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市场营销 >

鼠形动物汉坦病毒感染调查状况

摘要:目的了解南沙口岸鼠形动物携带汉坦病毒(HV)情况,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采用笼捕法和夹夜法捕获南沙口岸鼠形动物,采用实时荧光PCR检测鼠肺。结果共捕获鼠形动物538只,隶属于2科6种,分别为臭鼩鼱、褐家鼠、黄胸鼠、板齿鼠、小家鼠和黄毛鼠,其中臭鼩鼱为优势种,占捕获总数的53.16%(286/538);共采集鼠肺538份,HV阳性率为2.60%(14/538),基因型均为汉城型(SEO)。结论南沙口岸鼠形动物携带HV,存在鼠形动物传播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风险,应加强监测和病原学检测,采取防制措施。

关键词:南沙口岸;鼠形动物;肾综合征出血热;汉坦病毒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由汉坦病毒(Hantaviru,HV)引起,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一种急性自然疫源性疾病[1]。我国病例较多,占世界报告病例数的90%[2]。南沙口岸作为国际卫生港口,通过监测鼠形动物所携带的HV情况,了解口岸HFRS宿主动物种类、带病毒率和病毒类型等情况,为口岸预防与控制HFRS的流行、传入与传出制定防制措施。

1材料与方法

1.1鼠形动物监测1.1.1监测时间及地点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每月调查1次。根据南沙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监管区域确定7个区域分批进行监测:每月第1周在南沙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金洲(东发码头和南伟码头)及南沙客运港及游艇会会所周围;第2周在通用码头和龙穴岛;第3周在出口加工区和小虎岛。1.1.2监测方法以油条为诱饵,在室外人和禽畜活动较少的区域放置鼠夹,在室内外人和禽畜活动较多的区域放置鼠笼,晚放晨收。1.1.3鼠肺标本采集对捕获的鼠形动物进行分类鉴定,在生物安全柜下解剖并采集鼠肺,-20℃冷冻保存待检,并记录。1.2病原体检测采用实时荧光PCR,委托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卫生检疫实验室进行病原体检测。1.3人员健康状况监测监测地区居民健康,如有HFRS等病例及时报告。1.4统计学处理利用Excel和SPSS13.0软件对7个监测区域所捕获的鼠形动物数量及携带HV情况进行分析,利用方差分析对不同区域的鼠形动物、地区和季节分布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鼠形动物分布及构成共捕获鼠形动物546只,其中残缺鼠8只,故对其余538只进行鉴定,隶属2科6种,优势种为臭鼩鼱(Suncusmurinus),占捕获数的53.16%(残缺鼠除外),其次为褐家鼠(Rattusnorvegicus)、黄胸鼠(R.tanezumi)、板齿鼠(Bandicotaindica)、小家鼠(Musmusculus)和黄毛鼠(R.losea),分别占捕获数的19.33%、12.27%、10.97%、3.90%和0.37%。7个监测区域均以臭鼩鼱为优势种,其中龙穴岛和通用码头鼠形动物密度较高,均>4.50%;南沙客运港及游艇会会所周围鼠形动物密度最低为1.97%,其他区域鼠形动物分布见表1.2.2鼠形动物密度季节消长此次调查共布放有效鼠夹和鼠笼14601只(笼),捕获鼠形动物546只,平均密度为3.74%。南沙口岸5月和11月鼠形动物平均密度最高,各月平均密度均超出控制标准(1%),见图1。2.3鼠形动物携带HV情况2.3.1不同鼠形动物携带HV情况共检测鼠形动物肺样本538份,其中HV阳性率为2.60%(14/538),基因型均为汉城型HV(SEOV)。其中仅板齿鼠、褐家鼠和臭鼩鼱携带HV,阳性率分别为10.17%(6/59)、5.77%(6/104)和0.70%(2/286),送检黄毛鼠、黄胸鼠和小家鼠分别为2、66和21只,均未检测到HV,各动物携带HV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910,P<0.01)。2.3.2不同地区鼠形动物携带HV情况监测点鼠形动物携带HV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小虎岛6.82%(3/44)、出口加工区6.06%(2/33)、金洲4.11%(3/73)、龙穴岛2.05%(4/195)、通用码头1.82%(2/110)。南沙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南沙客运港及游艇会会所周围分别送检样本46和37份,均未检测到HV,不同地区HV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015,P>0.05)。2.4HV的季节分布南沙口岸捕获的鼠形动物中14只携带HV,春(3-5月)、夏(6-8月)、秋(9-11月)、冬(12-2月)的HV阳性率分别为6.72%(8/119)、1.34%(2/149)、2.20%(4/182)和0(0/88)。不同季节HV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73,P<0.05)。2.5人间疫情监测根据南沙口岸区域内人员健康状况监测,未发现HFRS病例。

3讨论

南沙口岸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距广州市中心70km,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区,口岸植物多样,食物丰富,气候环境适中,适合媒介生物孳生和繁殖[3]。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南沙口岸以臭鼩鼱为优势种,与以往监测结果基本一致[3-5]。可能因南沙口岸目前居民较少,户外农田、荒地等自然生境较多,植被丰富,灌丛草地较多,适宜臭鼩鼱繁殖。南沙口岸鼠形动物平均密度为3.74%,超出控制标准图1南沙口岸鼠形动物平均密度季节消长••592(1%),提示南沙口岸检验检疫部门应制定有效的防制措施,严格控制鼠密度,以臭鼩鼱为防制重点。本次调查褐家鼠和板齿鼠的HV阳性率较高,与我国HV主要宿主为野栖黑线姬鼠(Aposemusagrarius)和家栖褐家鼠的结论相符[6-7],与广东口岸鼠形动物携带HV情况也基本相似[8]。其中褐家鼠HV阳性率为5.77%,略低于广州市褐家鼠HV阳性率(6.58%)[9],板齿鼠HV阳性率(10.17%)高于褐家鼠(5.77%),与广州地区情况差异较大[9],应加以关注。从臭鼩鼱肺中检测出HV,再次表明臭鼩鼱可感染HV,与其他研究相符[9-11]。南沙口岸鼠肺中HV阳性率为2.60%,低于广州地区(5.56%)[9]和广东口岸水平[8],略低于全国平均阳性率(2.75%)[12]。可能因部分鼠形动物通过夹夜法捕获,采集鼠肺时其所携带的HV已经降解。经分型,均属于SEOV,与广东省属于汉城型疫区的报道一致[15-16]。南沙口岸已多次从入境航行船舶、集装箱和货物中截获鼠形动物。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曾在外籍维修船只中捕获鼠2只,经调查为码头攀爬上船[15]。随着贸易往来频繁,口岸防控境外携带HV的鼠形动物传入不断增加。南沙口岸鼠形动物携带HV在区域分布上无明显差异,即存在南沙口岸各区域均有鼠形动物携带HV的可能性,增加了防制难度。在季节分布中,南沙口岸春季HV阳性率与南沙口岸各区域鼠形动物的季节消长情况相一致,与广州市HFRS发病情况一致[16]。因此,在HV流行季节来临之前应控制传染源,加强鼠形动物的数量、种类等监测。在过去的10余年间,中国的HFRS发病率和病死率明显下降[14],但广州市监测结果显示HFRS发病数和发病率逐渐上升[17],几乎与全国水平持平,且鼠间疫情形势严峻,HFRS的发病风险不断升高[18]。随着南沙口岸建设的陆续投入使用,进出口业务量逐年增加,来往船只日趋频繁,由境外输入媒介生物的风险逐渐加大,同时输入的媒介生物携带病原体的可能性增加。应加强口岸出入境货物和运输工具等检验检疫工作,降低病毒传播风险。

作者:赵爽 陈志强 詹志辉 叶婷婷 王秀彦 单位:南沙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更多市场营销论文详细信息: 鼠形动物汉坦病毒感染调查状况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scyx/97211.html

    相关专题:大氮肥编辑部 宜宾学院学报版面费


    上一篇: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现状与展望
    下一篇:微信在职校班级管理的应用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