职业教育服务社会能力和水准。职业教育除了为社会提供人力资源,科技、培训服务同样是职业教育影响力的重要因素。区域发展对职业教育服务的短期需求体现在科技和培训服务上。高职院校应积极建设高效教科研平台,拓展深化校企科研合作,在技术改造和科技研发上为企业提供有效的服务;围绕区域产业发展,专业与产业的融合,推动区域产业改造升级。完善社会培训体系,拓展企业、社区、农村各类培训,依靠行政、行业、社区的力量,融合学历、知识、能力等培训内容,提升职业教育在区域的影响力。

(五)加强各类载体建设和创新,塑造文化引领、影响、融合高地

文化是职业教育影响力的重要因素,文化影响力的根本在于共建职业教育共有的精神家园,即,以职业意识、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为区域发展提供高素质高技能人力资源。职业教育文化影响力的基本思维是,挖掘——创作——渗透——引领,基本建设路径应当是各类文化载体建设和创新,建设文化高地。挖掘文化资源,形成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形态,其核心要素体现为开放性、凝聚力和自信心等价值形态。以职业精神培育作为灵魂,融合优秀的地域文化、企业文化和职业教育文化等优秀元素,打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提升职业教育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耿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1.

作者:刘立国 单位:山东东营职业学院


    更多行政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职业教育影响力挑战提升路径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xzgl/112809.html

    相关专题:微生物学杂志影响因子 供应链金融


    上一篇:智能化工程造价论文
    下一篇:高血压病中医单证型特点探讨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