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加强对审美因素的挖掘
教师在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过程中,赏析课文时,要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所用的艺术手法和文章结构以及课文内容所包含的某种情感,通过这一系列的思考,使学生们逐渐养成高水平的审美能力,感受作品的美好。我们不可以否认,任何文化作品自身都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恰恰是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作品中的美好意境,让自己的这种美好体验转化为自身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的素养,利于品味的提升。
(二)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一个人走向成功所具备的充分条件。任何人做任何事情要想取得成功,都必须对这件事有很浓厚的兴趣,进而激发自己潜在的积极性和动力,否则是不能成功的。所以,学习也是一样,好成绩的取得也是需要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必须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们在汉语言文学的学习中提高审美能力。新时代的大学生,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肩负着建设祖国的伟大重任,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求。现代汉语言文学教学应该紧紧地抓住这一特点,向学生们强调汉语言文学知识的重要性,激发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然后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将审美这一理念灌输到学生的思想当中,让他们在对文学作品的品读以及自我写作过程中有意识地感受文字所蕴含的内在美。学生们有了这一美的感受,将会有意识的在后来汉语言文学学习中体验,从而养成了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这一过程,对我们的汉语言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把文学作品解读得有声有色,激发学生的兴趣,勾起学生对知识的欲望,才能让学生们有这样美的感受。
(三)提高汉语言教师的文化素养和教学能力
总的说来,文学作品实际上是作者内心情感的一种表达。汉语言教师在解读文学作品时,要将作品的内涵剖析得深刻准确,引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鼓励学生表达各自的想法并交换意见,使大家能够真正地体会到作者当时创作时的心情,明善恶、辨美丑,使心灵获得美的熏陶。这就要求了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深刻,对文学作品所蕴含的内涵要充分挖掘,激发学生们对文学的热爱,培养他们文学鉴赏的能力,使他们对现实中的美有更高水平的体会。除了以上一些要求之外,我们还应该结合单篇教学手法,把其中具有的三大优势特点(整体性、系统性、综合性)充分地运用到作品的品读过程中来。抓住每一篇作品的写作特色,帮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审美情趣,有意识地将自己的审美层次提高到一个更高水平上来。
(四)合理地安排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内容
结合我国现在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现状,对课程的设置不合理,过分强调对知识点的死记硬背,主次分明,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审美教育的展开。随着汉语言文学知识内容的增加,存在的审美教育问题应该受到重视,要将审美教育与汉语言文学的学习融会贯通,强调审美教育在汉语言文学教育中的重要性,让学生在日后的汉语言文学学习中有意识地培养自身的审美情趣。除此之外,教师教学时要将感性的理解和理性的知识点放在同一水平线上,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审美与汉语言文学的内在联系,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审美视野,提高了审美的能力,实现了审美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完美结合,从而提升学生们的审美层次。
(五)结语
综合以上观点,新的时代背景赋予了大学生新的学习任务,要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上立足,必须要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尤其是要提升自身的审美素质。现代高校也认识到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倡导在教学过程中将汉语言文学教学与审美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以及对其内涵的深刻感知,从而增加审美体验,实现审美素养的提高,达到了素质教学的目的。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国民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得到提升。
作者:李晶晶 单位:吉林省四平卫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