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 >

生态环境与商城的规建

一、从郑州商城宫殿建筑情况看,也体现了对大环境条件的顺应

商代前期郑州地区的气候比现在温暖湿润,河流湖泊密布,降雨充沛,地下水位比较高。因此,在建筑上必须考虑防雨、防潮及房屋坚固等问题。据郑州商城已发掘出的宫殿基址和房屋基址资料显示,商代先民不仅已注意到这些问题,而且在建筑技术上进行了积极处理。据《郑州商城1953~1985年考古发掘报告》[3]一书介绍,现在郑州商城内城特别是内城东北部一带,已发现数十座大型夯土建筑基址。由于后世的损毁,这些大型夯土基址都已残缺不全,保存较好的主要有下列几座:一是位于黄委会科研所院内编号为C8F15的商代宫殿基址,二是位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郑州商城工作站院内编号为C8F10的宫殿基址。三是位于省中医药研究院内编号为C8F16的宫殿基址。这三处宫殿建筑都具有共同的特点:其一,运用夯筑技术,加压破坏黄土自然结构所保持的毛细现象,形成密度较大的夯土,使之既有一定的防潮性能,又达到较高的强硬度,从而构成一个木构所需要的较为干燥和坚固的“满堂基础”。其二,根据房屋规模,合理设置支撑木柱,并在柱槽底部铺垫柱础石,有的还在柱窝底部周围涂抹料礓石粉末和料礓石碎块,以防埋在土中的木柱潮湿腐朽而影响房屋安全。其三,宫殿建筑都位于高台之上,建造宫殿前,先在拟建宫殿地带建一夯土台础,然后再在台础上起建宫室。由于宫室高出地面,既可取得层叠巍峨的效果,又有通风、防潮湿的优点。即使到了雨季,室内地面也能保持干燥,而且不致被一般的雨水淹没。其四,使用擎檐柱,加大房屋出檐,以保护夯土台基和外檐柱脚免遭雨淋损坏。擎檐柱都位于台基下或紧靠台基的散水上,使台基内缩尽可能远离檐口,这样就有效保护了殿堂夯土台基和外围土木结构。由此可见,郑州商城时期人们已懂得使用夯土、台基、防雨披檐等技术,使宫殿建筑具有通风、防潮、防雨和坚固安全的特点,显示了古代先民在建筑方面对大环境自然条件的认识和顺应。

二、注意利用区域自然条件

1、对地势地形的利用

首先,郑州商城具体位置选择在郑州东部地势稍高、范围较广的平坦之地。南面和西面依托嵩山、邙山余脉所形成的凤凰台、二里岗、杜岭、碧沙岗等丘陵高地,北面和东面连接广阔平原和圃田泽、城湖、螺蛳湖、梁家湖等沼泽湖泊;北城墙外不远有金水河,南城墙外紧靠熊耳河。可谓是既有利于防洪,又方便城市用水;既有利于都城防卫,又有利于都城的发展。这表明在郑州商城选址时,已注意到了对地势地形的利用和选择。其次,从郑州商城城垣的修筑看,外郭城墙基本是依内城外西、南、北部的丘陵高地修建起来的。内城垣的形制除北城墙东段略呈东南至西北向的倾斜状外,其它各部分城墙基本都是近东西和近南北形。西南城角和东南城角均近似直角,而西北角特别是东北角则明显呈向内收敛之状。这是因为内城城垣遗址“东北隅一带,今称紫荆山,这里有条古老的沙土岗子。商代筑东城垣到此地段,并未继续往北夯筑直角形东北城角,而是依照沙土岗的走向,就其高度修筑过去,直接与北城垣相接”[1]。这样“既省去了开挖城墙基槽之苦,又可减少一部分建筑同等高度城垣之劳动工时,从而提高筑城工作效率。”再次,郑州商城在夯筑城垣过程中,还注意根据各地段自然地形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修筑方法。比如对城墙基础的处理就不尽相同,一般是先挖基槽,然后再在槽内分层填土、夯筑,直至和地面相平,再把城墙夯土层加宽,并在城墙两侧开始用横模板相堵,逐层夯筑出内壁近于垂直的主城墙。由此可见,郑州商城在修筑过程中是很注意利用周围地势地形的。

2、对水资源的利用

古代郑州地区水资源是很丰富的。一方面由于这里曾遭受海浸,直到更新世晚期才基本退水,形成了陆地湖泊沼泽区,因此,古代郑州水资源丰沛,地下水位比较高,取水比较方便。另一方面古代郑州地区水系亦十分发达,分布有众多河流。据《郑州大辞典》(《中州古籍出版社》2002年6月第一版)载,现今郑州所辖区域内还有大小河流124条。在商代郑州地区的河流应该更多一些。从有关考古发掘资料看,郑州商城对水资源的利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利用河流湖泊构筑都城防御体系。商代城郭制都城的防御,除城墙外主要还有护城河、护城壕等设施。郑州商城利用自然河流湖泊构筑防御体系,在外郭城的修筑上体现更为明显。从外郭城的形状看,其大约呈不规则的“U”形,南部、东南部和西部、西北部(也可能包括北部)有夯筑城垣,而东部和东北部则没有建筑城垣。二是掘地凿井保障都城用水。郑州商城遗址发现50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其中商代水井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据《郑州商城1953-1985年考古发掘报告》[3]一书公布的资料,在今河南省中医学院家属院、水电部十一工程局郑州办事处、郑州电力学校、郑州医疗器械厂、黄委会青年公寓、铭功路西侧的制陶作坊遗址及城外东南郊二里岗遗址等处都有水井发现。根据考古发掘资料可知,商王及奴隶主贵族的活动区域集中在城内的中北部和东北部,因此这里的水井建造不仅与宫殿建筑密切结合,而且水井的营造方法也十分讲究。

3、对木材、石料等自然资源的利用

从考古资料可知,商王朝同后世历代统治者一样,一经建立便大兴土木。不仅“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卫民”,而且建宫殿、修池苑,使郑州商城的规模不断扩大。因此,在其营建过程中,对木材、石料等自然资源的利用是非常普遍的。比如三重城垣的修筑,基本都采用版筑墙体的方法。现已确认的郑州商城内城墙近7公里,城墙底宽一般为20~30米,顶宽至少为5米,残高还有9米。要完成这麽大的城垣工程,用于筑墙挡板的木材之多可想而知。再如,面积约300万平方米的郑州商城内城之内主要为宫殿区。以前认为宫殿区仅局限于内城东北部一带,约占郑州商城内城总面积的六分之一或三分之一。但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有关专家学者经对新发掘资料分析,认为“内城中宫殿遗址的分布是比较普遍的,至少城内的大部分地方都应该有宫殿建筑”[4]。从考古资料看,当时修造殿堂房屋的主要建筑材料就是木材和石料等。由此推测,郑州商城对木材、石料的耗用量一定是相当大的。还有,虽然宫殿、房屋的墙壁和顶部遗存发现甚少,对其结构与建材使用情况尚无法确定,但从古代建筑技术水平分析,墙壁应是“木骨泥墙或夯土墙,最后再上梁架,修茅草屋顶,即文献所谓的‘茅茨土阶’”。由此也可窥其利用自然资源之一斑。

三、注意保护聚居地的生态环境

1、商代先民环保意识在郑州商城整体布局方面的体现

郑州商城功能区的布局划分,是经过精心设计、规划的。不仅有宫城、内城、外郭城之分,而且把铸铜、烧陶、制骨等手工业作坊,大都安排在内城城墙之外和外郭城墙内的地方。比如:商代南关外铸铜作坊遗址,位于郑州商城内城南墙中段外约300米处;商代铭功路烧陶作坊遗址,位于郑州商城内城西墙北段外侧约1000米处;商代紫荆山北侧制骨作坊遗址,位于郑州商城北墙外约150—200米处等[5]。这一方面反映了商代奴隶主与奴隶在生活和居住环境上的明显差别,避免了作坊生产活动对王室、贵族活动的影响,另一方面当时似已注意到内城环境的净化,体现了保护居住环境的意识。因为这样的城建规划,特别是将生活区和生产区分开布局,无疑对减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废气、废渣对居住区的污染,保持都城的清洁卫生和生态环境的平衡是非常有利的。

2、商代先民环保意识在郑州商城垃圾处理方面的体现

从郑州商城考古发现的大量灰坑、灰沟分析,商代先民在郑州商城营建及其存续期间,对生产、生活中的废弃物的处理也是有讲究的。据《郑州商城》考古发掘报告的初步统计,仅1953~1985年,在商城内外就发掘出属于商代二里岗下层二期和商代二里岗上层一期各种形制的灰坑289个(郑州二里岗报告中已公布的24个除外),从其形状、深浅、坑内遗迹、遗物等初步分析,这些灰坑除部分为废弃水井、灶坑、地下窖藏外,多为一般垃圾坑。另外,还发现在大量取土后的废弃坑内,有鬲、盆、瓮、罐等生活用器遗物,说明这些土坑亦被作为生活垃圾坑利用。特别要提及的是,在铸铜作坊遗址区域内的部分灰坑中,包含有与铸铜有关的陶坩埚片、陶范块、残铜器及铜炼渣等遗物。在烧陶作坊遗址区域内的一些灰坑中,包含有与制陶有关的陶窑壁残块、陶炼渣、印模和陶器残废品等遗物。在制骨作坊遗址区内,包含有与制骨有关的骨器成品、半成品、废骨料及磨骨器的砾石的灰坑也多有发现。这说明当时人们对生产生活中的废渣、废料或损坏的器具杂物等不是随意乱丢,而是集中起来扔到大沟、灰坑中的。而这些沟、坑又集中分布在远离宫殿区的地方,说明当时人们已意识到了保护聚居地环境的重要。[6]

3、商代先民环保意识在郑州商城污水处理方面的体现

依郑州商城建筑规模推测,当时城内外居住人口已有相当大的数量,尤其是宫殿区和手工业作坊区更是人口密集的地方。每天生产生活所排出的大量污水。从郑州商城考古发现看,当时人们已懂得利用壕沟、管道等设施,将生活污水排出城外,以保持城内环境的卫生和整洁。经多年考古发掘已知,宫殿区内不仅有用石板砌筑的大型蓄水池,而且发现多处大型石板砌成的输水管道。在宫殿区及其部分边沿地带,还发现许多大小不等、纵横交错的壕沟。有学者认为,这些壕沟有可能是宫殿区内的排水沟。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郑州回民中学发掘的商代灰坑中,还发现了个体较大的方筒形陶器及其大量残片。“从形制分析,估计应与宫殿区的取水或排水有关”,推测郑州商城宫殿下曾铺有陶质排水管道。[7]由此也透出些许当年郑州商城排污水的措施和保护环境的信息。

四、结语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的建设和发展,都与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密切相关。自然环境的保护与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以破坏自然环境和过度利用自然资源换来的经济增长只能是暂时的,不可持续的,只有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防止生态平衡严重失调,才能确保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刘岳


    更多行政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生态环境与商城的规建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xzgl/102058.html

    相关专题:黑龙江中医药杂志官网 大氮肥投稿


    上一篇:教辅书籍点评系统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大学生就业指导价值观论文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