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跨文化交际障碍实例与分析
1.实例一:语用失误
有一对中外教所上的课程是晚上的选修课,该美国外教同一天一共有六节课。有一次,下课时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这名60多岁的外教显得有些疲倦。与他合作教学的中教关心地说,“您今天上了这么多课,一定很累了。时间也比较晚了,您赶紧回去休息,老年人一般睡得比较早。”这位外教回答,“我不老也不累,我只是天气太热出汗太多,有点乏了。”这是一个语用失误导致的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实例。英语是该外教的母语,该中教是英语教师,双方在“使用同一门语言进行交流”这个方面是没有问题的。可是,中教没有意识到自己对这位美国外教的关心却被误解为是对其年龄的歧视、工作能力的怀疑。蒲冬梅认为,语言是跨文化交际过程的重要载体,但是能说同一门语言并不代表就能进行成功的跨文化交际,因为社交语用能力欠缺、孤立的语境信息(指与发话者前后语境不相关而独立指事的信息)是影响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主要障碍之一。蒙岚和周晓玲认为言语错用、言语不得体和言语错解导致的语用错误会造成跨文化交际障碍。中国人和西方人在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虽然说的是同一种语言,但是由于语用失误导致的理解障碍会影响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2.实例二:思维方式差异
有一对中外教在共同备课时常常产生分歧,比如中教希望先手把手地给学生讲授一些基础知识和经验后,再让学生去练习和实践,而外教却觉得应该先让学生去尝试去犯错,然后再为其进行原因分析;外教有时想在课堂上让学生思辨一些比较特别的、颠覆传统的话题,而中教比较容易被一些顾忌和社会习俗限制、不愿轻易尝试;中教更看重学生的英语语法、用词、发音,而外教更看重其条理性、逻辑性、理性思考、创造性思维。这个实例证明了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是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另一主要成因。中国人更注重已有经验和传统、重悟性、重模糊性、属于具象思维和环形思维,而西方人更擅长于条分缕析、重理性、重准确性、强调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强调创造性和思辨能力、属于线性思维。
3.实例三与实例四:价值观差异
实例三:有一对中外教在共同备课的过程中,外教经常会提出一些新的想法,然后问比他年轻的中教说“你觉得这个想法如何?”中教经常回答“不错,很好。”就不再多说什么。久而久之,外教觉得这位中教似乎没有足够的自我见解,不够自信。实例四:中外教合作得很好,双方也逐渐建立起良好的友谊。有一天,中教发现外教感冒了,就主动关心地教他吃什么药、去哪里买药、提醒他要多休息等等。外教开玩笑地说,“好的,妈妈!”中教不解地问,“为什么叫我妈妈?你可比我大好多岁呀!”外教笑了笑说,“因为在我们一起上课的这段时间里,你很认真,总是事事都要把细节交待得很清楚,很像妈妈在教小孩子,所以我决定以后给你起这个外号了。”在实例三里,中教认为自己比这位外教年轻、经验少,应当谦虚、服从,以外教的意见为主。而外教却认为每个人都应当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有自信地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在实例四里,中教觉得外教是外国人,对于中国的文化、习俗、惯常做法可能不太明白,所以觉得应该认真详细地交待清楚,这是关心的表现;而外教却觉得有些事情自己知道如何处理。这两个实例反映出的跨文化交际障碍是由中外教双方在价值观方面的差异导致的。诸多跨文化交际学的学者都认为价值观是跨文化交际的核心,是文化与社会结构的基干、文化深层的主旋律,是区别不同文化的标准,是理解和解释某种文化的金钥匙。中西双方在隐私观、时间观、自我构念、权力距离、不确定性回避等价值观的多个方面的明显差异是导致跨文化交际障碍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在隐私观上,中国人往往很关心别人的个人生活和家庭生活,愿意互相倾听对方的酸甜苦辣,认为这是和睦友好、关爱他人的表现,越是能谈到个人私事的人越是把自己当成知心朋友的人。而西方人则非常注重个人隐私,过多地探问别人自己的事情、干预别人的私事被认为是非常粗鲁无礼的行为。于是,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中国人热情的关心、想与对方拉近关系的提问或行为却可能被西方人认为是对其隐私的恶意窥探。而西方人尊重对方隐私、不多过问的做法却可能被中国人认为是冷漠的表现。在时间观上,中国属于多向时制文化,在时间的使用上具有较强的随意性。比如,在中国,多数人有不事先打招呼、随便串门的习惯;是否准时赴约常常取决于约会的性质、与对方的关系亲密程度,如果是随意轻松的约会且与对方关系很亲近,即使迟到也属正常。西方国家多属于单一时制文化,西方人在生活中往往对时间精心地安排和计划,事先做出每天的行程表,并养成了按时赴约的好习惯,要拜访别人一定会事先约定好。中国人在对待时间方面的随意性常常让西方人感到很不适应。在自我构念方面,中国推崇集体主义而西方推崇个人主义。集体价值至上是整个东方文化的特点;个人价值至上是整个西方文化的特点。传统的中国文化尊崇谦虚礼貌,“卑己尊人”。比如,古时将自已称为“在下”,自己的儿子是“犬子”而称别人的儿子是“令公子”。中国人对于赞扬往往不是直接接受而是说“哪里哪里,过奖了”。数中国人认为“枪打出头鸟”,不愿意当面发表不同的意见,认为要维护融洽、避免分歧,凡说话做事前都要仔细考量。西方文化则强调自我的力量、自信、强烈的自我肯定。如英语中表示“我”的单词“I”无论在文中何处出现都必须大写、英语中有大量以ego和self(自我)组成的词组。在西方,当人们受到赞扬时,会欣然地接受并说“谢谢”。行动上敢说敢为、敢于发表个人见解,认为这是“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中西方在自我构念方面的差异使得中国人往往认为西方人过于自信、不够谦虚甚至有些盛气凌人;而西方人认为中国人的过度谦虚显得不够诚实、言不由衷、甚至有些唯唯诺诺。在权力距离方面,中国属于强权力距离文化,即社会等级制度、特权现象比较明显,“尊卑”观念强,领导在团体中的地位比较突出,领导的权力大小和受拥戴程度多数是由其职位高低决定的,领导的意见在决策中占的份量大。西方国家多属于低权力距离文化,即崇尚社会公平、抵触特权现象,领导在团体中的地位只比其他人略高一些,领导的权力大小和受拥戴程度多数是由其实际管理能力决定的,领导的意见在决策中占的份量不大、团队成员的意见统一更重要。因此,多数中国人相信“服从”、“领导至上”,而西方人则推崇平等、自我意见和想法的表达,经常对上司和长辈直呼其名。在不确定性回避方面,中国属于强不确定性回避文化,偏好稳定的、可预见性高的、低风险的事物,冒险精神较弱。西方国家多属于弱不确定性回避文化,不喜欢一成不变,喜欢新奇的、预测不定的、富有挑战的、冒险的事物。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西方人会觉得中国人顾忌束缚太多、思想不够开阔,而中国人则不太理解西方人的豪放冒险。
二、对策
针对上述合作教学初期会出现的跨文化交际障碍,中外英语教师双方可采取以下三个方面的解决对策,以期实现更好更顺利的跨文化交际、提高合作教学的效果。第一,培养双方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双方应当在合作前充分地意识到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价值观等,对于实际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各种差异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双方可以事先学习了解对方的文化知识,包括历史、哲学、文学、音乐、宗教,风俗习惯、仪式典礼、衣食住行、人际关系、生活方式、时间取向、社会权力分配等。有了一定的了解,才有可能对于异族文化持有接纳的态度。第二,增强中方教师的语用能力。由于中外英语教师合作教学中往往采用英语,中教出现语用失误的几率比外教大得多。因此,中教应当做好语言上的充分准备,认真学习社会文化知识、学好语用知识,减少因语用失误造成的跨文化交际障碍。第三,做好充分的沟通。接受访谈的五对教师均提到了沟通的重要性。在合作教学开始之前,中外英语教师双方应当事先多次见面、讨论,对彼此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对教学目标、课程进度、内容、形式、课堂活动、考核标准、考核方式等与教学相关的方面进行细致的沟通,达成基本共识。在合作过程中,更要注意保持时时沟通,双方都应当有相互理解、互相包容的精神,对于遇到的跨文化交际障碍要及时地处理、时常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者:蔡巧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