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普通高校考试管理存在的问题
1.1考试形式单一考试方式有笔试、实际操作、论文等多种形式。尽管绝大多数高校都在各自的考试制度中规定:考试一般以笔试为主,也可口试、笔试兼用,高年级学生可采用开卷、课程论文等方式。但目前高校考试方式仍以闭卷考试为主,考试形式很单一。原因有制度层面的,如多数高校规定,若采用期末闭卷笔试以外的考试方法,须教师提出书面申请,报学院主管领导和教务处审批,这种耗时耗精力的审批流程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也抑制了教师创新考试形式的积极性;另外教师也缺少责任感和创新意识。目前高校教师评职晋级指标普遍重科研、轻教学,加之考试环节与教师工作量不挂钩。因此,尽管一线教师皆知道现行考试方法的弊端,但大多报以应付心态,不肯花费时间精力去探索科学的考试方法。1.2考场作弊屡禁不止目前普通高校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很普遍,尽管各高校教务管理部门一直对此十分重视,大张旗鼓、竭尽所能地做好一切准备工作,诸如考前周密编排考场、各院系随机抽派监考、校院辅导办三级巡考,规定学生携带有效证件,对监考人员进行培训,张贴宣传横幅,发放宣传资料,严格规定考试政策和纪律,创造“高压恐慌”态势,但考试作弊仍屡禁不止。作弊造成不良的考风、学风,导致教学质量下降,无法客观地评价学生成绩和教师的教学效果,也不能获得准确的信息反馈。其实,单纯从强化考场监控入手解决学生作弊现象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形式主义,还容易引致教师和学生的反感。将考试作为手段而不是目的,以真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为目标,比创新考试形式和内容更为重要和根本。1.3疏于考后分析很多高校对考前和考中的管理相当重视,但考后管理相对薄弱,在绝大多数考试管理人员来看,考试结束就意味着考试工作的终止。其实考试分析是考试管理中一个重要环节,目前各学校对试卷分析都有明确规定和要求,并安排了不定期检查。但事实上,学校大规模考试都临近期末,试卷评阅有严格的时间要求,多数教师匆忙批阅试卷提交成绩,甚至不结合学生的课堂出勤和平时表现,试卷分析也只是简单进行各分数段人数分布统计,很少有教师认真、科学地分析试卷的难度、信度,不可能真正对某个专业、某个课程的考试成绩进行系统分析,更不会去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能力的形成情况,找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思路。如此而来,考试对教学的诊断和反馈功能难以发挥,考试的激励和调节功能亦难以奏效。
2TQM理论的核心思想在考试管理中的应用
全面质量管理(TQM)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是一种应用于企业管理领域的管理思想与实践,教育领域的全面质量管理思想近些年才较为活跃。在高等教育领域应用全面质量管理,首先意味着将高校教育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社会服务,高校教育包括考试管理的目标应定位于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提高学生对学校教育的满意度。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预先控制和全面控制制度,其最主要特点就在于“全”字,包括三层含义:2.1管理范围全面即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从根源处预防质量问题的发生,质量控制重点不仅放在生产的实际产品和提供的服务上,而是在企业运作的每个过程中,财务系统、产品促销活动、产品研究与开发过程及企业内部的几乎所有其他活动都是质量改进的重点。其中,设计方案是全面质量管理的起点,采购、生产、检验是实现质量的重要过程,而质量最终是在市场销售、售后服务的过程中得到评判与认可。在实践中,很多人把考试管理狭隘地理解为对考试或考场的管理,即考中管理,谈到考试管理就是严禁考场作弊,严肃考风考纪。其实和产品质量管理一样,考试管理也是一个由考前、考中和考后三方面组成的过程。考前管理包括考前辅导、考试计划方案、试卷命题与印刷、教师培训与考风考纪宣传和考场与监考人员安排等,考前管理对整个考试质量具有基础性作用,但也最容易被忽视;考中管理包括考生资格审查和考场监控;考后管理包括试卷评阅、成绩登录、考试分析、反馈和总结及试卷的审核与归档等。从广义角度对考试的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改进与优化考试管理各个环节,才能产生提升考试管理水平的综合效应。2.2管理手段与对象全面用全面的方法管理全面的质量。即广泛应用科学管理方法、数理统计、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等手段提升产品质量、工作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先进技术开发与应用给提升高校考试管理质量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如在考前管理环节,可要求各课程组建立win-dows为平台的开放动态试题库,命题可由计算机根据指令自动形成试卷,该试题库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变化及时调整和补充,处于不断完善改进的动态管理模式中。试题库的应用为实现教考分离提供了技术保障;在考中管理环节,配备电子狗、作弊克、指纹识别系统和监控设备的应用可严肃考风考纪,减少监考与巡考人员的使用,也能为学生创造一个更为安静舒适的考试环境;在考后管理环节,教务处网站应为阅卷教师提供试卷分析功能,便于教师对考试成绩进行科学定量化的分析总结,为以后的教学命题提供指导性信息。此外,考试质量的高低取决于考试全过程的科学化与规范化,全面提高考试管理质量,应针对考试管理各环节研究设计一套合理的考试质量评价系统,如为保证试卷质量可重点在试卷命题、评分标准、试卷分析、学生成绩分布及学生满意度等方面设计相应具体指标。2.3参与人员全面提高质量是所有员工应尽的职责,质量是企业内部各项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全面质量管理强调人对质量的重要作用。认为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提高质量的根本保证;强调团队工作,力争形成一种文化,以促进所有的员工持续改进组织所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考试管理一般由各高校教务处主负责,教学督导、学生处、团委和各学院领导、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需要全校师生积极配合,还需要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的辅佐和帮助。应该说,目前高校考试管理涉及部门和人员广泛,职责分工明确,创建了让全校师生参与和重视考试管理的环境氛围。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参与和重视并不是积极主动的,更谈不上创新、团队精神和考试文化。在这种考试管理制度下,参与考试管理的师生大都秉承着一个信念就是不犯错误、不出问题,并没有真正为提高学生满意度,提升考试质量做出努力。
3普通高校考试管理的创新机制构建
成功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涉及质量控制体系的四个因素:宣传质量的重要性、培训员工技能和讲授质量知识、保证员工的全面参与、奖励机制。要解决目前普通高校考试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可据此在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创新机制:3.1宣传培训机制科学完善的考试管理制度,要求整个考试管理全过程紧密联系、环环相扣,这其中涉及教师、学生、教务人员和教学领导者等多个主体。要对有关人员强化考试管理制度宣传与培训,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宣传考试管理的重要性及制度建设的必要性,以及相关的考试制度与政策等。让考试制度的有关决策者、执行者真正掌握和理解考试过程中潜在的各种问题和解决办法,以保证所有制度能得到执行和落实。3.2教师激励机制在保证学校考试经费预算的前提下,同时运用多种激励手段,如物质奖励、教学评奖和评职挂钩等,增强教师对考试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尽可能使考试管理由外在的强制控制转变为内在的自我激励。如吉林农业大学各专业开展考试零违纪专业评比,这一方法提高了各院系辅导员和学生工作管理人员强化考场监控(即巡考环节)的积极性,对杜绝考试作弊、树立良好的学风和考风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除此之外,还可以在考试形式与内容创新、考试评价与分析以及监考等环节积极创新,设计相应评价指标与激励方式,最大限度调动全体师生和考试工作人员的积极性。3.3质量监控机制包括考前质量监控和考试过程监控。考前质量监控即要求主考教师在考前针对本课程制定科学详尽的考试计划和实施方案,包括考试题型、题量、难易度、考察重点与难点、期望值等内容,由各教研室主任和学院教学院长审核,保证主考教师进行了充分的考前准备,主考教师还要保证学生对本课程具备一定的学习基础与投入,考前质量监控是保证考试质量的前提和基础。考试过程监控即明确和设计主考、监考、巡考和教务管理人员在考试过程中的岗位职责、工作程序和质量标准,保证考试管理的每一环节、考试过程的每个阶段的质量目标能有效达成。考试结束后要求考试管理有关人员主动根据考试质量标准自查、互查、自评和互评,及时预防、纠正行为偏差,过程监控是保证考试质量的核心。3.4考试督导机制各高校教学督导的工作重点大都是随机听课,强化教师责任心,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其实更应重视发挥和强化教学督导组的督考职能,明确教学督导的工作性质和检查内容,包括检查考试形式和内容是否能保证考试质量、考试质量管理指标是否科学、过程和方法是否合理,考试管理过程中有关考试工作人员的责任心等;教学督导组成员还应发挥其专家作用,直接深入考试管理第一线,抽检试卷的命题质量、阅卷评分标准和试卷分析等环节;各级考试督导组应建立立足于“发现问题—诊断问题—解决策略”的研究性考试评估体系。3.5沟通与信息反馈机制建立多方式、多渠道的全方位立体信息反馈渠道,保证考试管理第一线的真实信息和资料反馈到教学管理部门,使其及时了解督导、教师对考试结果的分析以及学生对考试方式和内容的评价等。有效沟通协调考试管理中涉及的各环节、各部门、各人员的工作关系和利益关系,减少矛盾争端,力争达成共识,创造良好的考试环境。
作者:陈楠 王艳华 单位:吉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