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爱国主义教育与音乐教学内容的衔接
爱国主义音乐教育的目标是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的情操。从而让爱国主义的精神潜移默化的进入到学生的骨髓。根据音乐课程自身的教学特点,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音乐语汇感染学生,寓爱国主义教育于音乐教学中。如:当欣赏与爱国主义相关的音乐作品时,首先分析及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绪,或雄壮激越,或热情欢快,或深沉低调,或哀伤悲痛,更或者是多种情感的交织融合,以此引起感情上的强烈共鸣并唤起心底的种种联想。其次,通过对作品创作背景的了解与掌握,描绘出一幅幅相关的音乐画面。最后,感受音乐作品所表现出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可以说,爱国主义音乐教学是对华夏炎黄子孙千百年构筑起来的最深厚情感的体验过程。爱国主义音乐教育除了对相关音乐作品音响的听觉体验与感知外,更重要的是对作品的时代背景、民族特征、风格流派以及作者的经历、思想等的了解与掌握,也就是要把作品与作者、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思考,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民族文化情感,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如:与爱国主义教育相关的历史题裁作品——《苏武牧羊》,该作品的旋律由五声音阶构成,有浓厚的中国民歌特色,节奏庄重、坚定、平稳,调式交替富于变化,具有深沉、悲壮的音乐气质,表达出苏武这位在千难万苦中仍不放弃信仰和忠诚的汉家孤子,在酷寒之地坚守信仰、不折不挠、坚贞不屈的爱国主义民族气节。除一些革命历史题裁的音乐作品外,还有很多近现代创作的关于歌颂祖国的音乐作品为音乐教学提供了进行思想教育、审美教育的基本素材。通过对音乐作品中丰富的内涵和音乐的艺术形象的分析与体验,从心灵深处感染教育学生,陶冶爱国主义高尚情操,激发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目的。
二、爱国主义教育与音乐教学设计的运用
最大限度的实现爱国主义音乐教育应与广泛的不同专业的学生相结合,而不是仅仅局限于音乐专业的学生。一方面,将爱国主义音乐教育贯穿于音乐专业教学的各个课程中,以专业教学的角度深化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及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另一方面,将爱国主义音乐教育融入针对全校各专业学生开设的公共艺术选修课程中,以音乐欣赏的角度提高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以教学《国歌》为例,非音乐专业的学生以音乐欣赏为主,在对历史背景、文化信息的了解为前提下,分析作品中各部分的表现手法和表现内容,体会特定历史时期的革命情感及历史意义;而音乐专业的学生则需要更深入的分析和理解音乐作品中的创作手法与深刻内涵。即除了理论信息的讲解外,还要结合音乐基础知识分析音乐曲式特点和作曲手法等将爱国主义音乐与音乐技能训练相结合,提高学生的音乐分析及创作能力。如:教师应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音色、拍子、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体会歌曲中号角式的呼喊,再三强调的“前进”,后半起的急切呐喊及三连音的运用等表现音乐的特点。
三、爱国主义教育与音乐教学形式的创新
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高校教学各环节中不仅是指日常教学的范畴,还应包括课余时间的相关音乐活动。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在更为广阔的实践空间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最大限度发挥爱国主义教育作用的实际需求。具体的实施活动可以包含以下几种形式:1)以竞赛为手段的相关活动。组织全校各院系学生以友谊赛的形式展开如:革命歌曲大合唱、知识问答、小品表演、革命诗歌朗诵、抒情散文、讲故事、歌曲卡拉OK个人独唱比赛等相关活动。这类活动的举办不仅可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而且可以提升学生对爱国主义相关理论知识与相关音乐素材的熟悉与掌握,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2)以赏析为手段的相关活动。结合学校校报、宣传委、广播站、学生会等相关部门,有计划的组织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的相关赏析活动,如:影片欣赏、歌曲欣赏、文艺演出等。在这一部分活动中,除了加入有地方特色的音乐文艺内容以增进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还可以结合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融入新时期艺术发展的新形式、新特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爱国主义,是一种深厚的民族情感,是一种传统的道德力量,它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以爱国主义为主线渗透教学相关音乐课程不是说服而是感染,不能只靠讲理而是重熏陶,而这些感染、熏陶、潜移默化都是音乐这一特殊艺术形式对于人的思想和精神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量。通过高校的教育平台研究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弘扬我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为目标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是新时期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
作者:戴赛娟 游姣婧 单位:湖南城市学院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