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本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总计发放问卷50份,回收问卷48份,回收率达到96%。其中无效问卷1份,有效问卷47份,有效回收率为94%。具体结果参见表1:如表1所示,被调查者共47名,其中21名被调查者所在的学校属于示范性学校。47名被调查者中专业教师38名,其中年龄在30-50岁之间的有27名,这部分人员在教学的一线岗位上工作多年,教学经验比较丰富,对被调查的问题也比较了解,样本个性特征的比例分布、样本结构比较合理,对调研对象总体具有相当代表性。
二、数据分析及量化特征
(一)师资队伍现状与建设方面1.教师来源渠道单一,实践经验缺乏,社会实践机会有限由于中高职学校培养的人才目标定位不同,因此对于中高职学校的教师个人素质要求也不尽相同。中职学校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要求教师既能胜任一些基础的理论教学,又能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指导能力。而高职院校的教师,除了要求教师能胜任理论课,能指导学生实训,还要求教师参与企业相关的研发工作[1]。通过对教师来源的调查发现,95.6%教师来自于高校毕业生,只有4.4%教师来自企业或其他途径(见图1)。由于绝大多数教师来自于普通高等学校,几乎没有企业工作经验,自身动手能力不强,熟练的操作技能更谈不上,在指导学生实习实训过程中只能靠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来想象,从而使职业教育的能力本位原则难以有效的落实。2.对于教师培训不够重视,培训项目与教师的期望有较大差距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中职学校没有把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纳入师资队伍建设计划或形成制度,在时间、组织和经费上都没有得到相应的保证。在“您认为专业教师赴企业实践有必要吗”一题中,93.3%的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师表示有必要赴企业实践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以满足教学的需要。另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自己专业技能比较缺乏,需要参加技能培训,如图2所示。有将近一半(49.2%)的教师认为专业技能培训是自己最必须的(其中28%的教师认为深入企业学习以提高专业技能是最必须的,21.2%认为技能培训是最必须的)。但实际教师培训中,专业技能培训却只占16.8%,与教师最期望的培训项目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时,许多中职学校还未形成一套具有特色的教师培训模式和规范的管理方法,教育培训基地尚未建成,教师培训环节比较薄弱。虽然93.5%的被调查教师表示自己有参加过教师培训,但这一部分人当中,只有46.7%教师表示自己有参加过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国家级或省级培训,还有超过半数的人表示未曾参加或只是听说有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国家级或省级培训。3.教师学习专业技能意识比较强如图3所示,78.3%的教师表示非常愿意赴企业实践以提升自身专业技能水平,还有15.2%的教师表示如果学校按满工作量计算,也是愿意赴企业实践,仅6.5%的教师表示不愿意赴企业实践。(二)教师开展社会服务方面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是高等学校的四大职能。做好社会服务工作是促进学校改革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出学校特色的必然要求。1.教师社会服务意识相对比较弱调查显示(如图4),学校教师开展社会服务活动意识很强的仅占8.7%,服务意识较强的占28.3%,还有63%社会服务意识并不强。对教师参加社会服务所持观点进行调查时,仅57.45%的教师觉得教师参加社会服务可以提高本校知名度又可提高教学质量,比较支持,还有将近一半的教师对参加社会服务持否定态度,认为教师教学任务重、实践能力有限或无从做起,故无法开展社会服务(见表2)。2.社会服务组织机构和服务平台不够健全调查显示,仅24.4%的中职学校有开设会计专业社会服务专案,有近八成(75.6%)的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没有开设社会服务专案。从教师参加社会服务的比例来看,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教师参加社会服务的比率小于25%的占77.3%,社会服务的比率25%-50%的占18.2%,社会服务的比率在50%-75%的仅占4.5%。可见,多数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师参加社会服务的机会非常少。3.教师社会服务能力不强娴熟的专业实践技能是中职学校开展社会服务的必备条件之一,而这却是多数中职会计专业教师所缺失的。由于教师来源渠道单一,大都是高校毕业生或普通高校现任教师,来自于企业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严重不足。多数教师缺乏专业实践经历,对行业职业了解不够,缺乏从业的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使开展社会服务工作有一定的困难。4.学校提供的社会服务方式与教师意愿的社会服务方式不一致如图5所示,学校提供的社会服务方式主要是承担企业科研课题(占40%)、定期到企业挂职,承担有关岗位工作(占40%),而教师心中认为教师为企业服务最可行的方式应该是定期到企业挂职,承担有关岗位工作(占60%),为企业培训员工或开展技能鉴定(占31%),而承担企业科研课题的只占到4%。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可见,实际中,教师还是更愿意到企业挂职,承担有关岗位工作,以提升自身的专业实践技能。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及提升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具体举措
(一)加强校企合作,与企业建立长期的教师见习、实习基地“校企合作”既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又是培养教师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一方面,采取“请进来”的办法,邀请校外专家来做会计专业讲座或担任学生实训(实习)指导教师,邀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员作兼任教师承担部分教学任务,这样会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手能力[2]。另一方面,采取“走出去”的办法,派出教师和部分毕业生一起,参与企业会计相关工作,以便会计专业教师更加了解企业经营过程,熟悉会计工作情景,提升自身的会计专业技能[3]。(二)招聘教师既要以学历背景为基础,同时又要以工作经验作为录用的基本条件中职会计专业教师的师资更注重专业技能,所以在招聘教师时既要注重学历,也要看重教师专业岗位实际工作经验。中职学校既然要培养学生有较高的专业技能,教师首先应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在招聘教师时,可将招考条件由“试卷(理论知识)+试讲课(说课)”改成“试卷(理论知识)+试讲课(说课)+专业技能测试”。(三)定期轮流选送教师参加省级、国家级培训基地的进修职业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提高,必须在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的共同作用下才能最终得以实现。尤其是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教学技巧等都需要不断提高。定期选送教师到省级、国家级的培训基地进修学习,系统学习职业教育类的相关课程和职业教学方法,将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四)建立有效促进教师提高社会服务功能的激励机制在制度建设层面,对于教师的资格认证、聘用进修、考核、使用、职称、工资和福利等方面应设立相应的激励制度,将教师专业技能和技术资格列入考核条件,将教师的联系企业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在考核制度中加以体现,以此作为教师职称晋升、职务聘任、出国进修、学术扶持等方面的优先政策,旨在提高教师实际操作技能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成为提高社会服务能力的动力。
作者:陈增明 余香 单位: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工商管理系