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抗旱方面的作用
多年来,干旱一直是农业发展的瓶颈,也是影响三农发展的核心问题,更是困扰各级党委党政府的难题之一。多年来,国家和各级政府以及广大农民,为抗旱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虽然取得了显著效果,但还没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玉米机械化保护性,通过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既减少径流达60%,使入渗能力提高提高5—10倍,又通过少动土和秸秆覆盖保持水分。不但蓄水保墒作用明显,而且不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和人力、物力。实际上,实施抗旱节水于农业生产之中,不但效果显著,而且简便易行。就拿吉林省长春地区为例,实施地块466667公顷保护性耕作玉米,每667m2蓄水20立方米,年可多积蓄天然降水1.4亿立方米;466667公顷保护性耕作玉米,每年少灌两遍水,每667m2节水80立方米,年可节水5.6亿立方米。由此可见,如果全部实行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就意味着可节水的数量是多么惊人。而且不用投入大量资金兴建水利工程,以及相应的干渠支渠灌水管道设施等,可谓是切实可行的抗旱节水工程。
2生态建设方面的作用
众所周知,近些年沙尘暴灾害频发,给东北地区特别是中国的黄金玉米带产生了很大危害。在调查中,农民普遍谈到的一个话题就是玉米机械化保护性的防风固沙作用显著。农民说,从老祖宗开始,多少辈都受风的气。多年来,国家和各级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锲而不舍地进行生态建设,植树造林绿化荒山,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并在秸秆焚烧问题上采取了一系列禁止措施。农民们在谈到防风固沙时,还兴致勃勃地谈到保护性耕作免烧秸秆的好处。每到春季播种前,每个农家留在地里秸秆都要焚烧,千家万户,你烧我也烧,烧得整个田野火光冲天、浓烟滚滚。连附近的村屯道路也都烟熏火燎,乌烟瘴气,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和交通安全。但从实施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以来,由于以根茬和秸秆覆盖地表,既彻底改变了焚烧秸秆的陋习,也使原本付之一炬的秸秆变成了优质肥料,又从源头上解决了空气污染问题。推广保护性耕作,实行秸秆还田覆盖地表,既从根本上杜绝了秸秆焚烧,解决了空气污染问题,又防风固沙,从源头上堵塞了沙尘暴的发生。综上所述,可见保护性耕作技术作用有多大,意义如何深远。如果把保护性耕作技术与退耕还林还草、防护林工程相结合,可使土地得到全面保护,进而使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3节本增效肥田增产方面的作用
(1)节支:一般情况下,传统耕作玉米一个生产周期,需要拖茬子—搂茬子—焚烧根茬—旋靶—起垄—镇压—播种—药剂灭草—套垄—耘垄—追肥封垄—收割等,共12道工序。而保护性耕作技术一个生产周期仅需要播种—药剂灭草—深松施肥—收割4道工序。(2)增产:增加土壤有机质实现增产,经过几年试验证明保护性耕作地块,有机质含量高于普通传统耕作地块。由于有机质含量增加,年可增产10%左右。(3)省工:实施保护性耕作,由于不割秸秆、不刨茬子、不翻地、不打垄、不铲不趟,既减少了生产环节,又大副度降低了劳动强度。春季免耕播种以后,除了喷施除草剂、灌水追肥和收获以外,基本没有其他农活。农民完全可以外出务工,或者拓展新的产业。综上所述,实行保护性耕作技术,不但能大幅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从根本上改善土壤肥力,实现土质条件的根本改善,还可以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实现由中低产向高产稳产的跨越。
4劳动力解放方面的作用
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实行土地规模经营,大力促进城镇化进程,是我国近期农村发展的重大决策,也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途径。可是,“弯腰弓背几千年,脸朝黄土背朝天”,是我国农民艰苦劳动的写照。千百年来,繁重的体力劳动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而实行保护性耕作技术,由于减少了割秸秆、刨茬子、翻地、打垄和铲趟诸多劳动程序,不仅使广大农民的劳动量大大减少,劳动强度大幅降低。一方面,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另一方面,又可把20%甚至更多的劳动力资源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开创新产业的空间。综上所述,充分认识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重要意义,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干部群众真正了解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接受保护性耕作,从而大力支持发展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场深刻的耕作制度革命,所以就要加强领导,要把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纳入党委政府主要工作日程,作为一项主要工作来抓。实实在在地说,保护性耕作技术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树立攻关意识,树立长远思想,制定长远规划,把保护性耕作技术抓实抓好,抓出成效,不达目的决不收兵。要充分发挥保护性耕作农机合作社和保护性耕作大户的作用,建立和广大农户的利益连接机制,把他们的机具和技术优势广泛应用到技术推广中去,保证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得以迅速推广。
作者:于立平 单位:吉林省德惠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