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90后”大学生特征的影响因素
1.现实压力增大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我国高校扩招带来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大学生毕业后往往找不到理想工作,就业难已是一个令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事实,这就在无形之中给“90后”的大学生增加了更多更大的就业压力,大学生活由美好憧憬变成了迷茫和泡影,面对不断增大的现实压力,他们变得迷茫,浑浑噩噩,无所适从,因而选择逃避现实压力,转向虚拟世界宣泄情感,寻找心灵寄托。
2.矛盾冲突增多
“90后”大学生处于青春期、就业准备期和学习转型期的综合时期,面临人生的许多重要问题,还没有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导致多重心理矛盾交织并存。他们在追求独立自主的过程中,很难摆脱对父母家庭的依赖,在张扬个性、突出自我的同时又显得过于叛逆,他们乐善好施却又经常显得缺乏社会责任感,感情真挚热烈的同时却又比较冲动脆弱,生活方式追求时尚却又倾向消费攀比,渴望友谊却又伴随着交往矛盾增多,显得自信满满却又时常自卑自贱。
3.价值判断错位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偶像,偶像对“90后”大学生有着非常大的精神影响力和感召力,在一些偶像的消极影响下,正处于身体成长期和心理成熟期的“90后”大学生对人生价值的理解变得倾向于狭隘与单一。他们对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真正有价值的传统思想显得不屑一顾,习惯了被父母照顾的生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这种情况下,攀比心理也随之产生。
二、“90后”大学生的教育管理方法
针对“90后”大学生身上所具有的一系列新特点,教育管理工作也要有相应的对策和方法。
1.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要使“90后”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明确的政治方向,就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他们的头脑。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理论教育模式中,做到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使学生在互动参与中提高思想意识。“90后”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较脆弱,他们不但需要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而且需要积极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到高校思想政治的教学中,运用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在各种阶段的教育中,家庭教育具有重要地位,它是所有教育的基础。孩子身上的每一个细微变化,家长都能及时发现,他们更具有洞察力和敏感度。“90后”大学生虽然离开家庭,步入大学,但仍对家庭很依赖,家庭教育在大学生的培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应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教师和家长共同做好学生思想的教育引导工作。家长要和老师、辅导员经常交流、沟通,保证学校和家庭对学生实施一致的教育理念,使家庭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和强化。
3.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学校要把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有效结合起来,增强“90后”大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举办学术竞赛、技能大赛等学科活动,积极鼓励“90后”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培养他们勇于创新、勤于求索的精神,组织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调动“90后”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关爱他人、服务人民、奉献青春、感恩社会的良好精神品质,增强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和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最终形成长效的实践育人机制。
4.新型引导与传统教育相结合
针对“90后”大学生独具的思想特点,高校工作者在开展传统教育方法的同时,要勇于创新,大胆探索、逐步取代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方法,注重外在引导和内在需求有机结合,尊重“90后”大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在工作中要善于使用微博、飞信、博客等“90后”大学生愿意接受的交流平台,了解他们学习和生活的情况,敏锐地发现并及时地解决问题。还要充分发挥网络平台优势,建立主题教育网页,营造积极健康、文明向上的网络环境,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作者:刘汉玉 单位:齐齐哈尔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