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 >

谈藏区组画艺术思考

在这里,他给别人画画,也继续画自己的西藏。但是在美国的艺术语言环境中,缺乏西藏绘画的艺术土壤和心灵依托,他自己又无法真正融入到美国的艺术环境中。2000年,他回到中国,担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而《西藏组画》再也没有继续创作下去,这是因为美国的生活使得他不自觉地被西方绘画艺术所影响,“西藏”之前的样子已经无法重现再现出来。回国后的陈丹青,内心时刻存在着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与摩擦,他最终放弃了创作《西藏组画》,开始关注董其昌等人的山水画,并将这些“山水”如实地反映到画布上。从表面上来看,他用油画来进行中国水墨山水的再现是一种将中西方艺术进行有机结合的尝试;从深层意义上来考虑,他的作品是写生,也是反写生;既是一种传统写实,也是对传统写实质疑;既是一场艺术革命,也是一种反艺术革命,他的思想已经不仅仅局限在绘画形式上,他的绘画思想正在发生改变,正如他所言:“所谓改变,同外界的期望和自己的生活经历有关系。”他在用一种观念来投入更多的人文关怀。

一、《西藏组画》反映了质朴的形象和真实的生活

藏族题材的油画之所以拥有强烈的生命力,是因为其关注现实生活,能够给人们提供丰富而真实的美感,在这种美的形式中,让人们能够陶冶情操,启迪思想。社会对艺术、油画需求的根源所在,就是因为艺术可以通过具体可感的形式给人以启迪,让人为之动情。艺术就是为了对事物的本质进行表现。陈丹青的《西藏组画》能够获得广泛关注,引起巨大反响的原因就是因为作品从人道主义立场出发,真实地再现了生活,真实可信地描绘了藏族的善男信女,将人性12的本质显现出来。作品的最主要意义是对“文革”期间美术虚假、空洞和说教传统的颠覆,让美术创作重获生机并走上尊重艺术规律的发展道路。虽然后来在谈到《西藏组画》的创作时,陈丹青感叹这幅画所取得的美术史地位在他的意料之外。在谈论做理解者的观众时,科林伍德指出:“在一幅对特定素材进行描绘的优秀画作中,我们这些作为理解者的观众所看到的东西比素材中的更为丰富。”正是基于这样一个道理,《西藏组画》通过真实的生活感受,质朴的形象特点,产生了很高的艺术价值,给人们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能够让人们产生极强的兴趣,深入地去了解作品的主题和思想内涵;而且该作品形象富有美感,视觉效果极为强烈,这也满足了观众对于油画艺术作品的审美需求;在观众欣赏的过程中,也潜移默化地对观众的欣赏习惯和审美观念产生影响。对于藏族题材作品,观众表现出的赞叹并不是怀旧或者猎奇的缘故,而是这些作品流露出了艺术家的真实思想和情感,包含着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展现地域风光的油画作品有着独特的地域特色,所包含的人文景观丰富多彩,历史文化悠久绵长,民族精神内涵丰富而深刻,对一代代的油画创作者有着深刻的影响,使其从地域生活体验为基础,从民族人民生活中选取创作题材进行创作。陈丹青的《西藏组画》以藏族题材进行创作,也是因为西藏独特的自然人文环境符合油画创作的需求,能够满足油画创作对题材、色彩、艺术形象和意味的要求。而且藏族地区的魅力不仅仅是由于其自然地貌、风土民情所致,还在于悠久的历史文化、民俗哲学观念、对待自然的态度以及特有民族历史文化当中所形成的真善美的价值观念、去恶扬善的精神气度和人格化的人文精神。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以藏族为题材的创作也容易免除那概念化、符号化的倾向,如果用概念化的人文风貌来对民族精神进行演绎,就会使得艺术缺乏表现力,丧失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创作规律。对于油画创作者而言,这些都是需要深入思考的创作问题。

二、《西藏组画》“主题性”和“思想性”的淡化

陈丹青的《西藏组画》是其成名作品,在中国美术界引起了巨大反响,这是因为作者在绘画中展现了娴熟的绘画技巧和扎实的造型能力,非常到位的把握了西方传统写实油画的意趣。由于所展现的臻于完美的绘画技术,《西藏组画》被视为学习西方传统写实油画技术的最高峰,虽然该画缺乏当时社会所认为的主题性和思想性,但是人们却因其绘画技术而不去纠缠这一缺点。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西藏组画》的重要美术史意义不仅仅是因为其娴熟的绘画技巧和扎实的造型能力,以及对西方传统写实油画的良好把握,更多的是因为当时社会所认为的其缺乏主题性和思想性的这一点。陈丹青在进入中央美院学习之前,所创作的《泪水洒满丰收田》已经具有了“主题性”,所以《西藏组画》出现的这种缺乏主题性的情况绝对不是作者能力不足而无法进行主题性创作。从表层来看,《西藏组画》是反映藏族民族风情的画作,缺乏深刻的思想,缺乏主题性,但是正是这种缺乏主题性和思想性的特征,将作者对中国文艺逐渐被工具化,艺术形象逐渐僵化情况的反感反映出来,是一种对工具化倾向的努力反拨。现实主义自从传入中国之后,其社会作用便显得十分重要。新文化运动时期,批判现实主义的文艺精神起到了唤醒民众的作用,有力地揭露和批判了社会的黑暗。在抗日战争时期,现实主义文艺精神在中华民族面临危难,抗日救国中起到了积极向上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现实主义文艺精神为社会斗争、社会经济建设都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强调文艺要为政治服务,这时的现实主义成为革命的现实主义,在这种社会背景和文艺环境下,绘画逐渐被工具化,丧失了纯粹的艺术审美。在中国的环境中,现实主义在艺术上的成就是突出的,但是也有着被工具化的倾向,公式化和概念化的现象在艺术表现上逐渐显现出来,使得现实主义逐渐丧失了原有的生命力;严重的是在现实主义被工具化后,“假大空、高大全、红光亮”的艺术表现方式使得艺术形象被僵化了,这使得人们对于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质疑,并开始反感现实主义文艺作品。陈丹青的《西藏组画》中主体性和思想性缺失的表现方式是对作者所强调的内容决定形式创作方式的体现,是作者在为实现主题性创作进行的努力的展现。陈丹青的《西藏组画》正是中国油画开始去工具化的标志,在这个意义上来讲,该作品具有里程碑似的重要意义,具有极大的美术史意义。

三、结语

库尔贝首次提出现实主义之后,随着时代进步,历史的变迁,现实主义不断发生变化。前苏联的现实主义油画创作在对中国的油画创作产生了一定影响。陈丹青的《西藏组画》标志着中国现实主义油画重归欧洲传统创作。海外归国后,他对生活化、常态化的绘画作品给予了更多关注,其作品所具备的当代性十分强烈,是对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的还原。

作者:刘敏玲


    更多行政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谈藏区组画艺术思考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xzgl/108985.html

    相关专题:女性高薪职业 数字图书馆


    上一篇:加强人事档案管理措施研究
    下一篇:大学生就业心理优化策略综述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